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中国明年稳增长仍是重要考量 政策回归正常化同时防风险重回主导
路透北京12月14日 - 作为今年全球唯一将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定调明年经济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中国经济运行已经逐渐恢复常态。对明年经济形势更有信心,不仅为宏观政策回归正常化奠定基础,亦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提供难得窗口期。
政治局提出要“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表明稳增长仍是重要考量。会议特别强调扩大内需、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一脉相承,也意味着明年工作重点和改革都将围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等来进行。
政策层面,中国央行很早就释放了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的信号,而财政方面,分析人士普遍认为2021年赤字率有望从今年的3.6%下调至3%左右,新增专项债规模毫无疑问也会缩减;不过鉴于经济复苏仍在进行中,政策退出预计会注意时机和力度,避免出现“政策悬崖”。
政治局会议还提出“要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表明伴随着政策回归正常化,货币潮水逐渐褪去,防风险将重回政策主导,尤其是僵屍企业、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的风险,未来稳定宏观杠杆率、防范信用违约风险集中爆发仍是政策重点。
“此次政治局会议透露五大重要信号:政策延续性、需求侧改革、反垄断、产业链升级,和化解存量风险。预计2021年中央淡化经济增长目标,政策回归‘中性’,”国泰君安证券宏观分析师花长春、田玉铎称。
他们认为,2021年政策主要基调可能变化不大,政策不会发生反转。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仍将定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针对疫情的一些宽松措施无疑将要退出,政策回归“中性”。
上周五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中国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但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此2021年要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要整体推进改革开放,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稳中渐退、逐步回归正常,”国盛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熊园也称。
他认为,政策主线可能是调结构、稳杠杆、防风险,表现为货币中性、信用收紧、财政赤字下降,杠杆率稳中有降;而且政策红利可期,重点关注“双循环”、要素市场化改革、科技创新、产业链提升、国防军工和养老等。
**改革加快,宏观政策回归正常化**
每年12月的政治局会议,一般会奠定下一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也可以说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前奏。通常在政治局会议结束后一两周内召开的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对下一年经济工作再进行详细部署。
而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开局之年,重要性不言而喻。
“明年中国经济增速会明显反弹...会加快改革,政策逐渐回归正常化,更加关注金融稳定,”高盛(亚洲)分析师Zhennan Li在研究报告中称,“不过出现政策悬崖的概率很小,政府会注意支持政策退出的时机和力度。”
他预计明年会有重大的更具体的改革方案出台,集中在科技创新,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更有效配置,以及提振消费等方面。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也称,由于今年的较低基数,明年的GDP增速一定会大幅上升,目前的一致预期为9%,即便如此,2020-2021年的平均增速也不过5.5%,经济增长依然下了一个台阶。
“明年的政策刺激力度应该低于今年,”他表示,前期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已经明确提出,财政政策方面,政治局会议没有提“逆周期调控”,估计特别国债不会再发,一般预算赤字率水平则可能从今年的3.6%降低到安全警戒线的位置,即3%左右。
而相比财政政策受到预算约束更严,那么,货币政策的灵活性更大。因此,“明年的货币政策在回归常态之后,应该不会再收紧,尤其在通胀压力较小的情况下,利率上调基本没有空间,”他表示。
**防风险重回主导**
受疫情推出大力度支持政策影响,中国杠杆率今年前三季度已经上升27.7个百分点达到270.1%,也即是说债务是GDP的2.7倍。而眼下社融增速或已见顶,待货币的潮水褪去,到底谁在裸泳将水落石出。
那么,到底什么是存量风险,什么又是增量风险?
在华泰证券固收团队张继强等看来,僵屍企业、房地产金融与地方政府债务是亟待化解的存量风险,而明年信贷政策退出后的债务与坏账问题需要提前防范。
他们指出,疫情期间的宽松政策延缓了僵屍企业出清,明年是国企债务到期高峰年,伴随信贷政策退出,风险可能有序释放;房地产被认为是中国金融风险最大的灰犀牛,房地产去金融化从“三道红线”、宏观慎重等多角度入手,节奏预计是稳步推进。
“今年政府债余额大幅扩张,地方政府债务率已逼近国际警戒线边缘,且专项债出现融资期限不匹配、收益包装等问题。明年额度或控制、发债条件将规范,”张继强等称。
四季度以来中国部分地方国企债券违约风险,对地方政府后续债务压力担忧亦在提升。中国财政部官员上周已经发出警示,今年末地方政府债务率就将逼近警戒线,明年可能跨入警戒区间;要控制杠杆率,待宏观经济好转后法定债务特别是专项债务规模要逐步退坡,防止形成路径依赖和债务风险持续累积。
“稳杠杆、防风险是明年重点,”熊园称。
他认为,2021年很可能是监管大年,存量风险应是指杠杆率高、国企和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资管新规等;增量风险,应是指处置风险的风险、政策退出的风险、中美冲突可能升级的风险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