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食天堂香港,却有18万穆斯林被一日三餐困扰。在苦苦寻找清真食品的路上,巴基斯坦人Yasir希望为在港穆斯林带来改变。」

端传媒实习记者 马婉婷 发自香港

Dalinda与几位博士生同学向一间社企订购了清真食物。
Dalinda与几位博士生同学向一间社企订购了清真食物。摄:吴炜豪/端传媒

昨天(7月5日),为期一个月的穆斯林斋月刚刚期满。过去整整一个月,世界各地的穆斯林从日出到日落都严禁饮食,所以封斋月结束后,许多穆斯林纷纷庆祝。

在香港的穆斯林也不例外。巴基斯坦人Yasir Naveed一家人在7月5日早晨就开始忙碌,预备第二天聚会所需的清真食物,等待亲朋好友来享用。

“这就像中国的新年一样,我们会给小孩一些金钱,一家人聚首一堂,分享这美好时光。”Yasir兴奋地以英语对端传媒记者说。

每次和同事在办公室开会,大伙儿都会点外卖食物一同分享,气氛热闹融洽,惟独我独个儿捧着自己的饭盒坐在一旁吃。

Yasir Naveed

Yasir 一家都喜欢自己烹调食物。在香港生活了10年,Yasir早已习惯什么饭菜都自己煮,因为在香港的餐厅酒楼,要找到真正的穆斯林食物非常困难。工作午餐时,Yasir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吃自己在家中准备好的饭盒。

“每次和同事在办公室开会,大伙儿都会点外卖食物一同分享,气氛热闹融洽,惟独我独个儿捧着自己的饭盒坐在一旁吃。”回想这些,Yasir就很失落。

被饮食困扰多年之后,Yasir去年终于忍不住,自己动手创办了一间分享清真食物的社会企业,务求让更多穆斯林和香港人认识真正的穆斯林食物,他的行动,还吸引了一位原本不太了解穆斯林文化的香港年轻人加入他的团队。

穆斯林斋月

斋月是指伊斯兰历的9月,被回教徒视为一年中最圣洁的月分。在整个9月份,回教徒从日出到日落期间,不可吃喝,直至日落后,才可进食。在这期间,回教徒亦不可吸烟和行房事,需要祈祷和阅读《可兰经》,借此洗涤心灵。除了老弱妇孺和在外工作的人外,所有回教徒都必须遵行“斋月”禁食直至9月完结。

香港穆斯林的“饮食困扰”

Yasir Naveed今年26岁,2006年,他任职记者的父亲被邀来港工作,于是他们举家迁到香港定居。那年,Yasir只有16岁。他于香港理工大学的机械工程学系毕业后,一直任职机械工程师,工作稳定,但一日三餐的问题却长期困扰他。

社企创办人Yasir Naveed。
社企创办人Yasir Naveed。摄:吴炜豪/端传媒

在公司里,Yasir是唯一一位非华人,尽管有着不同的肤色,但这无碍他与同事之间的沟通,要数唯一的障碍,恐怕就是他每天必带的“饭盒”。

一班同事在公司开派对,叫来美味的外卖,Yasir却只能埋头吃自己用微波炉加热的饭盒。“我也想试试他们的外卖食物,热气腾腾很吸引,可是我没有辦法!”

与客户外出吃饭就更加令Yasir苦恼。每次和客户一起走进餐厅时,他都必须事先得到餐厅的同意,才能带着自己的饭盒入内享用。“每次都要解释一番,有时侍应会指示我们到餐厅不起眼的地方坐下,但吃饭时还是会有人用奇异的目光看着我们。”若餐厅不允许自备饭盒,Yasir就只好点一杯饮料,看着坐在对面的客人吃饭。

“我会对他们说我不饿,但其实我饿坏了,只是我不能吃那些。”Yasir无奈地道。

不能随便尝试这些餐厅的食物,因为Yasir是虔诚的穆斯林,他笃信进食非清真食品,会影响他与真主之间的关系。“遵守真主教导,寻找清真食物进食,是作为穆斯林的责任。”

根据团体伊斯兰之光的介绍,目前在香港居住的穆斯林约为18万人,约占香港总人口的2.5%。在这其中,约10万是来自印尼的家庭佣工,另外4万为中国穆斯林,其余4万,包括来自巴基斯坦、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阿拉伯各国的穆斯林。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竟无法照顾到穆斯林的饮食需要,我不能理解背后的原因。

Yasir Naveed

但与这些人口相比,获香港回教信托基金总会认证的清真餐厅名单,全港却只有52间。这些餐厅主要分布于湾仔﹑大屿山和尖沙咀,但居港穆斯林却大多居于元朗、葵青等新界地区,并不便利。

Yasir忆述,香港最大的Imam(伊玛目,伊斯兰语意指领袖)Muhammad Arshad,曾向香港各大连锁式快餐店倡议设立为穆斯林而设的清真套餐,但多间快餐店都以在港穆斯林人口不多及较难安排为由而拒绝了。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竟无法照顾到穆斯林的饮食需要,我不能理解背后的原因。”Yasir指他曾到英、美等发达国家,当地不少连锁快餐店都有为穆斯林专设的清真套餐。

