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气候专家:中国是气候领域的“好学生”? - 法国报纸摘要

法国的观察家周刊网站刊登了该媒对法国中国环境气候议题研究专家,法国巴黎萨克莱大学环境经济课副教授Jean-Paul Maréchal的长篇访谈,对国际气候领域近期似乎已经形成的共识,那就是中国是气候领域的好学生的说法提出了质疑。
Jean-Paul Maréchal教授在访谈中对中国在2060年之前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持有保留,他说,虽然中国加大了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但是,中国的能源需求继续不断攀升,而且中国今天依然在开发新的热电厂,毫无疑问,这些热电厂在今后几十年内将继续运作。国际能源属预测说,在2040年前后,中国依然是全球第一大煤炭消费国。除了在中国国内,中国在一带一路沿岸继续修建新的热电厂。此外,Jean-Paul Maréchal教授特别指出,碳中和这一概念从字面上来看似乎十分简单,就是净零排放,排放与吸收相抵消,但是,这一计算的前提是统计数字必须可靠,那么,中国官方提高的排放数据是否可靠?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比如说,2012年,中国官方提供的排放数字可能要比实际排放数字减少了14亿吨,这一14亿吨的差额来自地方上报的碳排放的总和减除政府公布的数字。这其中原因,或许是北京有意低报排放数字,或许是地方虚报了排放数字以抬高经济增长率。当然,今天类似的现象应该不可能再度出现,因为,除了经济增长之外,减低排放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工作指标之一。
当被问到专制体制在应对气候,环境等议题时是否比民主体制更加有效时,Marechal 教授回答说,他对西方许多生活在个人权利受到保障的民主体制中的人们对专制体制唱赞歌感到十分费解,他说,更加令人费解的是这些崇拜北京政权的人中却没有一人前往中国定居。气候环境议题固然重要,但是,自由,人权,法制保障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支柱。而且,无论是在气候环境领域,还是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并没有任何充分的证据证明专制体制优越于民主制度。
虽然民主程序,无休止的争论有时会拖延采取决策的时间,但是,无论如何,对他来说,听取不同政见,保障民众的发声权,这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模式。
中国脱贫工作的不足
这是财经报纸回声报文章的标题,文章指出,中国官方强调最近四十多年来,中国超过八亿人走出了贫困,政府成功地完成了此前制定的脱贫指标。但是,回声报质疑说,中国依然有超过两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且,中国的贫富悬殊现象有增无减。
文章引述华盛顿一家研究机构的数据指出,中国的托贫率在15个新兴国家中位居首位,中国几十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确实使许多中国人走出了贫困,中国官方制定的脱贫标准是年收入超过四千,能够解决温饱问题,拥有起码的医疗,教育以及住房保障。
不过,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统计数字,中国依然有16%的人口日收入在5,5美元以下,相比之下,中国的贫穷人口比例虽然低于印度,但是,却远远超过土耳其,同巴西的贫困率不相上下。而且,中国的沿海与内地之间的贫富差距令人目眩。上海地区的人均年收入超过一万美元,而相比之下,甘肃的人均年收入仅仅在三千美元。
中国与韩国的泡菜大战
法国的观点周刊网站介绍说中国官媒近日宣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经认证了中国的泡菜制作工艺,强调中国将主导制定泡菜行业的国际标准。中方的上述言论引发韩国官方与民间舆论的强烈反弹,韩国方面强调韩国泡菜在2015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中,它的制作的关键程序使发酵,同中国四川的泡菜制作有着本质的不同。在中韩网民网络口水战越战越烈,韩国媒体惊呼中国掠夺朝鲜文化的背景下,韩国农业部长亲自发表公告指出,有关韩国泡菜的制作原材料,商标以及制作标准早在2001年就获得了联合国相关组织的确认。对韩国人来说,泡菜是他们的灵魂。
除了以上有关中国的报道与评论之外,周二法国各大早报关注的焦点议题除了法国政府近日递交国民议会讨论的全面安全法草案之外,就是新冠疫苗的效率及其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