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贤哲专栏】韩国“阻挠议事”的前世今生与“公调处”的未来
12月9日,国民之力党施展的“阻挠议事”(filibuster,指用拖延战术阻挠立法工作,特别是在议会发表冗长演讲以消耗时间)在具有压倒性议席数的执政党面前显得无能为力。然而,正因曾经借助“阻挠议事”达到过目的,所以执政党反而最清楚如何架空这一制度。
韩国的“阻挠议事”制度于1973年被废除,在2012年又被重新纳入《国会先进化法》而得以复活。“阻挠议事”在韩国正式重新登场是在2016年2月23日。时任执政党新国家党曾计划推动《防止恐怖活动法》的制定,该法案内容包括向国家情报院赋予在没有逮捕令的情况下对恐怖组织进行追踪、监听的权限。虽然很多人担心该法很可能被恶意利用,但在拥有过半议席的执政党面前,在野党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因此,在野党拿出了最后一张牌,那就是“阻挠议事”。
当第一位演讲人共同民主党议员金光珍开始发言时,大家还半信半疑;但第三位出场的演讲人殷秀美议员一人发言时间超过10个小时并打破原有的纪录;在她之后的演讲人也连日不断刷新纪录,当时直播国会现场的电视台收视率也刷新历史最高值,并引发外媒关注。持续8天的“阻挠议事”创下了世界最长纪录。在该记录备受关注的同时,参加演讲的38位国会议员也引起了注意。这些议员成功地让国情院的黑历史重新再民众的记忆中复活,也重新传播了对民主制度、人权、宪法基本权的认识。
这场“阻挠议事”让舆论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本对《防止恐怖活动法》的赞成意见稍微领先,但在长达8天的“阻挠议事”之后形势逆转,反对意见开始领先。朝野两党的支持率也发生了逆转。在随后的选举中,执政党没能获得过半议席。更重要的是,曾经推进该法案的新国家党和国情院被烙上了破坏人权和民主制度的负面印象。
获得多数议席的民主党乘势而上,推动对总统的弹劾案并成功夺回政权。在今年4月举行的国会大选中,民主党获得了压倒性的支持,成为了议席占绝大多数的“超大执政党”。但是,执政党却搁置了曾被诟病为“恶法”的《防止恐怖活动法》,反而提议修改《防止恐怖活动法》将传染病传播行为规定为恐怖行为。分散议题、限制会期等架空“阻挠议事”的手法也出于执政党的头脑。这世上果然不存在所谓“善良的权力”。最近引起争议的《公调处法》修正案一旦表决通过,恐怕最终也将成为执政党的挡箭牌。
就现任政府而言,“公调处”就是检察改革的标志。“检察机关必须进行改革”这一主张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共识,是因为过去的检察机关确实有过很多弊端。其根源在于检察机关独占起诉权和调查权。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检察机关一直对政府的贪污腐化视而不见,协助政府积极打压在野党。检察机关的无理调查践踏了国民人权,而对于检察内部的过失却会掩盖事实蒙混过去。正因如此,改革的核心就是分散集中于检察机关的权力。现任政府选择的方式是将检察机关的大部分调查权移交给警察,而将对高层官员的调查权移交给另设的调查机构“公调处”。
问题在于,公调处的权力过于庞大。今后,对于高层官员的贪污腐化,其他调查机构进行的调查案件都要移交公调处。在调查其他案件时一旦发现高层官员的违法行为,也要一律地将案件移交于公调处。公调处接案之后,可以留下合自己胃口的案件,其余的案件则可以再转交给其他调查部门。尤其对关于法官、检察官和警察部门的案件,公调处全权负责起诉和办理公诉程序。
公调处权限庞大,但相较于其被赋予 巨大权限却缺乏对其进行牵制的办法。唯一的牵制方法是弹劾和惩戒,但是惩戒委员会也由公调处内部来决定是否成立。看看现在法务部的惩戒委员会就可以制度此类惩戒委员将如何运作。此前被外界认为唯一有效的牵制方法是推荐公调处处长候选人时对在野党赋予的否决权。但在本次修法过程中,连这个否决权也被架空。修订案还放低了公调处检察官的任命资格,将原来规定必须拥有10年以上律师履历并有5年以上从事监查、审判、调查等工作的人士下调至拥有7年以上律师资历。执政党正是因为在自己的阵营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人选,因此才降低了门槛。
执政党催促在今年内成立公调处也是有原因的。一旦对检察总长尹锡悦予以惩戒处分,之后有关政府的所有调查案件就都可以由公调处来受理。可想而知,即使法院接受尹总长提出的停止惩戒执行要求,尹总长复职后能做的事情也不多。在约束尹总长权限的过程中,法务部长秋美爱及其追随势力无论犯下什么样的违法行为都不用担心受到处罚。检察官滥用职权的行为是公调处的主要调查对象;而月城核电站删除资料事件、Optimus和LIME基金欺诈事件、介入蔚山市长选举事件中尚未被起诉的人也是调查的对象。
公调处一旦诞生,今后部长候选人也可以减少对听证会的担忧。因为听证会相关的伪证罪也将归于公调处处理。对《政治资金法》极为敏感的政界人士也会因自己所属政党的不同而“几家欢喜几家愁”。除了“独裁”以外,我们实在很难再想出其他能够描述现状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