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提出,撤銷非住宅物業雙倍從價印花稅,明日起生效。中原工商舖董事總經理潘志明預期,2000萬元以下的工商舖交投,在減辣後較為活躍,有望帶動整體成交增長20%至30%。

但他指,工商舖買家入市,除了考慮印花稅成本,更重要是計算目前經濟環境下,租金回報及承租能力是否理想和穩定。目前第四波疫情,通關日子無期,單靠本地消費支撐經濟,並非工商舖理想投資環境,減辣對整體工商舖價格幫助不大。

提到金管局早前放寬非住宅物業市場按揭成數至50%,潘志明認為,措施實施至今3個多月,交投未見增加,主要是銀行對工商舖的估價,自社會運動起下調至少10%,以及批核按揭時更加審慎。

他指,整體工商舖成交由7、8年前高峰期的單月600至800宗,大幅萎縮到近年的單月20至150宗,空置率持續高企,要消化現有吉舖不容易。如果明年可以通關,經濟逐步復蘇,交投才會顯著活躍。

中原指,至本周一,今年以來整體工商舖登記3237宗,涉及454.6億元。疫情打擊市道,預期全年登記約3600宗及500億元,按年分別跌近31%及59%。當中,商舖預期全年跌15.5%至1050宗,再創新低,金額急挫近59%至190億元,創17年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