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2020 - 13:35

简称RCEP的亚太15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于上月中旬签署,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今天的观察中国要向大家介绍有关议题的分析评论。

新加坡《联合早报》署名于泽远的评论称:“对中国来说,RCEP的签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胜利。RCEP的15个成员国总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都占全球总量约30%。有了这个全球最大的自贸区,中国更有底气与美国周旋。”“虽然支持多边主义的拜登击败了单边主义的特朗普成为下任美国总统,但对中国来说,拜登的多边主义是否包括中国,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而且,不少人认为拜登上台后,将改变特朗普不断‘退群’的做法,联合盟友对中国施加更大压力。比如美国可能会加入没有中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重组围堵中国的统一战线。” 

香港《明报》的社论称:“RCEP于2012年提出,适逢华府也在推动跨太平洋贸易协议(TPP),强调美国要‘重返亚洲’,不少人将RCEP视作中国抗衡的手段,其实RCEP的真正牵头者是东盟。当年华府推动TPP,一大目标是主导贸易游戏规则的话语权,无论贸易自由化还是国企角色规范等,都要符合美方要求,相比之下,RCEP乃是建基于东盟与中日韩等国所缔结的自由贸易协议,进一步发展出来,各方面要求相对宽松,西方一些评论因此视RCEP为‘次货’,然而事态发展却证明,RCEP稳步求进,兼容力更强,反观TPP却因为美国退出而大打折扣,由日本澳洲等撑起的演化版‘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虽于两年前缔订,惟分量始终无法跟TPP相提并论。” 

美国中文《世界日报》的社论称:“签署协定的亚洲国家如日韩澳等,不会因此与中国完全‘一笑泯恩仇’。相反,它们正与美国联手制衡中国。韩、日将部分产业撤出中国,让印尼、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RCEP成员国受益。针对南海领土争端、湄公河水资源争议等问题,亚洲国家正组成临时性针对具体问题的联盟。RCEP签署后,澳洲总理莫里森飞往东京,和日本首相菅义伟磋商构建抗衡北京的防卫联盟。日澳、印度和美国已组成新的民主反中联盟‘四方安全对话’(QUAD)。”“亚太国家联合制衡中国,是因中国在外交纷争中往往用本国市场作武器,对他国进行胁迫外交,南韩、挪威、瑞典和加拿大等都领教过。中国总把巨大经济体量作为国际地缘政治斗争的筹码,胁迫其他国家顺从北京意志。” 

台湾《经济日报》的社论称:“印太战略的实际操作,即是建构一个由美、日、澳、纽四国联合的‘平行四边形’框架,标榜以西方价值、西方体制为特色的价值联盟,与他们所贬抑的中国价值、中国体制对抗。 这即是正深陷于‘修昔底德陷阱’美中两强从亚太到印太的战略交锋,目前尚难预卜最终谁将胜出。从政治或军事上看,似乎对美国有利;从产业或市场上看,似乎对中国有利,于是日、印、澳洲就会成为两股力量较劲之处,这些国家态度取向,也将成为美中印太战略大交锋的风向指标。但不管如何,RCEP与一带一路必将为区内除了美国以外的所有成员,带来程度不一的经济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