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胜败,区议会新人新思维冲击旧格局
「2015区选,全新候选人带着新思维进军,有的成功击败资深议员,有的落败但高票,寄望逐渐改变选民思维。」
端传媒记者 何雪莹 发自香港
“我在宣传时,有街坊跑过来说,四年来向区议员投诉水渠淤塞发出臭味,但一直解决不到;我教他如何写一份简单齐全的报告交给渠务署,一天后渠务署便处理完毕。他感到很鼓舞。”香港2015年区议会选举,置富选区候选人姚松炎这样说。
这届区选有新人新思维涌现,一些击败了资深议员,也有些虽然没有当选,却冲击了旧有格局,姚松炎便是其中一位。
姚松炎是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系副教授,在自己居住的置富区自下而上推行社区民主议程多年,今年首次参选区议会,挑战本区内寻求五度连任的朱庆虹。
他和另外15位参选人签署了倡导“命运自主,社区开始”的“社区公民约章”,提倡区议员的“地区工作”不只是接受居民投诉,提供服务,而是组织居民主动参与,提供平台让他们自行解决问题,及提倡环保等后物质议题。除了派传单宣传外,姚松炎每星期都在街头办公共事务讲座和咨询工作坊,超过100名居民曾参与审议公共事务。他自言:“选举应该用来宣传理念,只宣传自己太浪费。”
在“社区公民约章”的16位参选者中,最后有3人胜出。不少败选者亦是高票败选,冲击原有由建制派独占天下的格局。
姚松炎最后得票率是44.6%,远高于2007年区选的泛民候选人的得票率35.4%。他认为即使败选,亦示范了选举的可能性,“透过选举工程来实践理念,成败不是唯一重要的事。”
置富区选民李小姐大学修读环境科学,刚大学毕业的她说,投票时她最重视候选人的环保理念,对其他议题反而没有留意。另一位选民张小姐则说,她重视候选人是否容易接触和工作透明度,并认同区议员不应只是代居民处理投诉,应让居民更多参与社区决策。
另一位“社区公民约章”签署人、“西区飞跃动力”成员刘伟德今年29岁,在大学选区出选,对手是出任区议员24年的陈捷贵。刘伟德败选。但今年两人的得票差仅为11.8%,远较泛民和陈捷贵11年60.8%,和07年37.6%少。
大学区选民刘太表示,她有留意到刘伟德的政纲,有提及社区自主、环保和宠物友善等议题,但目前只是一个口号,不知道他如何落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受访选民则说,他认同社区民主理念,但不知道实践起来如何,“不过最重要是令香港有改变的机会”。
参与保育和社会运动逾十年的朱凯迪尝试在乡事派的票仓元朗八乡,挑战由2003年开始出任区议员的原居民黎伟雄。他亦签署社区公民约章,主打乡郊永续发展理念,最后以32%差距被黎击败,但差距比上届同区候选人、理念相近的冯汝竹的56.4%缩窄。
60岁的申小姐今年首次在八乡南投票。她认为虽然此区被乡事派控制,难以改变大局,但她仍认为有民主制度才能更根本性地改善民生议题。例如交通是民生议题,“但如建一条路,制度不透明下随时会被围标,对居民亦不利。”非原居民、33岁的马小姐今次投票,主因希望两名子女有较佳生活环境,如更好的儿童设施和环保。
与松散的“社区公民约章”不同,另一个较大规模的参选新政治团体是2015年成立、主打本土议题的“青年新政”,他们派出9人出选,虽然只取得一席,但当中一些选区得票率比以往同区的泛民候选人增加,与建制派议员的相距收窄。
黄埔东的游蕙祯跟立法会议员梁美芬,得票率只差6%,比2011年的8.6%和2007年的16.3%大幅减少。2011年旺角北选区,建制比泛民得票差距为44%,今届“青年新政”的黄家俊挑战连任议员,差距收窄至32.6%。
泛民、建制两派均有新人突围而出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钟树根,在扎根21年的香港东区渔湾选区寻求连任,意外以接近200票之差败给首度参选的“伞兵”徐子见。徐于提名期最后一日才报名,目的是令钟不能自动当选连任。他胜出后接受访问时表示,胜选原因是居民求变心切。
工党叶荣首次出选颂安区,以130票击败民建联立法会议员葛珮帆。叶荣是伤健人士,接受访问时形容今次是“颂安变天”,表示对胜出感到意外,“伤健人士被视为弱者,但弱者也可以坚强。”
在建制阵营,亦有首次参选的新人一举击败资深议员。在深水埗,首次出选的工联会小花打败了民协星级议员冯检基。在葵青石荫,民建联李世隆首次出选,就击败民主党副主席尹兆坚。
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钟剑华分析,虽然表面上泛民和建制的议席分布没有改变,但一些新候选人高票当选,显示选民在经过占领运动和政改后非常不满几年的求变决心非常大,他认为这种新人、新思维跟全港性议题关连更大,对明年立法会选举的影响区选更明显。
香港教育学院香港研究学院副总监方志恒认为,无论当选抑或高票落败的青年新政、伞兵等都有本土色彩,今次选举是本土和主体意识走向现实政治的试验,明年立法会选举这估势力是否能突破旧格局将是重要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