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如何才配得上自己所经历的苦难?如何防止文革“借尸还魂”?除了彻底的反思和追问,没有更好的答案。」

端传媒

文化大革命・五十年後的記憶戰場 | 端傳媒

文化大革命・五十年後的記憶戰場

文化大革命
五十年後的記憶戰場

文革是什麼?文革爲什麼?文革對今天的中國有怎樣的影響?三個簡單的問題,五十年過去,沒有多少中國人能回答,即便這場「革命」曾奪走百萬人的性命。甚至到了2016年,在中國公開談論文革,還成為一種實在的禁忌。

歷史仍在延續,還可能「借屍還魂」。而人們如何才配得上自己所經歷的苦難?除了反思和追問,可能沒有更好的答案。
文革是什麼?文革爲什麼?文革對今天的中國有怎樣的影響?三個簡單的問題,五十年過去,沒有多少中國人能回答。即便這場「革命」曾奪走百萬人的性命。

這是幾億人生命中真實的十年,這十年在他們身上刻下的傷痕,改變了他們的心靈、性格、人生選擇,這些改變透過每一個家庭,又傳遞給下一代,無論他們是已入中南海,還是已遷徙到天涯。這十年不是一聲歎息的命運,而是事出有因、演化有形,有罪惡、有責任,有需要後世承擔和反省的真相。但即使到了50年後的2016,在中國公開談論文革,還成為一種實在的禁忌。

歷史仍在延續,記憶成了戰場,還可能「借屍還魂」。我們如何才配得上自己所經歷的苦難?除了反思與追問,也許沒有更好的答案。

十張報紙 十年文革

1966年到1976年的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麼?在一個超級領袖擁有絕對權力的國家,沒有什麼比觀察領袖本人積極的意志表達,以及表達的呈現和傳達方式,更令人直觀地感受到事態變化。我們選擇了這十年裏《人民日報》的十張元旦頭版,從版面設計和社論宣言,感受十年變化的水溫。

攝影:李振盛
1967年的元旦,標榜「大民主」、「無產階級專政」的文革風暴已在毛澤東的授意下衝擊黨內高層、知識界,藉由社論響起發動群眾造反的號角。
頭版上的毛澤東,正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紅衛兵。此後直至1970,巨幅毛像、四個「偉大」和「毛主席萬歲!」成為固定搭配。
1967年2月以來,上海首創的「革命委員會」將奪權之風刮向全國,毛澤東的「大民主」有了實現的土壤。然而,革命之後,秩序大亂,武鬥頻發。社論一面鼓動造反,一面責令整頓,毛「自由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的本相顯露。
1968年,中國氫彈爆炸、舉行熱核試驗,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建成通車。這一切都被歸功於「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
社論中,「毛澤東思想」出現井噴,「大民主」驟然歸零,「鬥批改」猛增,個人崇拜達到頂峰。
與前3年不同,1970年社論開篇便放眼全球:「舊世界風雨飄搖,一座座火山爆發,一頂頂王冠落地。在整個地球上,再也找不到一塊帝國主義的安定的綠洲」⋯⋯資本主義山河日下,民族解放運動蒸蒸日上。
前一年的中蘇邊境衝突,催生警惕戰爭的口號,助燃「大躍進」的極左思潮。
版面風格一轉,毛澤東和他的「親密戰友」林彪並肩而立,「四個偉大」消失。聯繫廬山會議後毛林漸生嫌隙,此版彷彿欲蓋彌彰。中共九大報告的社論得以延續——高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全面肯定文革,批判劉少奇。
前一年和毛澤東並肩而立的接班人林彪已命喪內蒙古,毛頓覺高處不勝寒。
社論一邊猛烈抨擊「劉少奇一類騙子復辟資本主義的反革命活動」,一邊16次強調「團結」,包括「反對過自己反對錯了並且認真改正錯誤的人」,釋放整頓信號。
1972年,中美、中日關係開始正常化;同時,周恩來主持整頓恢復生產,復查幹部處分。登峰造極的個人崇拜,在這一年的平實的社論標題和結尾收斂了威風。社論強調「批修整風」、「一元化領導」的同時,又提出反對「一言堂」,號召調整行業,可謂雨中有晴。
林彪事件後,毛澤東的文革理想已被劇烈動搖。要大舉「批林批孔」,就得把林彪貶為「極右路線分子」、「修正主義代表」,維護極左思潮。黨員須以林彪為戒,「要團結,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陰謀詭計」。
為了慶祝推遲了6年的四屆人大,75年元旦頭版以彩色示人,成為新中國第一張彩色報紙。社論成了「批林批孔」的總結報告:「批林批孔」後,文革成果鞏固了,社會發展了,得繼續開展下去。「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的肅殺之氣再度變濃。
毛像消失,毛澤東會見尼克松女兒的照片取而代之。毛已透出遲暮之態,但下方詩詞仍宣揚革命,豪氣沖天。
前一年,「批鄧」之風吹起,「全面專政」、「階級鬥爭」回潮,社論忙著引導「正確」評價文革和毛的歷史功績。10年文革,就此在領袖虛妄的回憶與展望中走入尾聲。
  • 1967年 《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
  • 1968年 《迎接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勝利》
  • 1969年 《用毛澤東思想統帥一切》
  • 1970年 《迎接偉大的七十年代》
  • 1971年 《沿著毛主席革命路線勝利前進》
  • 1972年 《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
  • 1973年 《新年獻詞》
  • 1974年 《元旦獻詞》
  • 1975年 《新年獻詞》
  • 1976年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黨報的十個頭版,如何設定了十年文革的議程?