由参与社企计划妇女烹饪的清真食物。
由参与社企计划妇女烹饪的清真食物。摄:吴炜豪/端传媒

自己动手,分享最正宗的真正“住家饭”

苦苦忍受了九年之后,2015年11月,Yasir决定自己成立一间分享清真食物的社会企业,尝试为穆斯林的饮食问题带来改变。

社会企业,一般会在营运的同时实现一定的社会目的,例如为弱势社群提供就业机会等。Yasir的社企,邀请穆斯林妇女去做最正宗的清真“住家饭”,然后和其他穆斯林和香港华人分享这些食物。在Yasir看来,这一方面让穆斯林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更便利地享用食物,另外也增加了穆斯林妇女与社区交流的机会,食物无形中成为了交流的桥梁。

我们每个月都需要一次过购入大量清真食材,十年如是,家中还特意添置两个大雪柜。

Yasir Naveed

准备穆斯林的食物一点都不简单。根据《可兰经》,穆斯林不可进食猪肉和血,只可以吃草食类动物,鸡、牛、羊最为普遍。宰杀动物的过程也必须遵照伊斯兰教的特定程序,包括宰杀时须颂谂经文,及以“一刀割颈”的方式为动物放血,让动物在较舒适的情况下死去。即使到了烹调时也不能掉以轻心,若用曾接触非清真食物的煮食用具烹调清真食材,或煮食过程中加入猪油,这些食材会被视为受到污染。

因为要求严格,穆斯林即使要在家中预备饭菜也不容易。Yasir的妈妈平日到街市只能买到蔬菜和鱼,其他清真食品,则要专门去尖沙咀一家清真店舖购买。“我们每个月都需要一次过购入大量清真食材,十年如是。”Yasir家中更特意添置两个大雪柜,存放这些清真肉类。

Yasir Naveed的母亲正在厨房准备晚餐。
Yasir Naveed的母亲正在厨房准备晚餐。摄:吴炜豪/端传媒

目前,有十位穆斯林妇女加入了Yasir的社企,成为“家庭厨师”。为了保证每一份食物都是干净、整洁、正宗的穆斯林食物,Yasir严格挑选厨师,常常去家访,了解厨师是否整洁、是否有卫生常识、是否按照穆斯林习俗烹调食物。

寻找清真食品之外,也寻找共融的路

目前,Yasir的社会企业的服务对象包括在港穆斯林人口,还有一些希望了解穆斯林饮食文化的香港人。“我们会先了解客人的背景和为什么他们需要我们,并非如茶餐厅接到落单便送外卖那样。”

Yasir相信,这正是推动共融的好方法,“这是一个很大的渠道让我们与外界互动,让他们了解我们,也让别人知道只要有适合的平台,我们这些少数族裔也可以很能干。”他常常鼓励顾客和厨师直接沟通,即使完成食物运送后,都可以保持联络。

Yasir的行动不但赢得了自己社群的认同,还吸引了香港华裔年轻人的关注。去年夏天,22岁的香港女孩吴静雯更加入了Yasir的团队。

去年6月,任职平面设计师的吴静雯参加了一个由政府联同香港理工大学合办的“Goodseed”工作坊。在这个审批社企起动基金的工作坊上,吴静雯第一次接触到Yasir的计划,也第一次了解到穆斯林的饮食困扰。

这是一个很大的渠道让我们与外界互动,让他们了解我们,也让别人知道只要有适合的平台,我们这些少数族裔也可以很能干。

Yasir Naveed

“我本身不是特别关心他们,不认识他们的宗教,亦不知道他们有特别饮食需要。我开始认识和了解什么是清真食物,是由听到Yasir的故事开始。”了解越多,她越觉得Yasir的计划有趣。

“我听到后印象非常深刻,认为他提出的计划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于是她加入社企成为设计总监,负责设计和宣传工作。

Dalinda与几位博士生同学向一间社企订购了清真食物。
Dalinda与几位博士生同学向一间社企订购了清真食物。摄:吴炜豪/端传媒

“可能是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以前我对他们的感觉不是很正面,加上文化差异,他们好像是自己一个独立社区,与本地香港人隔离。”但和一群穆斯林朋友相处后,吴静雯有了不一样的体会:“其实他们大部份能说广东话,如果我们当他们是本地人般交流,他们是很热情的。”

只要有平台让他们彼此沟通,我相信能够化解彼此间的误解与隔膜。

Yasir Naveed

用不同的语言,Yasir表达了同一个想法。“碍于言语和外貌上的不同,外界往往对穆斯林有所误解,但只要有平台让他们彼此沟通,我相信能够化解彼此间的误解与隔膜。”Yasir以自身经历解说:“我跟同事解释清真食物和它对穆斯林的重要性,他们都很明白,愿意在每次聚餐时都迁就我到清真餐厅进食。双方一点点的不同,并不影响我们建立友谊。”

“愈来愈多人关顾我们这些少数族裔的需要,这是我渴望见到的。”Yasir冀盼着香港社会有愈来愈多餐厅售卖清真食物,让所有在港穆斯林都不需再因“食”而感到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