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戈:习近平访美,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成果”
「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成果”之间,中美关系危机依旧,而其要害仍在于:究竟如何对待美国,中国已人格分裂。」
大陆官方关于习访美成果的标准报道虽然也提及南海、网络安全、民主人权等焦点,也基本被删改到只剩官方愿意让国内所知的内容。
甚至集会、新闻和宗教自由的强调,以及直言中国在对待记者、律师、NGO、公民社团、教堂和少数族裔上“问题重重”,此文远比上述49项成果和那些或遮遮掩掩、或巧舌如簧的解读坦率、尖锐得多。
尴尬的四十九项“成果”
中国以往的大国外交酷爱以发布联合公报固化成果,峰会日益频繁后渐改为介绍访问成果。然而外交部在9月26日通过新华社正式发布的习近平访美成果清单竟长达万言。令人吃惊的是,除了将成果总数人为冲高至49项,该文件无异于外事口所有部门近期汇报的罗列,连佶屈聱牙的外交法律文体也原封不动。
这可害苦了新闻界。《人民日报》和央广网都试图以十大红包等亲民形式概括成果,但除了旅游年、增派留学生和百万美国人学中文,只能附会出合资拍电影能看更多大片,采购波音出行更方便,清洁能源合作可望远离雾霾,便利美企投资增加中国就业等十分勉强的因果,对已经避重就轻的政治、经济和防务问题,就只能信口开河了。反正这次也没能与美国联合发布,国人又连“习近平访美”主页已吸引56万关注的FACEBOOK也上不了,单方陈述,解释权当然在“我”。
其实,这49项内部就全无主次。事无巨细、多数连进展都谈不上的“双边务实合作”就占了37项,而“新型大国关系”却只有两条原则阐述,亚太地区事务仅见“交换了意见”和“就阿富汗问题保持沟通与合作”,对中日等话题避之不及,“国际与地区问题”也就强调了联合国和维和行动的意义等4小段。“全球性挑战”的4条,连海洋渔业都算上了,相对焦点的议题——网络安全却显然是有意放在此类,以淡化中美双边潜在冲突的色彩。
大陆解读“成果”夹杂私货
笔者22日在“习奥会前瞻”一文中预测,中美在网络安全领域不可能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而且其背后透射出的是中国国际价值观的混乱。果然,27日,近来极为活跃的共青团极左喉舌“中国青年网”对习奥会成果的解读荣登百度前列,且再次以网络安全为主题。
此文首先将网络安全问题歪曲为“近年来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提出新挑战,改变了地缘政治的内涵”,又伪称奥巴马也“不认同”习所称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必将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再将其强行套用到网络安全领域,于是,中国对内严密管控网络言论,对外以网络战等“非对称手段”挑战美国军力优势的局面,瞬间美化为新兴网络大国与传统网络强国间“长江后浪推前浪”,要解决的不过是共同打击网络犯罪。
当然,习近平2014年还曾以“尊重网络主权”对美国主动出击,试图改革“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这次根本未提,但该文在解读中强行重提,甚至幻想将其作为解决全球网络安全问题的指针,仿佛美国已全盘认输,显然自我感觉良好。
实际上,虽然中国媒体强调“中美都是网络黑客事件受害者”,奥巴马在25日与习近平共同会见记者时就当面指出:“我们极其严重地关注……日益猖獗的网络威胁,……必须停止”,同时警告“将继续采取一切可以采用的方式保护……利益”。在回答记者关于“对中国为避免就此实施新制裁而采取的措施”是否满意时,奥巴马的措辞酷似中国外交部的口头禅——“听其言、观其行”,并强调美国建立了制裁能力。
同时,从奥当面披露“习表示他无法为13亿人中的每一个的行为作保证”,以及“我希望习主席能向我显示的是,我们没有支持那些活动,得知这类活动时认真对待并且通过合作执行法律”之语来看,中国并未对某种嫌疑矢口否认。双方同意政府都不从事,也不支持网络盗窃知识产权,更像是中国的间接承认和不再犯保证。中国还同意为美国调查这种恶意网络活动提供官方协助,显然也暗示了此前中国或有不负责、不合作的纵容态度。
至于央广网提到奥巴马重申恪守中美三公报时故意隐去《与台湾关系法》,倒不算什么,因为它从重申“一个中国政策”就能得出“美国不支持台独、藏独、疆独,也不介入香港事务”,恐怕更显“图样图森破”(Too young too simple)。
中美关系的最大隐患
大陆官方关于习访美成果的标准报道虽然也提及南海、网络安全、民主人权等焦点,也基本被删改到只剩官方愿意让国内所知的内容。若非像从《新闻联播》的蛛丝马迹猜测高层斗争一样,很难从“同意继续就有关问题保持建设性沟通”等措辞听出“其实完全谈不拢”的真相来。
幸而26日美国驻华使馆就在大陆的微博上转发了习奥会后联合会见记者时奥巴马的讲话。尽管是英译中,但从中国在公平竞争环境、保护创新和知识产权、加速市场化改革、维护全球经济制度、减排和气候变化上的重大承诺,到美国对朝鲜半岛去核化、东海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甚至集会、新闻和宗教自由的强调,以及直言中国在对待记者、律师、NGO、公民社团、教堂和少数族裔上“问题重重”,此文远比上述49项成果和那些或遮遮掩掩、或巧舌如簧的解读坦率、尖锐得多。
对中美关系中最核心的“美国如何对待中国崛起”问题,奥巴马首先强调是美国对战后的亚洲格局和中国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并暗示虽然愿意改革一些国际机制以容纳中国的实力上升,但前提是中国不能一会借强大挑战国际规则,一会又否认强大而逃避责任。最后,奥巴马还以“大国就必须做出更多努力,我的白发就是见证”无伤大雅地揶揄了中国。美国大使馆的这条转发在大陆的微博上被阅读2593万次以上,效果可想而知。
然而正如笔者22日所说,中国一旦回到国内语境,立刻满足于自说自话,并以为这套强行解释尚能自圆其说。对只看《新闻联播》的老年和官僚人群,的确如此,可是对哪怕只稍多看一点信息,还远算不得什么“自由派”的公众,效果同样啼笑皆非。
隐藏在“双边务实合作”中下,另一些现实渐渐凸显:美国显然要求中国遵守“基于规则的国际经济制度”,对人民币国际化和亚投行等议题的支持都附有条件,美国还将通过司法改革和法治高层论坛“干预中国内政”。
一面是中美两军正在完善关于空中相遇安全和危机沟通的协议文件,一面国内仍对中国军机“以危险靠近恐吓美机”得意忘形,而中美核安全合作中的“微中子源反应堆低浓化改造”等内容恐怕连媒体也懒得理解。央广网将“携手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当作重大成就,却照抄世界银行对“公共产品”的解释都没抄明白,仿佛这是一种“结对扶贫政策”。
不过容易理解的也未必有人关注。习近平直到27日与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时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核心内容的阐述仍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49项成果报道中前六字却突然蒸发,而中国学者22日还在强调这六字是这种关系的核心,“合作共赢”反倒只是理想的收益。
可见,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成果”之间,中美关系危机依旧,而其要害仍在于:究竟如何对待美国,中国已人格分裂。
(吳戈,軍事、國際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