2020-11-13T07:11:09Z

以下为路透中文新闻为您整理的一周(11月9日-13日)中国重要财经新闻:

【政经】

--《焦点》拜登胜选中美交锋模式有望柔和,但竞争不变中国需“做好自己的事”

拜登周六宣布胜选美国总统,尽管后续仍可能面临特朗普法律诉讼等尾部风险,但分析人士认为大选基本终局已定。而相对于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行为方式可能更加理性的拜登上台,意味着短期中美之间经贸冲突的压力有望缓和,但长期来看中美战略竞争关系仍将延续。

--《热点聚焦》拜登时代,对中国冷战对抗思维转寰余地有限

随着美国多家主流媒体宣布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即将成为第46任美国总统,一段2011年,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拜登随团访京,在鼓楼附近的炒肝店吃饭的视频也在中国网络社交媒体流传。

--中国外交部:理解大选结果会按美国法律和程序做出确定,将按照国际惯例办理

就美国大选的中方表态,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汪文斌表示,“我们注意到拜登已经宣布当选,我们理解大选结果会按美国法律和程序做出确定,将按照国际惯例办理。”

--《焦点》特朗普禁止美国人投资军方支持的中国企业,涉31家中企

特朗普政府颁布一项行政命令,禁止美国对部分中国企业进行投资,华盛顿方面称这些企业由中国军方拥有或控制,此举是为了在美国大选后加大对中国的压力。

--美国政府对阻止TikTok禁令生效的法庭命令提起上诉

美国司法部表示,已对宾夕法尼亚州法官10月30日的命令提出上诉,该命令阻止了政府对中资拥有的TikTok实施的禁令。相关禁令原定于今天生效。

--中国商务部:不确定因素增多是外贸最大挑战,但完全有信心实现全年目标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周四表示,国际需求大幅下滑,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不畅,贸易保护主义上升,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等是目前的最大挑战,但“完全有信心实现全年外贸发展目标。”

--习近平:要突破一批核心部件、推出一批高端产品、形成一批中国标准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要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为确保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多作新贡献。

--习近平: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聚焦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

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方向,聚焦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习近平:中方愿积极考虑上合组织成员国疫苗需要,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内政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方愿积极考虑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CO)成员国疫苗需要;同时,坚决反对外部势力以任何借口干涉成员国内政。

--习近平亲自决定叫停蚂蚁集团370亿美元的IPO--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中国官员的话报导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决定叫停蚂蚁集团370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发行(IPO)。

--《综述》重建全球信任难难难,中国需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

尽管中国从年初的疫情中率先抽身,经济率先复苏,但眼前全球面临第二波新冠疫情来袭的风险正在加大,单边主义、民粹主义的盛行,使得重建全球信任之路更显得遥遥无期,中国保持定力做好自己的事尤为迫切。

--中国国常会:继续督办确保已定政策落地兑现,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中国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要求继续加强督办,确保已定政策全部落地兑现,既把今年政策落实到位,又衔接谋划好明年重点政策;同时,要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并举,更大释放内需潜力。

--《焦点》中国10月出口提速进口逊预期,四季度外贸对经济拉动会更明显

中国10月出口同比呈现双位数高增长,创逾一年半最高增速,中外疫情进程的错位,让率先恢复生产的中国迅速抢占了其他国家的出口份额。分析人士预计四季度出口有望维持目前的高速度,但随着海外缓慢从疫情中脱身,中国出口份额将趋于常态化,届时增速可能逐步回落。

--《焦点》猪周期后半场中国10月CPI下行“破1”,货币政策不会受物价波动干扰   猪肉价格连续上涨19个月后首次转降,导致食品价格涨幅回落,进而带动中国10月CPI同比涨幅下行“破1”创下11年最低水平。随着猪肉供给进一步恢复,叠加去年超强“猪周期”带来高基数效应,分析人士认为CPI同比涨幅短期料处在低位,甚至不排除进一步下行可能性。

--《焦点》M1增速创33个月新高信贷无忧,中国经济显活力政策稳坐钓鱼台

作为第四季度的起始月,中国10月金融数据亮眼之处不多,其中社会融资增量与预期差距不大,信贷稍低但结构依旧较好。惟此前近边缘化的指标--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速攀升至9.1%,创下33个月新高,结合其他数据,中国经济活力向好之势十分明显。

