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查车牌追真相被提控 各界忧起寒蝉效应 议员质疑报复性拘控

制作专辑追查「7.21」元朗袭击事件的电视编导蔡玉玲,昨日被警方拘捕及检控,指她「为取得道路交通条例下的证明书而作出虚假陈述」罪,下周二提堂,成为首位因在运输署利用查册系统追查车主数据而被捕的记者。据了解,案件涉及蔡利用传媒惯用的查册系统追查袭击现场出现车辆的车主身分时,填写查册用途与声明不符。蔡玉玲和各个新闻组织均忧虑,警方行动会引起寒蝉效应,削弱香港的新闻自由和市民知情权。
香港电台节目《铿锵集》就去年7月21日元朗站白衣人袭击站内外市民而警方又迟迟未到现场维持秩序的事件制作两辑报道,当中,于本年7月播出的《7.21谁主真相》调查报道中,节目旁白表明,利用运输署查册得知在现场附近出现和接载「白衣人」的车辆的车主资料,发现不少车主名字与村代表相同,并逐一查问他们当时是否和为何在现场,而车牌号码和非本人则以模糊手法处理。
身兼采访及编导工作的蔡玉玲于昨(3日)午被调查「7.21事件」的新界北重案组同组警员上门拘捕,警方其后证实,被捕女子涉嫌于5至6月透过运输署网上申请「车辆登记细节证明书」系统,取得相关车主的个人资料,其后将所得资料用于不符合声明所指的用途,涉嫌违反《道路交通条例》第111(3)条,即为取得证明书而作出虚假陈述。一旦罪成,最高可被判罚款5000港元及监禁6个月。
经过扣查六小时后,蔡玉玲于晚上获准保释候审,她离开警署时表示,警方在「7.21」专题报道的背景下拘捕记者,「恐怕已令公众担心,警方是否藉此打压新闻自由,甚至会否为业界带来寒蝉效应」以及记者如何自处等问题,不利香港或港人。但她呼吁同业继续「信守价值,无畏无惧无私」,不要因此影响从事新闻工作的信念和热诚。
蔡玉玲因为记者常用的查册手法而被捕,震动新闻界。播放其制作的香港电台,俨如台长的广播处长梁家荣在她被捕后表示,关心事件会否对港台新闻工作有非常大影响,又或会否出现寒蝉效应;他又说,若案中控罪涉及采访或搜集资料,整个新闻界都应认真看待事件。但他强调,港台不会因此要求其他员工暂时停止类似的调查报道。
新闻界:愤怒 学者:拘捕罕见
另外,香港记者协会、港台节目制作人员工会等八间传媒或工会组织发表联合声明,对于警方横蛮无理及荒诞的行动表示极度震惊及愤怒;声明又说,过去不少涉及重大公众利益的报道,包括政府高官僭建及选举舞弊等事件,均透过查册方式得以揭露,批评警方滥用《道路交通条例》来打压正常采访行为,会摧毁新闻自由,引发寒蝉效应,要求警方交代及释放蔡玉玲。甚至是较少发声的新闻行政人员协会亦发表声明,对事件表示高度关注,指侦查报道是记者天职,警方今次拘捕传媒,令人质疑警方行动的理据和目的,忧虑会损害新闻采访自由。
新闻学者李立峯亦指事件罕见,港台工会主席赵善恩今早在电台节目中更指出,当局动用重案组拘捕违反道路交通条例者,力度明显不符合比例,如此高调,令人十分怀疑警方是藉此威吓传媒,特别是港台。
港台节目顾问团33名成员亦发表声明,对事件极度愤怒,指警方是以「莫须有」的罪名拘捕记者,行动亦令人感觉带有秋后算账的政治目的。顾问团成员忧虑,传媒利用查册进行调查的方法有机会被封杀,损害新闻自由及公众知情权。
公民党立法会议员杨岳桥质疑警方因为传媒找出真相而令部分人不高兴,于是采取犹如报复一样的行动,并藉此叫停传媒寻找真相。另一名议员郭家麒认为,港府的杀一儆百行动会激起更大公愤和对港府的不信任。
警察公共关系科总警司郭嘉铨今早在电台节目中强调,拘捕行动不是针对某个行业和节目,而是基于市民投诉和部门转介,以及律政司意见后作出。但他不愿回答这是否首次因查册而拘捕记者,以及如何保障记者的查册权利的问题;至于动用重案组是否不合比例以致引起震动,他指出,动用什么队伍视乎案件性质,而观乎传媒反应,可见事件敏感,找一个专业队伍处理,是「无可厚非」。
新闻行政人员协会发表声明,强调高度关注事件,认为监察政府、为公众利益追查真相、核查数据和进行侦查报道是记者天职。警方今次以涉嫌违反《道路交通条例》,拘捕传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