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7T00:34:20Z

路透北京12月16日 - 中国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课题组周三发布报告称,非现金支付与现金使用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竞争,但本质上是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而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过度去现金化会引发新的金融排斥,偏离普惠金融的初衷。

刊登在央行官方微信公众号的该报告并指出,各国实践证明,“数字鸿沟”现阶段还难以消除,非现金支付的安全性问题仍然存在,现金作为应对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备用支付工具更不可或缺。

报告认为,保留现金是应对“数字鸿沟”的现实需要。2019年央行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非现金支付的数字化场景、风险识别与防范、如何有效维权等方面的认识和掌握有待进一步提高。

60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中仅有27.3%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金融服务和信息。特别是中国城乡和地区间差异较大,农村整体仍有较大现金需求。

中国央行周二发布第18号公告,对人民币现金收付行为进行规范,要求不得采取歧视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现金支付,造成“数字鸿沟”。

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媒体吹风会上称,今年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在零售支付领域,现金支付比例已经降到10%左右,部分地区甚至更低;而2018年,现金、银行卡和第三方支付基本各占1/3。(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