--中国国务院:拟推进外贸创新发展,适时调整部分产品关税并扩大紧缺农产品进口

中国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称,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前提下,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适时调整部分产品关税,增加国内紧缺和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农产品进口,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支持能源资源产品进口。

--中国数据:10月末外储创四个月新低,受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影响

受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中国10月末外汇储备规模降至四个月低位3.128万亿美元,环比下降145.8亿美元、降幅0.46%。

--中国数据:10月外币贷款创逾五年高位,外币存款规模则刷新纪录新高

中国央行公布,10月末外币贷款为9,232亿美元,为2015年8月以来新高,当月增加238亿美元,为21个月最大单月增幅,上个月为减少34亿美元。

--中国外交部敦促美国停止与台湾官方往来和接触,停止提升美台实质关系

针对美台即将进行经济对话,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停止与台进行一切形式的官方往来和接触,停止提升美台实质关系。

--加拿大指责中方“任意拘押”其公民,中国外交部称“胁迫外交”扣不到中方头上

针对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指责中方“任意拘押”加拿大公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加方在孟晚舟事件上的所作所为才是“任意拘押”,再次敦促加方正视问题的根本原因,靠掩盖事实、误导公众解决不了问题。

--中加关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称不会屈服于中国的“强制外交”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表示,在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一案中,加拿大不会屈服于中国的压力。约两年前加拿大警方应美国的司法互助要求逮捕了孟晚舟。

--《综述》中央确立香港立法会议员资格制度,四名议员被撤引发民主派议员“总辞”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确立对香港立法会议员资格的制度性规定,明确如因拒绝承认国家对香港拥有并行使主权、寻求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干预香港事务等,一经依法认定,即时丧失立法会议员资格。香港政府随即宣布,郭荣铿等四名民主派立法会议员即时失去资格。

--港澳办和中联办深夜发声明严厉谴责香港立法会反对派议员总辞“闹剧”

中国国务院港澳办和香港中联办(两办)深夜发表声明谴责香港立法会反对派议员总辞“闹剧”,是以行动对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对抗一国两制方针,是“政治揽炒”。

--《焦点》英国考虑制裁中国个人,称中方多次违背《中英联合声明》

英国表示,中国取消香港民选议员资格的新规定,违背了一项主要的双边条约,并警告称,英国将考虑制裁作为其回应的一部分。香港是英国的前殖民地。

--加拿大对香港居民出台移民新政,回应中国在香港实施国安法

加拿大政府称,将为香港年轻人在加拿大学习和工作提供更多便利,这是对中国政府对香港实施新国安法的回应,恐加剧中加两国本就紧张的关系。

--中欧关系:欧盟称中国有关香港立法会议员资格的新规“严重打击”香港自治

欧盟呼吁中国政府立即撤销有关香港立法会当选议员资格的新规定,称这一决定是对香港自治的“严重打击”。

--美国再制裁中港四名官员,中国外交部:敦促美方立即撤销所谓制裁

针对美国再制裁中港四名官员,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汪文斌表示,美方有关行径是公然插手香港事务,严重违反国际法,敦促美方立即撤销所谓制裁。

--香港政府:强烈反对美国再次对官员实施所谓“制裁”,无惧威吓坚定落实国安法

就美国政府再制裁中港四名官员,香港特区政府周二表示,强烈反对美国政府对有关官员实施所谓“制裁”;特区政府将无惧任何威吓,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香港国安法,执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

--中澳贸易:中国暂停更多澳洲原木进口,因检出林木害虫

澳洲表示,在海关官员表示检出林木害虫后,中国已暂停从澳洲的维多利亚州进口所有原木。

--中国海关:因在原木中截获活的林木害虫,暂停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原木进口

继10月底暂停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原木进口,中国海关总署最新表示,近日,厦门、深圳海关又在进口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原木中截获活的林木害虫,决定暂停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原木进口。

--受中澳关系影响,伍德塞德石油暂停向中国企业出售气田权益的谈判

澳洲伍德塞德石油首席执行官科尔曼(Peter Coleman)表示,由于澳洲和中国之间的外交争端,该公司几个月前搁置了向中国企业出售气田和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权益的谈判。

