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维婷:九二历史事实,已是最大让步
「以结果论,在内外情势综观考量下,蔡英文不可能给出对岸想要的答案。」
520新总统就职,国内外皆聚焦蔡总统于就职演说中,会如何著墨两岸关系。
就职典礼前,国台办不断施压,强调“九二共识”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但在就职演说中,蔡英文仍只愿正面承认“1992年两岸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与“求同存异的共同认知”,绝口不提“九二共识”。
蔡英文的最大公约数
从不同的角度观之,“九二历史事实”几乎是蔡英文此时可以做的最大让步。首先,“九二共识”从头到尾就是由国共平台所发展出来的说法。中国大陆与马英九一搭一唱,多次公开重申“九二共识”为两岸交流基础,框限民进党的选择空间。
但,民进党从台独党纲到选民结构,皆有坚持法理台独的基础。在就职演说不谈台独是一回事;直接承认“九二共识”又是另一回事。承认“九二共识”,无异是直接背离民进党的选民基础,这是蔡英文无论如何无法跨越的线。
此外,近年来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显示多数选民觉得马政府“过分亲中”。根据新台湾国策智库今年四月的民调,也有五成的民众反对以“九二共识”为基础与中国大陆交流。做为新民意所产生出来的总统,蔡英文又如何可能主动弃守防线?直接接受“九二共识”?
于是我们看到,蔡英文从就职典礼的演说文字到环节安排,皆企图抢回一些话语权与尊严。在演说文字上,她权衡国内民意与国际现实,让步到“九二历史事实”。在典礼环节安排上,她一方面诉求中华民国这个最大公约数,却也在某些细节回应独派支持者的情绪。
例如,她明确表态身为总统,有捍卫中华民国领土与主权的义务;也提及两岸间相互合作的基础,是中华民国的宪政体制。但同时,她也在演讲的最后,提到《岛屿天光》这首歌的歌词“现在是彼一天,勇敢ㄟ台湾人”,表达台湾人的主体性。
蔡英文对两岸关系的谈话,是种务实表态。对台湾内部各方人马来说,她以维持现状为主轴宣示,但不掉入“九二共识”的框架,算是可被接受的最大公约数。民进党的部分支持者可能不会特别开心,但深绿的台独社团也不至于觉得被背叛。
台湾主流民意,是制衡也是筹码
蔡英文虽不提“九二共识”,却丢了颗直球出去,正面阐述两岸交流所立基的四项政治基础:1992年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中华民国宪政体制、从1992年至今二十年来所累积的协商基础、以及台湾的民主制度与民意。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蔡英文将“台湾的民主制度与民意”做为两岸交流的政治基础。这是她一再以来呼吁对岸高层正视的事实:她是台湾人民选出来的总统,任何关于两岸关系的变动与走向,最终都应诉诸于台湾人民的意愿。中国与台湾任一方单方面更改现状或是背离民意,都无益于两岸交流的持续深化。
对蔡英文来说,两年前的318运动,人民对快速开放服贸的怒吼还殷鉴不远。民进党的再度崛起,很大程度与主流民意厌恶马政府过度亲中有关。蔡英文不可能忘记,也不可能不回应这样的民意。在两岸关系上,台湾的主流民意很清楚,仍是“在政治上维持现状、经济上谨慎开放”。
回顾过去十五年的发展,民进党第一次执政时,扁政府贸然躁进的手段,曾让台湾陷入锁国危机。2008年马英九带著人民期待上台,奋起脱离锁国状态,与中国重新接轨,却为了达成与中国和平交往,矫枉过正地往中方过分倾斜,几乎令台湾人民产生“卖台”疑虑,激起公民社会一波波反弹。
许多民调都显示,台湾人民并非反对与中国交往;绝大多数的人都明白出口贸易对台湾经济的重要性。台湾人民真正反对的,是中国开放对台经济背后的政治目的,以及目前经济果实只集中少数人,无法公平分配的开放模式。主流民意对蔡英文的期待,是希望她能秉持不出卖台湾主权的原则与对岸谈判,以及能提出更有效的机制,来监督两岸的交流与开放。
台湾的民意制衡著蔡英文,让她必须更谨慎地面对两岸关系。她必须回应主流民意,放弃法理台独。但也因为“九二共识”并非社会共识,让她有斡旋的空间,让步到承认“九二历史事实”便已足够。
