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T11:26:08.348Z

(德国之声中文网)欧盟和中国之间长达7年的投资协议谈判显然即将取得突破。周五(12月),欧洲中国商会在北京谈到协议进展时表示,"非常有望在未来几天内达成一项政治协议"。

商会主席武特克(Joerg Wuttke)向德新社表示:"我们必须等待协议的细节。但是只有这些详细条款公正合理,并且符合欧盟商会近年来提出的许多条件,我才会接受。"对欧洲企业来说,投资协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个"理想 "的协议将有助于改善欧洲公司进入世界增长最快市场的机会。武特克继续说,协议还应建立一个框架,使欧洲企业能够在在中国享受平等竞争,就如同中国企业在欧洲所享有的平等竞争待遇。

商会主席武特克(资料图片)

此次欧中和解将是在美国和中国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之间爆发贸易战的背景下达成的。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将继续对中国的强硬路线。为拥有更多政策回旋空间,暂时不会取消现任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增加的额外关税。拜登还希望与欧盟等盟友建立一个广泛的国际联盟,应对中国崛起所带来的挑战。

延伸阅读:自由贸易——"美国已经失去影响力"

欧盟和中国一直强调,将通过艰苦的谈判达成一项协议。协议的重点将是改善市场准入和与中国企业公平竞争的条件,尤其是中国必须在这方面做出让步。就该协议达成政治共识可以说是原则上同意的一种形式,协议文本还有待双方法务人员做进一步审核。

欧盟驻北京一位高级外交官也表示"充满信心", 认为不久将能够取得突破。欧盟商会主席伍特克强调,两个主要经济大国之间的市场准入应该是按照正常的做法,保持平等,而不是不平衡。而在这方面,该协议"几乎没有革命性",尽管如此,欧盟方面的态度仍然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伍特克说,如果达成该协议,这将是继7月份就货物原产地的地理名称达成协议之后,欧盟和中国之间的第二个重大经济协议。

《南华早报》报道说,欧盟内部已经就与中国的投资协议达成了"基本"协议。该香港报刊援引另外一位熟悉谈判情况的消息人士的话说,预计默克尔总理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将同意缔结这项协议。

 

相关图集:来自中国的投资:想说爱你不容易

爱恨交织:根据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2016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总额同比增加了77%,达到350亿欧元。而德国在其中所占份额最高,为31%。最近十年来,中国已经成为欧洲大陆的一个重要投资来源国,主要投资目标是高科技领域。但是来自中国的巨额投资也引发了欧洲人的种种担忧。
美的收购库卡:这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中资在欧收购案之一。中国家电业巨头美的集团去年斥资46亿欧元买下了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Kuka),引起颇多有关高精尖敏感技术安全的顾虑。德国政府最终还是给收购计划亮了绿灯,原因是德国国家安全利益不会受到威胁。
走进“新时代”:除了德国之外,中国在欧洲另一个重要投资对象就是英国。2016年9月,英国政府正式批准了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该项目是中国广核集团和法国电力集团共同投资的。随着英国退出欧盟已成定局,北京和伦敦表示两国关系将迎来新的“黄金时代”,而中国也是英国在退欧之后希望缔结自由贸易协议的国家之一。
比雷埃夫斯港:这是希腊最大的港口,欧洲十大集装箱码头之一,是通往亚洲、东欧和北非地区的货运枢纽。2016年,中国国企中远集团(COSCO)收购该港67%股权的计划得到了希腊议会的批准,收购总金额近3.7亿欧元,此外中远集团还计划为港口建设再投资3.5亿欧元。不过收购行动也引发了港口工人的罢工,他们担心自己因此而失去工作。
有史以来最大宗!:到目前为止,中国投资商在海外最大规模的并购交易就是中国化工集团收购瑞士农化和种子业巨头先正达(Syngenta)。相关并购交易预计在6月上旬就会完成。中国化工出资430亿美元,预计将购得先正达将近81%的股权。此前这家中国国有化工巨头还收购了德国特种机械制造商克劳斯玛菲(KraussMaffei)。
东西欧兼顾: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并不局限于西欧地区,中东欧地区也成为北京发起魅力攻势的对象。去年,总理李克强宣布成立新的基金,向该地区注资110亿美元,其中包括与捷克签署的众多合作协议。仅中国民营企业巨头华信能源,就在捷克收购了一家航空公司、一家酿酒厂、两家媒体集团和一家顶级足球俱乐部的股份。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日益增加的投资规模和影响力制约了欧盟在涉华议题上采取统一的立场。
遭遇挫败:越来越多的中国海外并购行动因为欧洲和美国提高监管门槛而宣告失败。研究统计显示,去年一共有总价值750亿欧元的30桩中资海外并购交易案因为监管部门的阻止和外汇交易限制而告吹,这其中最受瞩目的应该就是中国宏芯基金收购德国芯片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未果的案例,而且主要失败原因是奥巴马政府的阻挠。
担心敏感技术流失:这些“流产”的中资并购计划也反映了欧洲面对中国投资日益增长的顾虑,尤其是涉及敏感技术领域的时候。但是欧洲方面的挫折感也部分来自投资不平衡:中资在欧盟收购的规模大于欧盟在中国的收购。欧洲企业抱怨,中国在电信、医疗和物流等很多领域仍然为外国投资者设置重重障碍。

李京慧/石涛 (德新社dpa)

© 2020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