--中国第三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闭幕。新华援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称,按一年计,本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第二波疫情及威胁非常严峻,“这个冬天的确不好过”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表示,当前全球范围第二波疫情来势凶猛,其威胁也是非常严峻的现实。截至目前,境外累计输入的病例多达3,600多例,特别是10月以来输入病例快速上升,目前日均输入16.6例,比9月份增长了45%,11月份的头十天,就输入了260例。

【金融】

--《财经洞察》监管是个技术活,中国在支持新业态和有效监管间寻找平衡

无论上周喧闹的蚂蚁集团史上最大IPO被紧急叫停,或是本周被商家视为年度促销大戏的“双11”,那些卯足了劲准备冲量的网络销售平台,均因监管力度加大的压力,在资本市场上演了一出跌宕起伏的大戏。

--《焦点》五千亿GMV和缩水的八千亿市值:创纪录的双11能否拯救“水逆”的阿里?

尽管今年双11购物狂欢节再度刷新交易记录,但对阿里巴巴股票的持有者而言,11月却是近年来罕见的“水逆”月份:短短十余天,阿里巴巴遭遇关联公司蚂蚁集团IPO被临阵叫停、中国随后推出针对平台型公司的反垄断法两次重击,股价倾泻而下。

--中国副财长:高度关注地方政府违规举债行为,抗疫国债不会违约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中国高度关注地方政府违规举债行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规范,以确保不发生风险。今年发行的1万亿元人民币抗疫特别国债不会出现违约。

--中国拟明年出台新产业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指导意见,探索“沙盒监管”等试点

中国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创新创业。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方案提出“管要管出公平、管出质量”,计划在2021年底前制定出台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的指导意见,并探索开展“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等包容审慎监管试点。

--推动破产制度改革平等保护民营企业权益,中国最高法发文“保驾”深圳改革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文件称,将深化企业破产重整、预重整、执行转破产制度改革,推动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重整机制,探索无产可破案件简易退出机制;平等保护民营企业权益,严厉打击侵犯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违法犯罪行为等,以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中国银保监:金融机构不得将信息科技管理责任外包,对一些领域要加强反垄断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金融机构在与科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过程中,不得将信息科技管理责任外包;此外,针对一些领域存在市场垄断问题,应当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反垄断审查,确保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中国央行:空缺逾半年的副行长一职由建行行长刘桂平出任--财新

财新报导称,中国央行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中组部相关领导到场宣布,中国建设银行原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刘桂平今日正式出任央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中国家族信托资产规模2021年底将超10万亿,资管新规后资产配置面临挑战--报告

中国招商银行发布“中国家族信托报告2020”称,调查统计显示,意向人群人均可装入家族信托资产约3,100万元人民币,据此估算,2020年中国家族信托资产规模约7.5万亿元,而到2021年底,该部分资产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

--中国称希望IMF能就分配新特别提款权达成共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国执行董事金中夏表示,美国目前对分配新的特别提款权(SDR)持谨慎态度,但他希望未来能就分配新的SDR达成共识。

【固定收益】

--《焦点》永煤躺倒点燃中国信用债“逃废债”忧虑,警惕无序违约引发融资断崖

年底临近中国信用债市场频遭寒流袭击,华晨集团违约影响余波未消,河南国资委旗下的国企--永城煤电无征兆突现债券违约;从最初的愕然同时心存幻想,到逐渐接受现实,信用债的国企信仰就此坍塌,恐慌情绪亦随之蔓延至一二级市场。

--《焦点》永煤控股违约存续期债券暴跌逾九成,殃及数家国企重击“AAA国企信仰”

河南省煤炭国企--永城煤电控股集团一只10亿元人民币短期债券的意外违约,不但让持有该公司总量230多亿元债券的投资者瑟瑟发抖,也将其母公司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的存续期债券拖入交叉违约的风险之中。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周四宣布对永煤控股等开展自律调查之际,已有数家AAA级国企的债券,受该违约事件影响而大跌。

