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我全遇过了。我告诉她,只要你能活着回来,其他事情都好说。」

【编者按】在纷扰的世代,似是而非的价值观,莫衷一是的说法,让家长越来越迷糊。我们希望透过一封封给家长的信,集结两岸三地的智慧,期望为人父母的,可从中找到新的视点,增加大小同行路上的能见度。

汪培珽。作者提供
汪培珽。作者提供

亲爱的宽:

我收到你的来信,信中说:“汪,你愿意救救我吗?儿子高二第一次抽烟被抓时,我认为只是青少年好奇。我先斥责,然后好好地告诉他抽烟的坏处。今天我又接到学校电话,抽烟被抓。我好生气也好难过,我也好怕自己失控,怎么办?”

看完你的来信,救你之前,请先听听我的经验。如果儿子在抽烟前,直接告诉你,朋友有人抽烟,他也想抽,你会怎么处理?

每家父母处理的方式应该都大同小异,就是说说抽烟的害处(这谁不知道)。我家先生抽了三十年的烟,他怎么就不怕死呢。青少年,道理早就听腻了,所以更重要的是,你会用什么态度处理?

斥责,就是一种态度,你已经用过了,没用。斥责,就是否定。抽烟不好,当然要否定。但如果孩子成年后还继续抽烟呢?你要不要继续否定?

要。你不能阻止,但不代表你就要肯定抽烟这件事。就像我三不五时还是劝先生戒烟,是一样的道理。坏习惯,什么时候戒,都不迟。

如果儿子哪天又跟你说,他除了想抽烟,还想喝酒、刺青、跟人上床……请注意那个“想”字。孩子想的事情很多,他们都会跟你说吗?至少最后一项(希望没有吓昏你),应该很少孩子会直接说出口。其实,当孩子可以预测到父母的答案时,就什么也不会说了。

当我家姐姐(女儿)把她想的事情一件一件跟我说时,我不含糊地一件一件回应她。理由不外乎这两种:对健康不好,和不合法。姐姐第一次提到抽烟时,才十四岁,我现在才知道,因为当时她有个会抽烟、却“没跟家里报备”的男朋友。那天,我立刻点了一根烟,要姐姐弟弟(女儿与儿子)都来抽一口试试看。呵呵,弟弟抵死不敢,姐姐拿了又放,最后还是不敢。

当然,我们三个人当下还讨论了更多有关抽烟的事。例如姐姐会问,“抽一下又不会上瘾,有什么关系?”可见在她的内心深处,也不想自己上瘾,对吧?于是我告诉孩子,“你们爸爸高中抽第一口烟的时候,也不知道他抽了第一口,就会接着抽三十年。如果他当时知道,那一口烟隐藏着往后的三十年,他还会抽吗?”

对自己没好处的事,聪明的人,就不要给“它们”任何机会。这个“它们”,包罗万象,如果你无从想像,翻开报纸的社会新闻或八卦杂志就不难明白。

之后,姐姐有没有在外面偷偷抽烟呢?我不会知道。就像你也不会知道你儿子已经抽过多少烟了。我从来不探问孩子。探问,对事情一点帮助也没有。

姐姐十六岁的时候,把目标转到酒。哇,她简直就是不良少年的样版。她知道喝酒不合法,但是朋友都偷偷喝,也没怎样?有一天我跟先生提了姐姐对酒很好奇的事,“她的朋友都偷喝,她似乎也想,问了好几次我有没有喝醉过,喝醉是什么感觉。”唉,人生过了一半,我竟然不知道喝醉酒是什么感觉。

爸爸一听抓狂了吗?当天晚餐,爸爸开了一瓶红酒,请姐姐喝到饱。“让她在家喝喝看,喝醉一次也无妨,总比醉倒在外面好吧。”结果才一杯,她整张脸像上了大腮红一样。看她的表情,我推断,她在外面应该还算“守法”。

最后是刺青。从十四岁开始,到过完整个青少年,姐姐都对刺青表示高度的兴趣。为什么一件父母从头到尾都否定的事,她却可以一提再提呢?因为,我不会斥责她,我只会笑她笨(大孩子开得起玩笑了)。

我和弟弟会一起联手笑她笨──喜欢蝴蝶,画在纸上就好,画在衣服上也行,最简单的是贴个假的刺青也不错。为什么要把身体刻个永远都拿不掉的东西呢?而且你十五岁喜欢蝴蝶,不代表二十五岁还喜欢啊,到时候怎么办?

“可是那些明星都刺青啊!”孩子,明星的工作,就是要引人注意。而且,当他们有一天后悔不喜欢蝴蝶,却还是有个蝴蝶二十四小时在身上飞的时候,他们会跟大家哭诉自己笨吗?

亲爱的,你看到的,都只是我跟孩子讨论过程中的一角。我们常常一聊不超过一小时是收不了场的。我不肯定抽烟、喝酒、刺青、未成年性行为……他们对健康不好,而且违法。

但是我没有不肯定你这个人。孩子敢一提再提同一件妈妈不赞成的事,就是我没否定她的最好证明。你以为事情结束了吗?没。

“妈妈,如果有一天我回家,你发现我身上有个刺青,你会怎样?”

对啊,你会怎样?

让我先告诉你,姐姐之前已经问过我一另个问题了:“妈妈,如果有一天我回家,你发现我怀孕了,你会怎样?”

不会怎样。只要你能活着回来,其他事情都好说。

如果你全部的道理都懂,也能体会父母对你的爱,还是让“它们”找上你,那是你的命──不论你最后是什么样子,也不论你自己能不能接受,我都会一样爱你──这就是面对你最爱的人,最好的态度。

台湾亲子作家汪培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