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T16:11:19.800Z

(德国之声中文网)绕月球飞行3星期后,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使命已近尾声,即将重返地球。根据时间表,带有2公斤月壤采样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将于12月16日至17日夜在内蒙古中部草原的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预计时间是北京时间零点32分和2点零7分之间。

四子王旗是中国著名的航天着陆场。2000年代初,神州号载人飞船重返地球时便在此降落。此次,它又被选中为嫦娥五号的返回场。由于嫦娥五号返回器的体积仅为载人飞船返回舱的七分之一,预期着陆范围将是神州飞船的16倍,因此,回收任务也要困难得多。

打水漂返回方式

要是在快速返回地球时,返回器不能及时降低速度,来不及“刹车”,会有在大气层销毁或撞毁的可能,因此,“嫦娥五号”返回器采用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方式,即俗称的“打水漂”返回方式,控制难度很大,导致回收区的范围也特别大。据嫦娥五号任务着陆场区技术负责人介绍,为此,人们从技术上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将雷达的测量数据经处理送到直升机和搜索车辆上,引导直升机和车辆搜索。

如果使命完成,嫦娥五号将是1976年前苏联“月球24号”以来首次成功的“采样返回”使命,带回月球岩石、灰尘和其它矿物。

相关图集:中国航天的"五年计划"

月球背面:12月27日发布的《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提到中国计划在2017年实现月球表面着陆并采样返回、2018年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此之前,还从来没有任何航天器在月球背面着陆。
玉兔长眠:而在月球的正面,已经有许多各国的探测器甚至载人飞船成功着陆。图为跟随嫦娥3号一同登上月球的中国第一艘月球车—玉兔号的模型。玉兔号在月球表面工作972天后,已于2016年7月31日晚停止工作。
遥遥在望:白皮书也再次提及了雄心勃勃的火星探测计划,计划在2020年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并表示此后还要开展火星采样返回的关键技术攻关——人类至今没有任何航天器从火星返回地球。这是2016年8月公布的中国火星任务的探测器外观设计构型图。
“全副武装”:在2020年发射的中国首枚火星探测器中,还将携带一台火星车。按照设计,火星探测器还将携带13台科研载荷,其中包括火星全球遥感相机、火星地表下探测雷达等设备。
深而益远:除了火星和月球,白皮书中还提到要在今后五年内开展小行星探测、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测等的方案深化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适时启动工程实施,研究太阳系起源与演化、地外生命信息探寻等重大科学问题。图为木星及其卫星。
重型火箭:而在运载火箭方面,中国同样也雄心勃勃。白皮书中计划,今后五年内,将展开重型运载火箭工程。迄今为止最重的中国火箭长征5号已于今年11月从海南文昌发射, 其发射重量超过800吨。
全新基地:值得注意的是,用于发射重型航天器的海南文昌发射场已经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图为今年6月从该基地首飞的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7号。
空间站:令人惊讶的是,白皮书对载人航天只是寥寥数笔: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对接;完成空间站各舱段主要研制工作,开展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和运营;提升载人航天能力,为载人探索开发地月空间奠定基础。图为今年10月神舟11号载人飞船与天宫2号实验室对接的合成照片。
成熟技术:不过,白皮书中花了较多笔墨描写了过去5年中载人航天领域的成就,称“中国已突破掌握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航天员中期驻留等载人航天领域重大技术。”图为10月17日,即将搭乘神舟11号开始太空旅程之前,两名宇航员陈东和景海鹏(右)向欢送人群挥手致意。
太空女侠:在过去五年间,中国还先后将两名女性宇航员送入太空:刘洋与王亚平(图)。
导航系统:白皮书还提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表示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后,完成35颗卫星发射组网,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国际合作:中国原本计划在导航系统上与欧洲合作,共同开发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图)。然而,由于欧洲各国之间协调不畅,项目进展缓慢,导致中国决定“单干”。不过,在27日公布的白皮书中,中国方面强调将进一步加强国际航天合作,并且提到中国与欧洲已经签署了《2015-2020年中欧航天合作大纲》。

 

凝炼/叶宣(路透社)

 

© 2020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