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質疑外媒報道欠持平 令香港國際形象受損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本台節目《星期六問責》,討論她日前發表的新一份《施政報告》。有學生致電節目,表示政府計劃改革通識科,擔心教材會經局方審批,變成政治審查,又指現時教材有提到事件的正反兩面,尤如外國的報章一樣作平衡報道。
林鄭月娥回應,教科書審批已有多年機制,並非教育局「說了算」,亦有專家參與,出版商亦非政府可控制。她相信,如果政府自行偏離專業作出審批,在透明度高的香港,不會不引起爭議。她又指出,教科書只是教學其中一個材料,現時出現問題是涉及工作紙或試題,因此學生要客觀學習,校長、老師、家長都有責任。
林鄭月娥又提到,不認為外媒在報道時能做到客觀持平,尤其是針對香港,近年凡涉及政治議題,都非常有立場,令香港國際形象受損,特區政府現時其中一個工作是修補國際形象,不應以為「西方月亮特別圓」,也要客觀檢視報道有否偏頗。
亦有聽眾關注近期不少港人移民,質疑《施政報告》沒有解決政治問題。林鄭月娥說,移民問題涉及很多因素,她不想評論,但重申香港有很多優勢,如生活環境不差,前景亦很好。
林鄭月娥指出,現時最大社會問題是房屋,政治問題要先處理一國兩制、《憲法》及《基本法》問題,如香港變成鼓吹獨立、反對國家的地方,不會是安居之所,因此如果政治矛盾是由於對一國兩制的誤解或被誤導,便要先作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