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布魯塞爾30日專電)歐盟與中國領導人今天通話宣布原則上達成全面投資協定,趕在德國輪值主席國任期結束前2天及美國新總統拜登上任前底定,協定背後政治意涵牽動歐美中三角未來關係。

歐洲聯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輪值主席國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及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今天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視訊會談,歐方會後宣布,原則上達成協定。

歐中接下來尚需時間確定協定最終內容,且協定須送歐洲議會表決同意。

歐洲聯盟(EU)一位不具名官員昨天表示,與中國進行達7年之久的經貿磋商近日完成技術層面談判,范德賴恩與習近平舉行政治性層面電話會談後,歐中全面投資協定(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原則上達成結論。

這項協定具體內容尚待公布,但在歐盟最關切的市場開放、公平競爭項目,中國將開放歐商投資飛機製造、雲端服務、電動汽車、金融和醫療等行業,將是中國與第三國所簽「最具野心」的協定。

另據指出,中國在談判中獲得進入歐盟部分重要產業領域,尤其是能源行業。

歐盟長期以來希望達成擴大歐盟企業准入中國市場的協定,今年歐中領導人舉行視訊峰會,歐盟及目前輪值主席國德國一直強調盼加快談判、實現今年之內完成的目標。

而今這項目標趕在2020年結束前最後2天達陣,除了助歐洲企業在中國經商外,也具有高度政治象徵。德國「商報」(Handelsblatt)近日報導,由於梅克爾親自施壓,歐盟最近加緊與中國談判投資協定,目標是在年底前、也就是德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完成談判。

梅克爾將在明年任期屆滿,於總理卸任前完成達7年之久的歐中投資協定磋商。過去4年,歐洲與美國在安全和貿易問題日益緊張,再加上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的打擊,德國加強與東方另一個最重要貿易夥伴關係的疑問明顯減少,即使這項協定目前未能取得中國在禁止強迫勞動方面強烈的承諾,但她視之為任內一項重大政治遺產。

但這個時機點也挑起歐美中三方的敏感神經,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Joe Biden)團隊先前釋出將與盟友合作,在軍事擴張、人權侵犯或不公平貿易等議題上對抗中國,歐盟也表示要重建跨大西洋關係。

拜登準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21日在推特發文說,新一屆美國政府「歡迎與我們的歐洲夥伴儘早磋商,討論對中國經濟行為的共同擔憂」。但歐盟不等拜登上任,就決定在經貿上與中國更深度連結,這顯示歐盟更傾向把握中國讓利機會,取得更多國際影響力。

美中貿易戰在今年1月簽署第一階段協議。歐盟透過不打貿易戰方式就能簽署協定,除取得經濟利益並在對中經濟地位站穩一席之地外,更展現歐盟多邊合作策略的勝利。

在中國方面,除了藉機滿足歐盟領導人長期願望向全球強化展示其所謂「開放」市場形象外,另一方面在拜登上任前拉攏歐盟,提高未來若歐美欲重新結盟應對中國時的難度,一項協定巧妙撥動未來美歐中三方互動。(編輯:馮昭)10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