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T10:25:26Z

路透北京12月14日 - 中国社会科学院周一发布对明年中国经济的展望称,受今年经济增长基数较低的影响,同时考虑到宏观调控的跨周期设计与调节,以及国内外的不确定性,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7.8%左右;建议明年财政赤字率按3%左右安排。

社科院发布的2021年《经济蓝皮书》称,要密切关注美欧等主要发达国家央行货币政策调整,防止内外利差和流动性松紧差大幅度变动,对中国经济金融体系造成负面冲击,防止热钱大规模流入流出冲击国民经济。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在蓝皮书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但由于当前疫情影响仍在持续,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

这包括:当前需求端恢复仍然滞后于生产端,国内有效需求有待释放;部分企业经营仍较为困难;重点群体就业压力仍较为突出;地方财力艰难支撑地方事权,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基层运转压力仍然较大。

蓝皮书建议,2021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仍需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规模,以支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调整经济结构,促进高质量发展。

“建议财政赤字率按照3%左右安排,继续发行专项债券,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李雪松援引报告称。

在货币政策方面,社科院蓝皮书建议,明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更加注重前瞻性、精准性和时效性,既要立足国内,以我为主,也要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

“明年的政策肯定是要向正常化的方向转变,这是肯定的,但是转变的步伐或者退缩的步伐一定要把握好节奏,分梯度、分批次退出支持政策,而不是一次性过于急的转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学工在发布会上表示。

他指出,政策要保持相当的灵活性,特别是财政政策,因其年中调整的灵活性较差。所以,年初预算时应该考虑这个因素,“哪怕打得宽一点,实行的时候可以比较严,这样不至于有问题时出现被动。”

蓝皮书建议,货币政策应适时逐步退出疫情期间稳健偏宽松的状态,回归稳健中性,实现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速度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同步;并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做到流动性有收有放、结构优化。

蓝皮书指出,要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

体现在,需求端恢复滞后的情况下,仍应维持一定力度的积极财政政策,未来根据供需平衡动态变化适时调整财政货币政策力度;客观辩证地看待今年宏观杠杆率攀升的合理性,避免采取全面的去杠杆措施。

此外,注重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主动加强流动性管理。支持银行补充资本金,下好“先手棋”,提前应对可能即将到来的不良率上升,防止中小银行金融风险集聚、传导和蔓延。

在放宽跨境融资限制半年多后,中国央行和外管局再次将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回归中性,意在减少境内机构从境外融资,从而减轻资金流入压力。

**对外贸易暂无近忧**

社科院学部委员蔡昉在发布会上表示,综合三产复苏相对滞后、消费和收入的复苏相对滞后,需求侧的恢复相对于供给侧也有滞后的表现。由于还有一些薄弱环节制约中国经济复苏,“可以说我们的经济还没有完全见底,就是说我们还没有回到原来的起点上,还有很多任务要做。”

他指出,特别是从就业的情况看,还应该稳就业、保就业,稳民生、保民生,将之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优先序列。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高凌云则指出,对外贸易没有“近忧”,但是需要有一些“远虑”。他们预估明年进出口贸易大概是4.8万亿美元左右,同比上升6.1%。

明年贸易有利的方面是,目前海外疫情还没有见顶,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时候,仍然有机会借助自身产业链、供应链对其他的贸易活动进行替代。而国内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增长,对大宗商品的需求较大。

此外,中美贸易协定还会按照计划执行,前期的“六稳”“六保”政策效应会逐渐显现。但同时,也有很多不利因素,重要贸易伙伴欧盟近期疫情出现了反弹,前期大规模防疫物资的出口,后期退出的可能性比较大。

从长远来看,要特别重视产能的转移,据其测算,疫情后大概会回流62%。这次疫情使得一部分国家认识到有一些特定的他们称之为与国家安全相关的产品,在疫情之后他们将会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这些产业链、供应链迁出中国,或者是迁回本国,或者是迁到价值观相近的国家,“留给我们转型升级的时间窗口不是很长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