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价总体将保持平稳 全年汽车产销有望达2500万辆左右--发改委
路透北京12月16日 - 中国国家发改委发言人孟玮周三表示,初步判断当前国内主要工农业产品供应充裕,物价保持总体稳定运行的基础较为坚实,受前期高基数效应影响,预计短期内物价涨幅仍将处于较低水平,总体上将保持平稳运行。
她在发改委例行记者会上并称,从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经济恢复态势持续显现,但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一些行业恢复状况还不是很乐观,部分小微企业、出口企业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对此将持续加强跟踪分析,落实落细相关政策。
“(元旦、春节)受‘节日效应’影响,物价可能出现阶段性上涨,但由于生猪生产供应持续恢复、蔬菜整体供应充足,预计节假日期间的价格涨幅不大,”孟玮称。
她指出,下一步将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加强储备调节,结合市场形势精准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投放。
中国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5%,但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连续五个月保持在该水平。11年来首次跌入负值的CPI,引发了对中国是否陷入通缩的热议。
孟玮并预计,今年全年中国汽车产业总体可恢复到上年水平,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去年,产销达到2,500万辆左右,与上年相当,新能源汽车产销有望超过上年。
得益于今年出台的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政策措施,4月以来汽车产业快速恢复,1-11月中国汽车产销同比降幅已收窄至3%左右,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和增加值同比实现正增长。新能源汽车7月开始呈现持续回升态势,11月产销分别完成19.8万辆和2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5%。
**国内煤炭市场供需总体平衡**
今年冬季,受电力、钢铁、建材等行业用煤需求旺盛、气温偏低采暖用煤有所增长影响,煤炭需求较前几年增加较为明显,近期现货市场煤炭价格有所上涨。
对此,孟玮称,国内煤炭市场供需总体平衡,今冬明春供应有保障。后续将通过增加供给,调节需求,引导市场煤炭价格稳定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上。
她指出,由于电厂主要使用的是年度中长期合同采购的煤炭,因此目前煤价总体是稳定的。从监测情况看,目前80%以上的煤炭供应执行的都是煤炭中长期合同,交易价格在每吨540-550元人民币之间,剩下小部分市场煤的价格上涨,不会影响民生用煤保障。
在近期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发改委日前已经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工作的通知,要求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签订的中长期合同数量应达到自有资源量的80%以上,力争在2020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双方合同签订工作。
**避免把城际铁路建成高铁或地铁**
发改委日前称,推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中国重大战略部署。未来五年,三大区域计划新开工建设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约1万公里,到2025年基本形成区域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骨架网络,形成城市群1-2小时交通圈和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
孟玮指出,一般来讲,高铁主要服务于区际出行,新建高铁时速一般在250公里及以上;地铁主要服务于中心城区的通勤出行,时速一般在80至100公里。
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好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定位和路网功能,在建设中技术标准要避免“两头化”现象。一方面,避免把城际铁路建成高铁。城际铁路设计速度宜为160-200公里/小时,如果按时速350公里标准建设,将使城际铁路承担干线通道功能,难以满足对沿线重要节点的更好覆盖。
另一方面,避免把城际铁路建成地铁。城际铁路穿越城区路段如果大量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和较小站间距,既大幅增加工程造价,又降低运行效率,难以满足城际快速出行需求。
目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干线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已经初具规模,截至2019年底,三大区域干线铁路营业里程约2.4万公里,路网密度达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城市轨道交通营业里程近3400公里,占全国的61.2%。
但相比较而言,市域(郊)等铁路发展还比较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效率。(完)
欲览更多详情,请点击中国网文字直播链接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