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操纵”仲裁案的美国称:判决是“意外惊喜”
「 “如果此刻开战,美军48小时内会摧毁中国海军。但15年后是否仍是这样,我不知道。”」
端传媒记者 冯兆音 发自华盛顿
如果在南海仲裁结果公布前,你跟美国知名智库的亚洲海事专家打赌,你可能会赢。
“在菲律宾提出的15个诉求中,我赌菲律宾能赢得8至12个有利裁决。”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亚洲海事透明倡议主任波林(Gregory Poling)没想到,结果公布,菲律宾几乎在全部诉求上取得了胜利。
虽然,美国并非这次仲裁的争议方,在南海也没有主权声索,但作为菲律宾最重要的盟友、亚太地区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美国的反应举足轻重、引人注目。
南海仲裁结果对菲律宾有利、中方拒绝承认裁决,都在各方意料之中。然而,仲裁庭几乎肯定了菲律宾提出的全部15条声索,包括逐一定义了各岛礁的法理属性(有两个岛礁的属性否定了菲律宾的声索)、否定了中国提出的“九段线”内对南海海域和岛礁拥有历史权利的法律基础,这出乎不少关注南海的专家意料之外。
裁决结果公布后数小时,波林告诉端传媒,这一结果对美方来说是个惊喜。他预期,美方接下来不会实施任何战略变化,将静观中菲互动,尤其是中国的下一步举措。
仲裁公布当日,CSIS举行南海问题研讨会,端传媒记者现场采访的多位美国学者都持类似观点:喜出望外的美国将以不变应万变,短期内中美在南海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低。
“接下来要看中国,看它是狠狠惩罚菲律宾、在黄岩岛上填海造地、或用军舰再次包围仁爱礁(Second Thomas Shoal),进而刺激马尼拉当局情势升级;还是在下个月东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部长级会议和9月中国做东的G20峰会中避免主动提起南海议题,尽量减少负面影响” ,波林说,他不认为短期内中美会在南海擦枪走火,但他估计下届美国总统,无论是希拉里还是特朗普,在南海问题上都会比奥巴马和小布什强硬得多。
美国海军学院(US Naval War College)国际法教授James Kraska也预期,短期内各方倾向于保持克制、消化判决结果,但明年四、五月出现冲突的可能性会增加。
他指出,中国曾数次在美国新总统上台后三、四个月内,作出试探性动作,例如2001年4月的中美撞击事件和 2009年3月的无暇号(USNS Impeccable Incident),当时中美海军分别在空中和海上遭遇,引发地区紧张。
对南海争端前景更感悲观的,也大有人在。“就像美国老电影里的情节,坏人到了镇上,要把警长强行赶走。” Marvin Ott用右手做出枪的手势,指在太阳穴上,形容中国在亚太地区对美国发起的挑战。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东南亚安保课程,此前曾在美国国家战争学院(National War College)任教近20年。
他认为,中国近年来在南海的举动已让美国感受到被赶出亚太的威胁,美军留在亚太是美国的底线;如果触及底线,美国会不惜一战。“如果此刻开战,美军48小时内会摧毁中国海军。但15年后是否仍是这样,我不知道。”
Ott认为,如果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将美军驱逐出亚太,中美在南海终将一战的几率较高。“我希望中国最终会修改它的战略目标,如果它意识到美国海军太强大,以及中国的诉求造成地区紧张和反抗,反而损害了自身整体利益。
仲裁大胜对菲律宾和美国来说真的无往不利吗?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薛桂芳则认为,仲裁结果减少了模糊的解读空间,其实会导向中、美、菲三输的局面。
中国固然是输家;而菲律宾虽然收获极其有利的仲裁结果,但也被设下了颇高的谈判底线。菲国新总统杜特地早前向中方伸出橄榄枝,表示如果判决结果对菲方有利,其将寻求与中国对话。但此判决一出,迫于国内压力,马尼拉很难向北京让利、提出中方愿意接受的处理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对菲律宾有安保承诺的美国,恐怕将进一步深陷南海风波。
“保留谈判模糊空间不是仲裁庭的工作,他们不是政客。”波林认为,仲裁也留有部分合作空间,例如认可中菲都在有黄岩岛附近海域的捕捞权,让两国自行协商。
翻开白宫和美国国务院针对仲裁结果的官方回应,两个词反复出现:法治(rule of law)和以法规为基础国际秩序(rule-based international order)。