文革在今天被刻意迴避,而歷史上的《人民日報》卻是官方留存的資料。瘋狂、荒誕、鬥爭、陰謀都在版面、社論的明喻暗諷中有跡可循。

紅太陽下 無人倖免

一面是超級領袖自我造神,另一面是官僚批判官僚,群眾鬥倒群眾,群眾造反官僚,官僚鎮壓群眾……毛澤東開啟的官民互鬥模式,令超級領袖的權力空前鞏固,而大民主的烏托邦理想則完全變形,也令文革十年,人人自危,社會基礎幾近崩塌。

攝影:李振盛

造神工程

萬眾愛戴就可以把一個人變成神嗎?當然不是。造神是一個由上而下的系統工程。

毛主席像章

今天出現在週末舊貨市集上的毛主席像章,50年前是中國人和內衣內褲一樣的必備物件。像章以毛頭像為主體,頭像向左,多為紅底金身。第一枚毛澤東像章早在1942年就出現,但文革中才形成狂熱, 除了「黑五類」等被打倒者,所有人都必須配戴。毛像章是文革最重要的象徵物件,也因此,2016年在中國部分地區出現習近平像章,引發熱議。

錢鋼:個人崇拜是怎樣愈演愈烈的? 20世紀60年代造神話語的興起

頌聖,是頌者與被頌者的共舞。他們各懷心思,彼此利用。當毛澤東的個人威望與共產黨的命運被扣連在一起,當毛要奪回和鞏固權力,當歌頌者試圖自保……在愚民與蒙昧有深厚基礎的土壤裏,頌聖氣候一來,諛辭應時孳生。

接班人難題

中共執政之後,面臨著所有共產主義國家都難以解決的難題:誰來接班?誰有權決定接班人?
文革中激烈的高層權力洗牌,背後更深層的原因出自於此。劉少奇、林彪、王洪文、江青、華國鋒、鄧小平,他們都曾是接班人,卻也因為這一身份,經歷了政治命運的大起大落,生死考驗。

