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政治和媒体的前景和互动,有各样的可能性。它们的发展变化牵系著香港社会的福祉,值得大家关注和追踪。」

2016年7月15日,立法会换届前最后一次会议。
2016年7月15日,立法会换届前最后一次会议。摄:卢翊铭/端传媒

雨伞运动距今已有两年,一直以来香港社会有几个焦点挥之不去。第一自然是政治,其中包括普选诉求,后来发展到本土自决甚至独立,而政治议题转变可具体反映在政党光谱的增加和议席的升跌。

第二是年轻人的角色,他们代表社会的新生力量,在雨伞运动中更成为主力,与传统的泛民阵营形成强烈对比。代表人物可以是大学生,他们比其他人走得更前更勇,而这批年轻精英亦是社会的接班人。

第三是新闻传媒,它们是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必争之地,是立法议会以外的重要角力场所。重点当然是各大新闻机构,它们代表不同利益集团和受众群体,是香港社会政治舞台的缩影,各方势力在言论上较劲,努力设定议题引导舆论。

结合青年、政治和媒体分析

近来一些社会现象都反映上述三者的活跃身影。例如新成立的议政团体“青年新政”,代表了年轻人积极参与社会政治事务。它在今次立法会选举(立选)中赢得两个直选议席。香港在此刻走到了一个历史转折点,之后何去何从,都是大家关心的议题。

本文希望结合这三个方面,观察青年人如何看政治力量和传媒生态。具体的做法是于9月底,在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些课堂上,找来学生填写一份简单的问卷,总共有156名同学参加。问卷要求每人对26个在今次立选中有份参选的政治团体,以及29个不同类别的新闻机构,进行政治和表现两方面的评分。首先是政治取向,0分代表非常本土,10分代表非常建制。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觉得市民是否喜爱这些政党及新闻机构,尺度也是由0分到10分。

这个调查的受访人数只有百余人,并非用随机抽样方式进行,所以代表性显然不足,所得结果只供初步参考。做这个调查的目的是希望启发思考,引发讨论,可以看到一些新现象和印证一些想法。虽然这个大学生样本不具严格代表性,但相信在某程度上反映了一些年轻人的想法。

政党愈倾向本土愈受欢迎

在以下一系列的图表中,从上到下的纵轴表示大学生认为市民喜爱这些政党或传媒的程度。我们将问卷中的0至10分尺度,转换为图中的-5分到+5分,中间是0分。从左到右的横轴是政治取向,左方末端是最本土,而右方末端是最建制。换言之,图中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分别代表了大学生眼中组织的表现好坏和立场定位。

图一。
图一。 图:端传媒设计部

图一可见,整体而言政党所占的位置分布颇为平均,从最左侧到最右侧都有。大学生眼中市民对各政党的喜爱程度也有分别,但总体的分数偏低,最高只有1.12分,而最低更见-3.62分。政治取向和大学生认为市民的喜爱程度有明显的关系(Pearson’s r = - 0.498**),即愈倾向本土便愈受欢迎。

大部分本土政党都位于图的左下方,它们的政治取向相似,但大学生认为市民的喜爱程度却有分别。他们觉得较受市民喜爱的本土政党,是本土民主前线和青年新政,而得分较低的包括香港复兴会、香港独立党、香港民族党和普罗政治学院。

大部分的泛民政党都在图的左方,而且政治取向及受喜爱程度均颇不同。值得注意的有几个政党:民主思路在所有同类政党的最右方,在大学生眼中并不受欢迎;公民党最受市民喜爱;最靠近本土倾向的是香港众志、人民力量和社会民主连线。

建制派政党都集中在图的右下方。彼此位置相近,尤其是民建联、工联会、新民党和经民联,共同形成一个主组群。游离的就有自由党,它的位置较接近图的中央;正义联盟则远离主组群,靠近图的右下方边缘位置。

报纸分众网媒突起

图二。
图二。 图:端传媒设计部

各个新闻机构的位置可见于图二。整体而言,新闻机构散落于不同地方,我们可看到图中明显从左上方到右下方有一条粗的斜线,它的走向显示新闻机构的政治取向和大学生认为受市民的喜爱程度有很强关系(r = - 0.676***)。