国务院发言人柯比(John Kirby)在声明中称,美国支持法治,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南海仲裁结果是最终裁定且具有法律拘束力,希望且企盼双方遵守裁决,敦促各方避免挑衅言论及行为。
然而,美国其实并未正式加入海洋法公约,自里根(Ronald Reagan)时期搁置至今。此外,美国也有不理会国际法庭裁决的前科,对己对人的双重标准惹议。
在1986年,国际法庭认定美国政府支持尼加拉瓜游击队、布置水雷妨碍航行属违法,裁定美国须作出赔偿,美国当时也拒绝接受裁决,同样辩称国际法庭没有管辖权。六年后,美国和尼加拉瓜达成一份协议,尼加拉瓜撤销了原指控。“协议中,美国基本上同意了原仲裁中的所有条款,虽然没有付赔偿金,但送了一篮子好处,基本上是一样的价值。”波林说。“也许未来五到十年内,中国和菲律宾也会达成类似的政治妥协,发出明确‘九段线’、共同开发南海的联合声明,同时菲律宾撤诉。”
而在CSIS的研讨会上,白宫国安会亚太事务资深主任康达(Daniel Kritenbrink)用约半小时宣读了白宫的回应。“以法规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前的动词往往是“维护”、“加强”、“坚持”,美方强调自己捍卫这一现行的国际秩序,包括航行自由、和平解决争端、遵守国际规范等。
“我们还没准备好接受的是,南海乃至世界其他地方出现另一套规则。我们认为这会导向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崩塌。”康达表示,这最终将摧毁在现有国际秩序下赢得的稳定与和平,借此暗示和警告中国,切勿挑战美国领导下设定的现有国际秩序。
在美方看来,南海问题之所以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根尖刺,归根究底是由于中美对国际秩序认识的冲突:中国要推倒美国建立的现行秩序。
美国国会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参议员麦凯恩(John McCain)和参议员苏利文(Dan Sullivan)的共同声明更加直白地给中国出了一道二选一的题目。“在今天的仲裁后,中国面临一个选择,要么选择接受国际法、国际机构和规则的引导,要么就选择否定它们,转而走上一条胁迫和威吓的道路。”
“中国除了拒绝接受这一仲裁结果,别无他选。”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随后在CSIS公开演讲时,给出了答案。他列出的三点理由是,仲裁未经过中方同意,裁决超出了管辖权,菲律宾提出仲裁是出于恶意,以法律为工具用作政治意图,或为滥用国际仲裁打开了大门,破坏国际法的权威和有效性。他认为,仲裁结果减低了中菲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的可能性,“无疑会加深冲突,甚至对抗”。
在仲裁前后,中方的立场皆为“四不”: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不执行。崔天凯当日表示,争议方谈判协商才是解决争端的唯一可行之道,而南海不应成为没有领土争端的中美两国问题。
在演讲末尾,崔天凯也给美国出了一道选择题:“美国如何看世界、如何看中国的崛起、如何看中美关系,中方拭目以待美国作出何种选择。”
一周前,前国务委员戴秉国曾在华盛顿发表演讲,也呼吁美方不要把南海问题上升为战略问题,习惯性地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历史典故来解释和预测中国,认为中国要把南海视为“亚洲版加勒比海”,实施“亚洲版门罗主义”,幻想中国要把美国挤出亚洲。
戴秉国曾是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秘书长,掌事中国外交协调工作,曾领军中美战略对话,因此有底气以美国老朋友之姿发表听起来 “不太动听的肺腑之言”。退休后的半官方身份也使他有空间说出中方至今为止对南海仲裁最重的说辞:“没什么了不起,不过是一张废纸!”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现场的同声传译将“一张废纸”这个表述翻译成“a piece of paper(一张纸)”。
“他既然专程来华盛顿讲‘一张废纸’,可见这是重要的一张废纸。”
同在华盛顿参加CSIS研讨会的复旦大学教授沈丁立说,对中国来说,南海仲裁在战略上也许是一张废纸,但战术上有意义,启发中国运用国际法、培养法律人才。“Take it easy (放轻松),”沈丁力会后对端传媒说,“菲律宾赢了,中国也没有输,大乱之后必有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