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鯇魚比其他魚類較易引起過敏
中大醫學院早前就本港魚類過敏患者進行研究,發現鯇魚較其他魚類較易引起過敏,並從鯇魚的小清蛋白中發現一種新致敏源。研究團隊建議,現時多以西方為主的常規魚類過敏測試,應涵蓋更多種類的魚,以便作出更準確臨床診斷。
中大醫學院兒科研究團隊,招募28名曾在食用魚類後兩小時出現過敏反應人士,作醫學觀察。當中有14人對鯇魚過敏而未有出現對三文魚過敏,5人則對兩類魚都過敏,反映華人魚類過敏者普遍只對部分魚類品種過敏。一般的過敏反應包括出蕁麻疹、噁心、喘鳴等,嚴重可引致休克。
團隊亦就鯇魚致敏性,招募69名對鯇魚過敏人士作研究,發現鯇魚較鱈魚和三文魚衍生較高的致敏反應,並發現了一種新致敏原標致物。
研究團隊表示,現時許多標準魚類過敏測試大多以西方魚類,如三文魚、鱈魚為基礎,而對香港魚類過敏患者而言,此兩類魚致敏性較低,缺乏臨床參考價值,導致敏感測試可能出現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