端傳媒選取從1966年1月(文革開始)為起點到1978年12月(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領導集體形成)為終點的時間段,考察上述6位候選人作為接班人的可能性。端傳媒以月份為單位,選取6-9個其地位/聲望的關鍵節點,首先以職位高低標註0—10分的分值(分值表如上)。10分代表成功接替毛澤東繼任國家主席,9分代表成為準接班人,然後依次遞減,直至候選人出現被開除黨籍/剝奪政治權利/關押/死亡或同等情況,徹底喪失成為接班人的機會。繼而依據不同的事件對職位既有的地位/聲望的影響加分或減分(分值表如上),兩者疊加,即成為節點時間該候選人的分值。因此,在此時間段內分值的變化,可展現候選人在接班人競爭中的實力高低。注:若依據候選人現有職位分值減去事件分值後為負,則統一劃歸為零。同理,若如依據候選人現有職位分值加上事件分值後超過10分,則統一劃歸為10分。

舉朝皆罪人

接班人以外的官僚系統,在超級領袖的「剝筍政策」之下,一層層被清理,受害者曾經是他人的施害者,施害者轉頭就成了別人手下的受害者。以下舉出的,只是副國級以上官員。

陸定一

建國後中國無產階級文宣理論的奠基人,曾代表中共中央作《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報告,主張知識分子自由發表意見。《二月提綱》被批後,陸被停職,後作為「彭羅陸楊反黨集團」被打倒、關押,75年被「永遠開除黨籍」,79年得以平反。
職位:時任中央宣傳部部長罪名:「階級異己分子、反黨分子、內奸嫌疑」

造反也奉旨

底層的革命風暴,從學校刮起。「紅衛兵」和「紅小兵」們舉著領袖語錄四處「造反」,所到之處,天下大亂,傷人更傷己。這一切從何開始,又為何在短短兩年時間裏畫上休止符?每一個時間點裏,都有領袖若隱若現的身影。

  1. 各地「造反派」組織一般有兩個或以上,因此他們往往需進行殘酷的武鬥,最終的勝利者方能取代政府組織,成立「革命委員會」領導地方事務。這個過程就是「奪權」。奪權運動始於1967年初開始的上海「一月革命」,擴展到全國。當時全國的29個省市都經歷了這一過程。

黑暗年代的思想者

這是獨立思考就可能招致殺身之禍的年代,這也是夫妻父子互相檢舉、友朋愛侶告密揭發的黑暗年代。思想者仍在嗎?他們如何活下來?他們提出過不同意見嗎?他們是黑暗裏的微弱光亮,引領了黎明的到來。

張志新

出身天津一個教師之家,曾任遼寧省委宣傳部幹部,文革中質疑林彪江青、批評文革和毛澤東晚年錯誤。1969年被扣上「現行反革命分子」帽子批鬥、被捕,精神和肉體受盡非人折磨仍不肯認罪,1970年8月被判無期徒刑,1975年4月3日被判加處死刑,4日遭割斷喉管後槍決。1979年在遼寧省委書記任仲夷主張下獲平反。
代表作品:《一個共產黨員的宣言》

回望文革 八個問題

文革是什麼?文革可以成功發動,並持續十年,意味著什麼?為什麼今天我們還要談論文革?為什麼文革並沒有真正過去?歷史不只是「發生了什麼」的知識,更是「為什麼會發生」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經充分反思,會在當下不斷延續、迴響,正如我們在50年後的今天看到的那樣。以下這八個問題,是我們回望文革的核心困惑。或許沒有標準答案,但仍須努力追索。

攝影:李振盛
人們準備跳進松花江游泳,紀念毛澤東在長江游泳兩周年。

攝影:李振盛
文革期間,市民閱讀《毛主席語錄》。

攝影:李振盛
農民主要靠役畜和自己的體力勞動耕播種穀子,穀子是當時主要農作物之一。

攝影:李振盛
東環大隊的貧下中農協會成立大會。

攝影:李振盛
一名富農在群眾前接受批鬥,鞠躬彎腰了三個小時,圖為當日參與批鬥的人海。

攝影:李振盛
袁鳳祥 (左) 和鄧國興 (右) 接受審訊時被要求低頭。

攝影:李振盛
在哈爾濱北廣場大酒店禮堂,黑龍江歌舞團的舞者正表演一套講述女性受訓對抗反動派和帝國主義者的舞蹈。

攝影:李振盛
人們到街道上慶祝中央委員會確立《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即《十六條》。

