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9T08:44:58Z

路透伦敦11月19日 - 圣诞节经济值得抢救吗?除非是从事零售业,否则答案是:可能不值得。

2020年11月18日,德国柏林,抗议新冠封锁措施的示威者通过德国下议院附近的一座桥。REUTERS/Fabrizio Bensch

欧洲各国政府整个11月到12月初实施封锁措施,并希望能够为季节性庆祝活动开放其经济。

然尽管数据显示,圣诞节通常会净提振零售和餐旅业,但尚不能确定是否确实对整体经济产生了多大好处。

今年问题变得更加紧迫,因为过早重新开放有可能引发第三波新冠疫情,对公共卫生、经济增长和就业造成严重后果。

就拿购物来说吧。

德勤(Deloitte)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圣诞节上花钱最多的前五个欧洲国家分别是英国(人均639欧元)、西班牙(554欧元)、意大利(549欧元)、德国(488欧元)和葡萄牙(387欧元)。

这样的消费水平给零售业带来了一次性的刺激:在英国,12月的销售额通常占到全年销售额的12%左右。

即使1月份消费者勒紧腰带导致支出下降,分析师表示净效应总是积极的。

尽管如此,11月下旬所谓的“黑色星期五”购物节在欧洲的流行,让圣诞节前的最后冲刺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并且,网上购物的增长使得一些实体店没那么必要开门营业。

因此,德国零售业协会(HDE)预计,受网络销售、食品、家具和五金制品销售的推动,今年11月和12月的销售额将比2019年增长1.2%--尽管服装、香水和玩具实体零售商将受挫。

还有最后一点:即使消费者在圣诞节前不购物,也不总意味着经济就会减损。

“消费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像是如果没有把钱花在圣诞节聚会的酒水饮料,或许会改成购买新家具之类的,”瑞银财富管理的首席分析师Paul Donovan在他的每周音频博客中说道。

**“送礼经济学”**

最后一刻购物是圣诞节经济中最明显的一面,也是广电媒体倾向于关注的方面。但圣诞节也会带来没那么明显、但同样真实的经济影响。

其中一个就是生产率。由于圣诞节期间劳动者要费心去购买礼物、参加派对、忙来忙去,所以生产率会大幅下滑。

虽然这个现象难以量化,但法国餐饮和综合设施管理服务企业索迪斯集团(SODEXO)一份2016年的调查显示,25%的劳动者称工作热情和效率降低,还有相近比率的人承认会避免接下新工作。

虽然这有部分可能是与年末目标相关的压力所致,但英国的Reward & Employee Benefits Association(REBA)等人力集团也承认圣诞节让人分心,并提供解决的办法。

更具争议的是,一些经济学家宣称,购买礼物的行为可能不利于经济。

这个说法的依据就是礼物交换的无谓损失理论(Deadweight loss)。垄断或贸易关税扭曲市场时,通常也会造成无谓损失。

耶鲁大学教授Joel Waldfogel在1993年论文“圣诞节的无谓损失”中得出结论,当人们为礼物支付过高价格时,尤其是他人不需要的礼物,这就等同于毁掉了这些产品的经济价值。

Waldfogel之后又出了一本“送礼经济学”,尽管这两本书的观点引起正反意见的激烈讨论,但大多数人都认同的一点是,圣诞节对经济带来不在计划内的影响效应,而最终总会有人付出代价。

这些被经济学家称作外部性的因素可能包括,典型过节活动的包装和塑料造成的环境成本,或是医疗体系处理酒驾事故的成本。

要算出圣诞节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整体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GDP数据确实至少暗示圣诞节的重要性常被高估。

以英国为例,英国是个圣诞消费大国,而且刚好也每月公布GDP数据。去年11月英国GDP减少0.3%,12月为增加0.3%,今年1月为零增长:换句话说,经济表现平平。

从接下来的新冠病例数据,应可开始看出,欧洲是否能够在圣诞节前安全地重新开放。但从经济角度来看,即使不能开放也没什么大不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