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聿文
2020-12-10T09:50:51.179Z

(德国之声中文网)北京最近频向拜登新政府递上橄榄枝。前副外长傅萤、驻美大使崔天凯、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以及外长王毅先后对美喊话,提出中美应开启各层级对话,任何问题都可拿到桌面上来谈。北京的行动是要给拜登新政府一个至少不坏的印象,它担忧在特朗普重置美中关系后,拜登上台后也走不出特朗普设下的障碍。华盛顿眼下在加紧出台打压中国的措施,将两国关系继续向深渊推进。

从习近平迟来的恭贺拜登当选,到中国外交系统这些官员的喊话,拜登本人及其团队未有任何回应。这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中美关系即使在拜登时期至少在初期也好不到哪儿。其实这也契合外界和中方的预期。中国官方学者已经警告北京,不要对拜登有任何格外的改善关系的过高期待。

延伸阅读:拜登时代中美关系“重启”是否有望?

尽管拜登和他的国安团队在选胜后没有对美中关系发表系统的看法,但从拜登及其幕僚在大选期间谈到中国挑战以及本月初拜登接受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的专访提到有关对华政策来看,大致可以勾勒出拜登上台后可能会有的对华政策轮廓。

拜登在纽时专访中谈到对华政策时称,自己就任后不会立即取消特朗普对中国部分输美产品征收的25%关税,也不会撤销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自己的目标是采取能促使中国改变在盗窃知识产权、倾销产品、非法补贴企业,以及强制技术转让等行为上的贸易政策。他还表示,与中国打交道,最重要的就是"制衡",而过去特朗普没有做到这一点。对于什么是制衡,拜登除了强调美国两党要在政府主导的对美研发、基础设施和教育的大规模投资,以更好地与中国竞争达成共识外,没有进行阐述,但普遍认为,包括拜登和他的团队之前也说过,要加强和民主国家盟友的政策联系和协调,共同对付中国,包括在经贸问题上的协商。

弗里德曼将拜登的对华政策概括为"谨慎制衡"。通俗地讲,就是在能够合作的地方合作,在必须竞争的地方竞争,具体而言,又可分成这样几个层面:在意识形态和军事领域的对立与对抗,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竞争与限制,在气候变化、传染病防治、核扩散和人文交流上的有限合作。这大概会是拜登新政府未来4年处理对华关系的思路和轮廓。这个"遏制/竞争+合作"的对华政策,同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最大区别,是后者没有合作,只有遏制与围堵,但是它也不同于特朗普之前美国历届政府奉行的对华"接触+遏制"政策,该政策是接触为主,遏制为辅,而拜登的对华政策将是竞争/遏制为主,合作为辅。

特朗普的对华政策:没有合作,只有遏制与围堵

之所以要将拜登的对华政策细分成三个层面,是因为这样才能看清两国关系对立的本质和在拜登新政府下,两国关系能够改善的最大程度或者达到的边界。

毫无疑问,美中关系的对立和对抗,首先并且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地缘政治上。美国曾认为通过两国经济和其他方面的融合以及将中国纳入全球化,能够缓慢改变中国的政治体制,使中国向一个自由民主国家转型,但40年的接触政策没有达到该效果,中共变得更专制,既然事实证明通过接触不能改变那就只能通过对立对抗,用遏制围堵的方式来改变中共和中国。这现在是华盛顿的想法。

延伸阅读:习近平“高参”漏天机?特朗普称发现拜登“通敌”

美中的对立和对抗也表现在地缘政治和战略上。如果中国的崛起没有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利益和霸主地位,只有政治制度的对立,或许华盛顿也会打压中国,但不会有如今这种程度。而地缘政治上的对抗,更多是通过军事手段实现的。看待两国关系,必须有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的双重视角,即自由民主/共产极权、老大/老二的对抗,任何单一的视角,都不完全,遮蔽事情的本质。

美中政治体制和地缘战略的的对立与冲突,除直接体现为政治外交和军事上的较量,现阶段更主要是通过经济竞争和科技围堵实现的。中美过去40年的最大变化,就是经济、科技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事实共同体。按照中国的说法,经贸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这个压舱石一旦动摇了,中美这条大船就会倾覆。华盛顿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所以要来个釜底抽薪。但鉴于两国经济结合得太紧密,要做到经济完全脱钩,既不现实对美国损害同样巨大,所以退而求其次,先部分脱钩,把重点放在科技上。因为未来的国家竞争,实是科技尤其8高科技的竞争,而中国在这方面,包括科技的产业化正在迅速赶上,威胁美国国家利益和安全,此乃华盛顿着力打压华为以及其他中国科技企业的原因。

延伸阅读:客座评论-对中国,拜登要用好价值观外交这张牌

从拜登前述纽时专访来看,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华盛顿除了会延续特朗普政府的限制措施,主要是提高美国自身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力。之前拜登的幕僚,包括新任国务卿布林肯都表达过同样的意思。通过加大美国在基础产业和科技的投资,提高美国经济的竞争力,来超越中国,而不是像特朗普政府一味施以极限打压,所以,未来美国在经济和科技上将是通过竞争的方式来遏制中国。

拜登和他的团队也多次表达过新政府会恢复特朗普退出的国际组织,如巴黎气候协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人权组织、伊核协定等。这一方面是要发挥美国的国际领导力,平衡中国的影响,如果美国退群,重回孤立主义,就不可能继续在国际上发挥领导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这些全球性问题上赢得盟友信任,以换得盟友在遏制中国时的配合。拜登新政府如果只是在政治军事外交方面加强和盟友协调,而在这些关乎全人类利益也是它的大多数盟友在乎的问题上继续不承担责任,其盟友可能对它还是不很信任,不能很好团结它们应对中国挑战。当然,美国重新加入这些国际组织也有在全球层面同中国进行一定程度合作的意图。两国要在气候、传染病防治和核扩散等问题进行有限合作,除双边外,从目前的政治气候看,在全球层面可能更合适。

要合作就要有对话,竞争和遏制是不可能有对话的。美中原来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人文领域以及官方民间有许多对话渠道和机制,但在过去四年它们基本停摆。拜登可能会恢复部分对话渠道,北京对此已释放了积极信号。

虽然拜登的对华政策预期性会提高,也不像特朗普一样没有分寸感,从这点看,有利于改善美中关系,但是,拜登比特朗普受到的国内约束更大。这次美国大选,作为总统的特朗普输了,可作为"保守主义"者的特朗普赢了,7300万选票,共和党的"特朗普化",都是拜登对华政策的制约因素。在优先决国内问题,弥合美国社会的分裂以及两党和民众趋于对华强硬的背景下,拜登改善对华关系的空间不大,每走一步都要小心谨慎,不被对手抓着把柄,所以,抗中仍然会是拜登政府的"主旋律",两国政治和军事的对立仍然十分尖锐,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和限制会继续强化,其他方面的有限合作随时会因为某个环节处理不好或者对方的某个不当反应而陷入停顿。

 

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0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