--《分析》中国央行加力净投放MLF有望价平量升,信用风险拉警报关注政策应对

为应对流动性紧张,中国央行公开市场本周转为净投放,规模并创下一个半月高点,惟资金面依旧紧平衡。不论是缓解短期压力,还是考虑银行长期资金来源,央行下周一将超量续做中期借贷便利(MLF)的看法占据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中国经济恢复进程和谨慎考虑政策退出等因素,货币政策暂时仍会以静制动,不止降准预期降至近冰点,而且本月MLF利率也基本没有什么调整可能。不过近日债市信用事件频出,风险加剧可关注央行是否会动用手段予以安抚。

--中国财政部:提升地方债发行市场化水平杜绝行政干预,但效果尚待观察

中国财政部周三发布意见称,要不断提升地方债发行市场化水平,杜绝行政干预和窗口指导,并促进地方债发行利率合理反映地区差异和项目差异。据路透统计来看,目前地方债发行中,无论地方政府资质好坏,发行利率基本清一色的较下限上浮25bp,而上浮30bp或更高的少之又少,财政部此举能否打破定价“大锅饭”仍尚待观察。

【外汇】

--《焦点》对于投资者来说,中国人民币是拜登胜选的大赢家

拜登将成为下任美国总统,但在日交易量达6.6万亿美元的全球汇市中,无可争议的胜利者是中国人民币。投资者押注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将减弱,而北京将允许人民币升值。

--中国外管局11月再批50.6亿美元QDII额度较上次明显提升,双向开放续发力

继此前中国国家外管局表态将增加百亿美元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额度后,11月初QDII额度再批50.6亿美元,双向开放继续发力。外管局周日公布的最新审批情况表显示,截至11月8日,QDII额度达1,124.03亿美元,10月末则为1,073.43亿美元,增加了50.6亿美元,较上次审批额度高逾五成。

--投行观点:美元仍被高估料进一步走弱,人民币12个月目标6.3--高盛

高盛发表报告称,在中美息差及外国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强劲需求支持下,预期人民币兑美元未来一年将进一步走强,3/6/12个月目标分别为6.50/6.40/6.30。

--银行观点:美元反弹短暂,人民币续强势明年第二季料升至6.4--大华银行

新加坡大华银行发表报告称,虽然近日美元因疫苗研发取得突破利好消息反弹,但其基本预测仍然为美元将逐渐走弱,导致美元疲软的多项因素并没有改变。与此同时,该行预期人民币将在未来几个月继续展现强势,人民币/美元于明年第二季将涨至6.40。

【证券/行业】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要把好“入口关”,沪深交易所要承担起监管责任

中国证监会表示,要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为上市公司监管的重要目标,把好“入口关”,为市场引入源头活水。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沪深交易所要关口前移,坚守板块定位,在上市推广、审核等各环节,承担起监管责任。

--《焦点》阿里巴巴双11销售额破740亿美元,但股价因中国拟议新规受挫

在新冠疫情后的首个“双11”购物狂欢节中,中国电子商务巨擘阿里巴巴销售额高达740亿美元。不过受到中国发布针对互联网平台的反垄断规定草案打击,阿里巴巴股价周三重挫10%。

--《焦点》拜登胜选料令中国科技业松一口气,但无法全然放松

美国总统特朗普任内与中国的角力中,中国科技业其盯上的主要目标之一。该行业期望当选总统拜登能够创造出更具有建设性的中美关系,不过企业高管及分析师指出,鲜有人认为双方对抗程度将会降级。

--《独家新闻》华为将以150亿美元出售荣耀业务--消息人士

知情人士告诉路透,华为计划以1,000亿元人民币(152亿美元)的价格将旗下低端智能手机业务荣耀出售给手机经销商神州数码和深圳市政府牵头的一家财团。

--中国神州数码称尚未与华为就荣耀出售一事达成任何协议

中国神州数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收购华为旗下荣耀品牌回应称,截至公告披露日,尚未与华为就荣耀出售一事达成任何协议。

--《独家新闻》高瓴资本在进行将SOHO中国私有化的谈判--消息人士

四位知情消息人士称,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高瓴资本正在进行将地产商SOHO中国私有化的谈判,交易价值或超过20亿美元。

--拜登就任总统后,预计将有更多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交易顾问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活动于2020年达到了六年高点。交易顾问们预计,由于美国总统当选人拜登治下料将保持稳定的监管制度,预期这一趋势在未来一年将会加速。