民意是制衡的力量,也可以是未来蔡英文与对岸谈判的筹码。可以预测的是,在实务上,蔡政府与马政府对两岸关系的立场,不会差太多。蔡政府也会希望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开放与交流。但两个政府的差别是:挟著新民意上台的蔡英文,试图以民意为杠杆来制造施力点与谈判空间,在不失去尊严的前提下,继续努力务实开放,与对岸合作。
区域战略:和平推动者
美国不直接替“九二共识”背书,是蔡英文得以只让步到“九二历史事实”的第三个原因。对美国来说,台海和平符合美国利益。虽然美国支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在美中建交的公报中,并未“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分。加上《台湾关系法》让美国有维持台海和平的依据,使得美国在对台海政策执行上有弹性空间,会视美国自己利益而决定。对美国来说,维持两岸间和平是最重要的目标,是否透过“九二共识”并非最重要的事。
对蔡英文来说,她最需要确保的,是向美国再次确认台湾是和平的维护与推动者,而非麻烦制造者。蔡英文以现状为主轴,承认“九二历史事实”,著墨两岸与区域关系,无疑是向美国的公开保证。其希望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群无须担心,蔡政府不会像以前扁政府一般,贸然行事、危及和平。
在国际战略上,蔡英文深知只有拉拢美日两位盟友,台湾才有国际发展的机会。身处经济谷底的台湾急需经济转型,这是蔡英文重点施政目标。但不管台湾经济如何转型,都需要国际市场。过度依赖中国这个单一市场,并不安全,因此蔡英文谈区域经济整合、谈南向发展战略、也谈亚太区域经贸安全。
台湾严峻的政治现实,是国际空间处处被中国打压。马政府的算盘是,透过承认九二共识,拉进两岸关系,来拓展台湾国际空间,发展区域经贸合作。几年下来,台湾人民对这样的路径并不信任,深怕“一中各表”到最后只剩下“一中”,没有“各表”。去年底的马习会,马总统在公开谈话中只说出一个中国原则、忽略各自表述,让这个恐惧几乎成真。
因此对蔡英文来说,“九二共识”不能带来什么实质性的保证。与其直接承认“九二共识”,做为美中关系间的小国,台湾不如在美中矛盾间跳探戈,来争取参与国际社会的筹码。既然围堵中国扩张符合美国利益、维持台海和平也符合美国利益,利用这个情势,藉著维系美国支持,持续拓展台湾的国际空间,是蔡英文的新战略。
在这个基础上,当然是要先宣示自己是国际社群的和平拥护者,有了美日的后盾后再来才谈两岸关系,而且两岸关系只要让步到美国可接受的程度就好。
冷和平的过渡阶段
针对蔡英文的就职演说,国台办已做出正式回应,认为蔡英文“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内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国台办也说,海协会与海基会两会的谈判基础是“九二共识”,没有“九二共识”,两岸无法持续制度化交流。
国台办的回应不令人意外。从日前肯亚与马来西亚诈欺犯被引渡中国的事件不难看出,中国政府试图透过压缩台湾国际空间,来给新政府下马威;台湾不可能期待国台办迅速释出善意。况且,新政府与对岸的互动才要开始,互信机制的建立也需要时间。
虽然国台办仍紧抓著“九二共识”的帽子扣住新政府,但倒也没有彻底否定蔡英文的演讲,仅回应“问卷还没答完”--我要的答案你还没给,而非“你答错了”。但,为何只有国台办能站在制高点去给蔡英文出考卷?评论蔡英文的答案?为何有民意基础的蔡总统,不能反过头也给国台办出考卷?
以结果论,在内外情势综观考量下,蔡英文不可能给出对岸想要的答案。可以想见,在短期的未来,蔡英文会因为“九二历史事实”付出一些代价,两岸可能会进入一段冷交流时期。但长远来说,这可能是蔡英文最好的棋了。
(颜维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政治学博士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