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首席副校長王于漸指,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戰後多次衰退都是靠服務輸出復蘇,但新型肺炎疫情一日存在,經濟復蘇步伐仍有不少困難。香港除了需要依賴中國開通外部需求,亦要研究如何增強內部需求。

王于漸在團結香港基金一個論壇上建議,政府應該重啟「租者置其屋計劃」,以市價折讓出售公屋。他指,目前公屋只容許合資格市民租用,物業流通性不高,價值效率不能體現和提升。如果容許公屋出售轉讓,預期可以創造逾4萬億元財富資源,一部分是庫房收入,一部分由居民享有。假設有序推出公屋單位,每年推2.5萬個,對樓市不會有大影響。

出席同一論壇的中大滬港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宋恩榮指,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早前指,過去5年落成公屋單位近7萬個,但居民人數只增加約6萬人。但他指,私樓單位平均住戶人數正在上升,公屋下降現象並不自然,可能是富戶政策下,子女需要分戶再輪候公屋,令資源變相被人浪費。他認為,如果重啟「租者置其屋計劃」,可以協助包括居屋在內200多萬人上車,又認為香港人對住屋有要求,計劃反而會帶來財富效應,刺激消費。

另外,同場的香港黃金五十創辦人林奮強指,首任特首董建華推出「租者置其屋計劃」時,令租戶「上車」後享受資產增值,但政治環境其後發生變化,立法會內的反對意見,令政府因為怕事無再推行。目前議會重回正軌,期望房屋政策可以重返行政主導,行政機關亦應以數據為先,以制定房屋改革。他又指,「明日大嶼」計劃落成要15年,期間政府土地短缺,不認為重推「租者置其屋計劃」會令樓價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