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寻找应对国际不信任的灵丹妙药 - 法国报纸摘要

如何在新冠疫情下既保证公民健康安全,又保证商家经营自由,如何在恐怖袭击压力下,既有效保证人身安全,又保证公民自由,这是18日出版的法国全国性大报从不同角度重点关注的两大话题。各报在国际版关注的话题主要有:高加索地区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间的冲突、巴基斯坦激进伊斯兰团体推动的反对法国的行动、美国权力交接前特朗普政府在中东地区的频繁动作、围绕新冠病毒疫苗开发的国际竞争,等等。关于中国,《回声报》报道了华为在美国制裁压力下,被迫出手旗下荣耀品牌的消息,也分析欧洲面对美国与中国的两难选择;《人道报》回顾1968年香港流感疫情对法国的冲击,总结法国防疫工作本应从中汲取的教训;该报也介绍中国疫苗谋求在发展中国家部署的战略考量。《十字架报》刊登文章,介绍西藏导演松太加的影片《阿拉姜色》。
欧洲怎样面对拜登和习近平?
美国总统换人并不会彻底改变欧洲需要在中国与美国间找到平衡的难题。《回声报》在观点版发表署名文章指出, 中美展开世界统领地位争夺战已经十几年。最近三年来,这场争夺随中国坚定要超越美国的决心而更加激烈。特朗普以贸易战发起反击。两大国间的战略竞争伴随着在数字领域工业革命中的竞争。面对美国谷歌等网络巨头,中国有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和小米。竞争既是战略与军事层面的,也是经济与数字领域的,而在这种双重对抗中,欧洲都缺席。作者指出,在战略层面,欧洲面对两大强国,缺少共同目标,也没有经得起考验的政策。德国惯于服从美国,同时又避免惹恼中国 ;法国工业布局解体,又债务缠身,面对两大国忽左忽右。在经济领域,无论是德国还是法国,都没有谷歌式的网络巨头,整个欧洲都没有。75年来,欧洲自以为在美国的保护伞下,远离中美竞争的冲击。但事实上,美国一直在努力避免出现欧洲合众国。欧洲不仅没有保护,而且是在两大强国部署网络大军,铺设各自雄心道路的路口。在这种背景下,设想拜登如果确认当选,会改变外交政策,重新向欧洲示好,有些可笑。拜登不会拯救欧洲,只会对欧洲说欧洲想听到的话。
跨大西洋关系难修旧好
《回声报》观点版也发表署名文章分析拜登确认当选后,跨大西洋关系面对的挑战。作者认为,尽管拜登在竞选时就承诺要修补跨大西洋关系,但2020年的美国不是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时的美国,拜登也不是杜鲁门。连接大西洋两岸关系的纽带开始松懈,不仅仅是地缘政治效应,而且也是美国人口结构变化以及欧洲对美国的看法的变迁。尽管北约组织秘书长肯定新任美国总统是北约组织以及跨大西洋关系的坚决支持者,但文章作者认为,不必对跨大西洋关系重修旧好抱有幻想。
中国寻找应对国际不信任的灵丹妙药
中国努力在全球新冠疫苗研发中拔得头筹,但《人道报》文章指出,中国也在寻找应对国际社会的不信任的灵丹妙药。疫苗作为世界第二大国施展影响力的载体,将主要面向中国的近邻和发展中国家,条件是这些国家不会转向美国或英国竞争者。中国希望借新冠疫苗改善其国际形象,展示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进步。中国在10月份正式加入世卫组织旨在向贫困人口发放20亿支疫苗的计划,成为该项目中最大经济体。尽管中国声称疫苗将为全球服务,但可能只会将疫苗投放到发展中国家和它的亚洲近邻。在中国施展影响力目标之外,摩洛哥等国通过与中国药厂签约,可以在日后的疫苗生产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这些国家可以通过合作变成疫苗生产国,中国疫苗就可以借此走遍整个非洲大陆。
在线观看西藏导演松太加的影片《阿拉姜色》
电影爱好者将可以在线观看西藏导演松太加的影片《阿拉姜色》。《十字架报》的影评文章指出,观众可以在影片中听到藏语,看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美丽风景,也看到社会的变迁。影片展示一名藏族女子的朝拜旅途,拍摄手法即深沉又淳朴,令人想起,在一切生命中,旅行的目的不在终点,而在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