--拜登可能延续特朗普对于华为等中国科技巨擘的严厉政策--分析师 拜登明年1月入主白宫时,可能会坚持特朗普政府对华为等中国科技巨头的严厉政策,屈服于国会两党中存在的反华情绪。分析人士说,民主党当选总统拜登将对中国的科技威胁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但即使他拉着盟友一起试图迫使中国遵守国际规则,他也不太可能解除特朗普所采取的措施。

--《热点透视》公司治理痼疾未癒,中国科兴错失百年不遇疫情商机

一个百年不遇的疫情机会正在被一场同样罕见的公司治理灾难所破坏。在本周传出坏消息之前,中国科兴生物的新冠疫苗测试一直显得充满希望。然而,这家中国公司的股东只能旁观,因为公司遭遇史诗级的股东内战,其中包括收购尝试、董事会政变以及罕见的毒丸计划。

--《独家新闻》TikTok东家字节跳动年底前料获得逾270亿美元广告收入--消息

两名知情人士表示,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今年有望在中国创造至少1,800亿元人民币(272亿美元)的广告总收入,这将巩固其在中国数字广告市场上排名第二的位置。

--中芯国际称部分美产设备、零部件、原材料交付期有延迟,目前公司运营正常

中国最大芯片生产商中芯国际首席执行官(CEO)赵海军表示,目前公司运营正常,但部分美产设备、零部件、原材料交付期有延迟;中芯希望通过开放透明建立互信,恢复正常的采购。

--华为高管:明年上半年末5G用户将达到中国和韩国用户总数的五分之一

华为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丁耘预计,到2021年上半年末,5G用户将达到中国和韩国用户总数的五分之一。

--中国苏宁易购称将回购10亿元公司债增强投资者信心,此前债券价格大跌

中国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周四晚间公告称,为增强投资者信心,维护公司债券价格稳定,促进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将以10亿元人民币购回已发行的公司债。而此前受近期信用债市场风险急剧上升影响,苏宁易购公司债二级价格大跌。

--四年“回A”梦碎中国恒大中止与深深房重组,1,300亿元战投余50亿正在商谈

近来资金压力较大的中国房地产商--恒大集团四年“回A”梦碎,于周日晚间公告称决议终止与深深房的重组计划,1,300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者中有863亿元战投此前已签订补充协议,同意不要求进行回购并继续持有恒大地产权益。

--第三季跨境投资者成中国商业房地产净卖家,终止连七季净买入趋势--RCA

房地产分析公司Real Capital Analytics(RCA)发表报告称,因新冠病毒疫情对跨境交易带来不良影响,今年第三季亚太区商业房地产交易额按年下跌了38%;以交易金额计中国仅次于韩国排行区内第二,但同比倒退36%,且跨境投资者成为期内净卖家,结束此前连七个季度净买入的趋势。

--瑞典中止5G频谱拍卖,此前法庭裁决部分暂停禁止华为参与5G建设的决定

瑞典电信监管机构PTS中止5G频谱拍卖,此前一家法院部分暂停了PTS一项决定。该决定将中国电信设备厂商华为排除在5G网络建设之外。

--中国交建等中国企业将联手建设巴西最大桥梁

由中国企业组成的一个财团周四与巴西巴伊亚州政府签署协议,将在巴西萨尔瓦多市的海湾入海口建设一座长达12千米(7.5英里)的桥梁。

--巴西卫生监管机构恢复在该国进行中国科兴生物新冠疫苗三期临床试验

巴西卫生监管机构Anvisa宣布,恢复在该国进行中国科兴生物新冠疫苗三期临床试验。

--中国国药集团称旗下中国生物新冠疫苗三期临床试验数据“好于预期”

中国医药集团(Sinopharm)表示,其子公司研发的新冠疫苗的大规模后期临床试验数据“好于预期”。

--中国西藏药业将在中国生产销售和测试俄罗斯Sputnik V新冠疫苗

中国西藏药业宣布了一项在中国生产、销售和试验俄罗斯新冠疫苗的协议。几小时前,俄罗斯表示,根据中期试验结果,该国Sputnik V疫苗在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方面的有效性达到92%。(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