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拜登是不抱任何幻想的 - 法国世界报

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不承认自己在总统大选中败选,但世界上不少国家尤其是不少大国都已经祝贺拜登当选。对中国来说,美国新当选总统会给美中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周一法国世界报刊出的一篇文章表示,中国对拜登是不抱任何幻想的,北京深信,不论是谁入主白宫,中国与美国的关系都将是困难的。文章还表示,拜登曾经承诺要和盟友们协商,对北京“强硬”,但是,美国和中国还是有商量的余地的,中国也期望能够与美国建立更理性的关系。
由勒梅特(Frédéric Lemaître)撰写的文章写道,和欧洲国家以及几个亚洲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没有在拜登获得胜利的消息传出后祝贺拜登。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时,在特朗普当选后的第二天,习近平就打电话给特朗普祝贺,但是,对特朗普的继任者,习近平却没有这么做。世界报记者在11月9日星期一的人民日报上寻找一切和美国有关的文章,可是却徒劳无功。中国外交部的一名发言人星期一只是表示,“我们注意到拜登先生宣布自己是获胜者,我们了解美国总统选举的结果将根据美国法律和程序来确定”。中国官方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的一篇社论在既没有提及特朗普的名字也没有提及拜登名字的情况下表示,“ (中美)关系可以重新启动,以变得更好”。
勒梅特撰写的文章继续写道,台湾总统蔡英文和北京不一样,她在上星期六就向拜登表示祝贺了,蔡英文同时还转推了一月份时拜登祝贺她再次当选台湾总统的推文,以此 提醒大家,四年来在获得特朗普大力支持的同时,蔡英文也获得了民主党官员的支持。未来几年内,台湾应该是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主要争端之一。
文章指出,中国官方的态度是,无论是谁入主白宫,中国在其舵手习近平的领导下勇往直前,在未来几十年中,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挡中国追赶甚至超过世界第一强国。文章表示,在这一表面上的信心的背后,隐藏的信念是:无论是谁入主白宫,中国与美国的关系都将继续是困难的。根据《南华早报》周一的报道,中国人民大学的国际关系学教授兼政府顾问时殷弘认为,“在香港、台湾、新疆、南中国海和其他人权问题上,未来的拜登政府可能会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
世界报刊出的文章继续写道,拜登和刚上台时的特朗普不同的是,拜登了解中国。拜登第一次去中国是1979年4月,拜登自己说他当时还只是“参议院的一个孩子”。2001年夏天,拜登再去中国,这时的拜登已经是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的主席了。在一张照片上,穿着衬衫的拜登靠在栏杆上,与包括习近平在内的中国领导人聊天,照片上的习近平似乎不是太放松。 拍照的地方是共产党领导人最喜欢的海滨胜地北戴河。当时,中国将在几个月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拜登祝贺中国成为强大的国家,因为他说,“强大的国家在(武器)扩散,人权和贸易领域是认同国际标准的。”
2011年,拜登作为美国副总统再次来到北京。这一次,拜登在一家普通小餐馆吃面条,他并宣称,对美国来说,“没有比与中国的关系更为重要的了”。同一年,拜登还重申,自1979年以来,他的分析就没有改变过:他说“我相信中国的崛起不仅对中国而且对美国乃至世界都是积极的。2013年,他与儿子亨特一起再次前往北京。
但是,世界报的文章指出,今天的拜登却远没有以前的热情了。虽然他没有像特朗普那样称中国是“敌人”,但是他在《外交事务》杂志上说,那么“美国确实需要对中国强硬”。 最近几个月,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一样,在国会中投票通过有关香港,台湾和维吾尔人的决议。 除此之外,拜登还提议“与美国盟友建立统一战线,以对抗中国的过分行为”。
因此,中国对拜登是不抱任何幻想的。但是,中国还是希望拜登能够更具可预测性。现已退休的中国陆军上校、卡内基基金会助理教授吕晶华(Lyu Jinghua)在网络杂志《 The Wire》上说, “和特朗普政府,中国根本不知道谈判是什么。谈判可能是很成功的,但第二天就被放弃了。和拜登政府,有可能可以避免这样的大幅波动。对中国来说,拜登的政策可能更强硬,更难掌握,但它应该更具可预测性,因此,中国应该更愿意讨论和谈判。
世界报的文章还写道,中国政府的非正式发言人《环球时报》在一篇社论中表示,华盛顿和北京之间有两个主题可以重新启动:一个是抗击新冠,另一个是“基于现实调整贸易协定”。
北京没有掩饰希望进行这样的调整。时殷弘说,拜登政府“将重启贸易条约的谈判,因为现今的条约是不现实的,这也符合北京的意愿”。 私下里,中国领导人希望民主党人与硅谷巨头的亲密关系能够促使拜登在特朗普针对北京发动的技术冷战上改变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