攝影:李振盛
郝德仁因為組織「中國紅旗軍」,被另一派紅衛兵押去批鬥。

攝影:李振盛
黑龍江革命委員會成立後三日,解放軍加入遊行,表示支持造反派奪權。

攝影:李振盛
哈爾濱黑龍江日報的工作人員批鬥駱子程,指他走資本主義道路,反對群眾運動,在其高帽上寫著他的罪行。

攝影:李振盛
群眾旁觀紅衛兵與解放軍焚燒哈爾濱市人民委員會的牌匾。

攝影:李振盛
哈爾濱市政府被奪權後兩周,造反派與解放軍繼續在街道上遊行,歌頌毛澤東和革命。

攝影:李振盛
文革時期農民對地主進行批鬥。

攝影:李振盛
一群作家和藝術家接受勞動改造時經過武昌縣。

攝影:李振盛
早晨時分,軍方醫院的病人對著毛澤東肖像作敬禮。

攝影:李振盛
哈爾濱國慶日遊行,其中一群女孩手持汽球和毛澤東肖像。

攝影:李振盛
紅衛兵慶祝毛澤東七十五歲生日。

攝影:李振盛
解放軍士兵在拉林空軍基地學習毛語錄。

攝影:李振盛
一名韓裔年輕女孩被蹺蹺板拋到半空中

攝影:李振盛
鄧小平被指需要為周恩來死後民間自發的和未經批准的悼念活動負責,毛澤東決定將其彈劾。解放軍在哈爾濱人民廣場集會,還有「憤怒聲討鄧小平的罪行」的口號。

攝影:李振盛

當記憶照進現實

當我們談論文革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1978年人們在談平反,80年代民間訴說傷痕,官方蓋棺定論,90年代文革變成了商業符號,到了21世紀,互聯網年代令文革記憶留下了更多元的樣貌,但同時,又在各種現實政治矛盾中借屍還魂。我們檢視記憶,記憶也檢驗我們。

攝影:李振盛
  • 1986
    文革史實研究
    傷痕文學、事實重建
    多部歷史反思著作出版,形成理性反思的思潮
    出版多部個人口述史
  • 1996
    文革成因研究,文革對社會、文化的影響
    方法論、個人崇拜的研究、紅衛兵精神素質的形成和演變、世界範圍的政治實驗
    官方及大學舉行多個研討會;多部歷史文稿出版;但媒體文革專題遭撤銷和停刊
    大量文革研究在港出版,外媒出版文革專題,美國等地舉行文革研討會,部分大陸學者禁止出席
  • 2006
    記憶政治
    文革中的異端思潮,更多史料真相的曝光
    民間舉行研討會,但規模小,時遇困難。出版書籍以官方論述為主。
    不少親歷者回憶錄等在香港出版,海外媒體專題報道,香港及海外有多個研討會
  • 2016
    幽靈再現的隱憂
    文革是否會重來?
    沒有公開的研討會,出版遭遇寒冬,學者緘默
    海外有極少量研討會,書籍出版也受大環境限制

十年文革記憶,如何檢驗後文革時代的我們?

文革結束後的這四十年,中國社會劇烈變遷。在不同的時期,人們回憶、觀照、反思這段歷史,也同時真切折射出其所處的政治文化現實。

更多內容,請點擊進入端傳媒《文革50年專題報導》
  • 記者/編輯鄒思聰 | 蘇昕琪 | 王菡
  • 特約記者/研究員周煒樂 | 王一葦 | 韓笑 | 張雯
  • 特約撰稿錢鋼 | 曉郡
  • 插圖Wilson Tsang | Happy Monday
  • 攝影李振盛
  • 圖片編輯Anthony Kwan
  • 視頻製作葉家豪
  • 網頁開發金秋楓
  • 監製張潔平
©2016 Initium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