似乎大学生认为市民对传媒的喜爱程度,和大家对传媒的公信力评价有关。笔者最近完成的传媒公信力追踪调查,所得结果和这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作比较,发觉对传媒机构的喜爱和传媒公信力有颇强关系(r = 0.589**)。

电子传媒机构的位置,多数都在图的上方及中间,其政治立场稍为靠近中线的左面,但它们在大学生眼中受喜爱的程度仍有些差异,其中以香港电台最高,两间收费电视台居次。唯一的离群者是在图右下方的无线电视,它所处的位置明显与别的同类机构不同。

各收费报纸所处的位置,占据了图中的不同地方,而集中在中心点右下方处。较为游离的收费报纸有几份,首先是《苹果日报》,它较接近本土立场,大学生认为它颇受市民喜爱。《明报》位处中立而且受欢迎。《大公报》和《文汇报》的位置几乎重叠,都在图的右下方远处。

几份免费报纸的位置接近,在大学生眼中受市民喜爱程度相约,基本靠近0分中位线。政治立场则集中在右方略靠近建制一端。《am730》在同类报纸中位处最左方并接近中位线,相反《头条日报》则在最右方。

大学生认为网媒的受喜爱程度也有差异,基本可分为两种:《立场新闻》、《端传媒》和《香港独立媒体》较受欢迎,而《巴士的报》、《热血时报》和《852邮报》的分数较低。政治取向也可分为左和右,靠近最左的是《热血时报》,最右的是《HK01》。

电子传媒较中立受欢迎

将各政治阵营和新闻传媒种类作总体考虑,它们的平均位置显示于图三。三大政治阵营中,本土派自然靠在左方,泛民在略为左方位置,建制则明显在右方。在大学生心目中,三个阵营的受喜爱程度均在平均线0分以下,不过泛民表现稍佳,而建制的得分最低。

图三。
图三。 图:端传媒设计部

新闻传媒方面,电子传媒的平均位置聚于政治中位线上,而且大学生认为其颇受市民欢迎。收费报纸的位置偏右,受欢迎程度低于中位线。免费报纸的整体位置在中位数偏右一点,而网媒的政治位置则略为偏左,两者的受喜爱程度都只是一般,靠近0分的中位线。值得注意的是,网媒所处的平均位置和泛民政党的平均位置最接近。

传媒反映社会力量的对比和政情走势。电子传媒一向较中立和受欢迎,它们的定位接近,但现在也开始有些不同取向。传统收费报纸似有靠拢建制的现象,它们受喜爱的程度整体下降。免费报纸的性质属于“即时简易消费”模式,因而未有很大的舆论影响。网媒原先只是本土派及泛民人士的平台,后来建制派也开始加入网络阵地,于是网媒形成了一个颇宽阔的光谱,情况仍在变化中。

上下左右追踪走势

大学生年纪轻,教育程度高,理想主义色彩较浓,没有太多社会经验,勇往直前不爱妥协。政治上他们追求民主普选,对政党和传媒的表现有较高要求。在上述几个图中,左上方是他们觉得政党和传媒应占的理想位置,左下方则是认同但表现不佳的位置;右下方是大学生不喜欢的位置,而右上方的位置是理念上不应存在的。

图三可见,大学生认为本土阵营和泛民阵营的表现未如理想,网上媒体和电子媒体的表现尚可,对免费报纸和收费报纸评价则一般,对建制阵营的表现看法负面。

在这个调查中,大学生对各政党和传媒阵营之间的评价分别,以及阵营内各机构的位置差异,所得结果相当符合一般人的观察。如果在其他社会群组都能做同样调查,所得结果会有较高代表性及可作比较。

年轻人重视民主、参与、平等、公义等诉求,倾向激进化、向左走,他们自己将来的表现是向上还是向下?政治代表了现实社会中利益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各派势力碎片化,同时向左走又向右走,表现有好有坏,有上有下,将来的趋势如何?新闻界作为意识形态的角力舞台,主流传媒开始建制化、向右走,其表现评价却向下走,情况不甚乐观。

青年、政治和媒体的前景和互动,有各样的可能性。它们的发展变化牵系著香港社会的福祉,值得大家关注和追踪。

(苏钥机,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生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