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料美國今輪量寬或維持逾10年 擔心會引發新危機
美國受新型肺炎影響而推出各項刺激經濟措施,令本年度預算財政赤字達創紀錄3.132萬億美元,是去年赤字的3倍以上, 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大幅上升至16%。
瑞信亞太區私人銀行部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這個比例是除戰爭以外美國歷史上前所未見,認為無論誰人做總統,財赤的挑戰都是巨大。他形容美國的財政窟窿是靠巨額印鈔票補貼,才能令債成本低,亦意味量化寬鬆措施可能要維持10多年,甚至更長時間,如果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當選,刺激經濟措施或逾2萬億美元,財赤會更大,量寬退出時間會更難更長。
陶冬表示,量寬帶來的副作用非常明顯,巨大流動性未能被實體經濟吸引。他說,2008年的量寬已經令不均衡收入,情況更加分化,不少國家發生極端思潮,而今次印鈔票較上次更多,相信會有新的「潘多拉盒子」被打開。
對於有意見認為,若果拜登入主白宮,加大刺激力度,或令通脹上升,聯儲局有機會提早在2023年之前加息;陶冬認為未必,根據之前量寬經驗,實體經濟中通脹升幅不會很明顯,又認為不能擺脫流動性氾濫,資金成本極低的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