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创业,小马没有拿到大陆硕士学位。半年后,他收拾包袱决定回台湾,“这次就当练练手。休息一下,我会再回来。”」

端传媒记者 陈虹瑾 发自台北

北漂的奶茶男生。
北漂的奶茶男生。图:Tseng Lee / 端传媒

“每天开门就烧掉一百元,这一百元还是人民币!”

来参观的市人大代表刚走,小马就立刻换上围裙,准备起一天分量的水果、牛奶、粉圆、面包……在北京的这座青创基地孵化器里,有大大小小来自台湾的创业团队,大多是科技公司,像小马这样直接开起“水吧”,卖珍珠奶茶、水果牛奶和三明治的,还是第一家。

毫无创业经验,校长兼撞钟

小马29岁,理工科男生,从台湾最好的四所大学拿了两个学位毕业,到北京的名校念硕士。他的台湾同窗们现在大多成了工程师、研究员,或者投身学界;而在北京,校园里到处都是创业咖啡馆和讲座,同学们个个都在讨论融资、创业,这让一直有个创业梦的小马兴奋异常。

在北京三年,他报名了学校的创业课,听了各种讲座,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连续三天的精实课程,校方请来美国顶尖师资,传授整套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方法。有时他会想起,北漂之前,他在台湾曾加入过同学主导的创业团队,甚至还拿到了投资,只不过,主导的同学因升学因素,暂缓了计划,众人的热血无疾而终。

“这次(创业)不一样,我是主角,由我主导,”他说。

小马厚积薄发的第一次创业,不是科技产品,没有天使投资,开始的颇有些原始:他靠接翻译工作赚钱,东凑西借,攒够人民币10万块(约11.3万港币/46万新台币),和另一个来自台湾的伙伴,启动了这个小小“水吧”。

在一次孵化器的参访行程中,记者认识了这个手忙脚乱经营“水吧”的台湾男生。

那一次,恰逢中午用餐尖峰期,小马正专注地将鲔鱼酱平整抹在三明治内缘,再把生菜平铺在吐司上。“好了没?”客人用手指敲着吧台,有些不耐。

三明治刚做完,几公尺外又传来客人毫不留情的催骂声:“几个便当要做多久?笨死了,笨得跟猪一样。”小马一边盛饭,一边抓起原子笔、将客人预订单一笔一笔打勾。一旁的女孩凑过来说:“我在微信上付过款啦,”接着抓起一个鸡排便当就走。她见小马头也不抬,好奇地停下脚步:“你连看都不看(指确认微信帐户入款)一下?”

虽然听了很多创业课程,但他并没有任何餐饮、服务业实战经验,甚至连就业经验也还没有。没钱雇人,只好校长兼撞钟,老板兼厨师、采购、会计、清洁人员,运作得狼狈,简直成了必然。

既然做“水吧”,为什么非要在大陆,不能回到台湾做?小马又说,自己针对市场做过调研,台湾的饮料市场已经饱和,而北京仍有开发空间。

创业初期,他常做帐做到凌晨两点,五点半再起床,前往蔬果批发市场。“我左手扛木瓜,右手提芒果,背包里放一堆苹果,”他说,每回采购,约购置25公斤水果,为了省车费,只身搭地铁,行经近30公里的路程,车资约人民币16元(约18港币/73新台币)。后来,他发现真的扛不动,才买了一辆全新三轮电动车,“花了2750块人民币(约3120港币/1.2万新台币),买车是为了长期发展!”

有那么几个甜美的刹那,牛奶与糖蜜齐飞,粉圆共布丁一色;水吧真的忙不过来的时候,他找来学弟妹充当帮手。即使每天焦头烂额、孵化器老板有时疾言厉色表示,再不营利就要赶他走,他仍挺直腰杆告诉自己:我没那么差。

有时,他会想起研究所时期的那些日子:在寝室时,他不时“练习”饮料配方,有阵子还特别醉心调制“锅煮黑糖奶茶”。细细熬煮出来的热饮,捧在北漂游子的手里,格外温暖香甜。

小马的梦想很单纯,希望在偌大的大陆市场,建立一个来自台湾、属于自己的饮品王国。
小马的梦想很单纯,希望在偌大的大陆市场,建立一个来自台湾、属于自己的饮品王国。图:Tseng Lee / 端传媒

理工科出身,为什么创业要搞“水吧”,不从科技入手?小马这样回答记者:“科技创业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好,光有技术,不可能长久,”他思量着,基本商业经验才是创业所需,“我打算从低门槛创业去思考市场需求,而不是从实验室里想出产品再去外面卖。”

既然做“水吧”,为什么非要在大陆,不能回到台湾做?小马又说,自己针对市场做过调研,台湾的饮料市场已经饱和,而北京仍有开发空间。他说自己的梦想很单纯:在偌大的大陆市场,总有一天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一步步建立一个来自台湾的饮品品牌,甚至自己的饮料王国。

虽退出孵化器,但当练练手

梦想是粉红色,现实却很苍白。

生意并不好。糟糕的时候,一天只卖出两杯饮料。生意最好的时候,饮料搭配便当,一天也最多冲到营业额人民币1250元(约1420港币/5760新台币)。现金流始终不稳,他说自己“每天都活在不确定感里,不知道能做到什么程度”。

搭伙创业的台湾伙伴,过了不到一年便分了手。权力争夺、利益计算,小生意的情节也老套得如同电视剧。

因为创业的全情投入,学业也放弃了,最终没有拿到硕士,只能说到北京交换过。

支持他的人不多。在台湾的家人多有创业经历,但并不能理解他坚持在大陆创业的冲动。“我们全家都说那个奶茶没有特色,但他(小马)说我们不懂品味,”他的哥哥苦笑着说:“基本面没有搞好,技术还没纯熟就出去创业,别说在中国创业,就算在台湾创业,我也不敢投资他。”

去年11月初,记者收到小马的电子邮件:“过年回台湾,到时候给你采访我是怎么失败的。”他终于决定收拾包袱,结束这回合。

过年时,他在自己的微信客户群组内,发出《重大消息公告》:“岁末年初,小店谢谢大家半年以来的支持,从经营饮料到盒饭发售,从前20名赠饮活动到双十一红包优惠,从午餐卖到早餐,但由于各种因素,虽然很依依不舍,小店在这里宣布,在过年后正式退出孵化器。”

不过,他仍然告诉记者:“这次就当练练手。休息一下,我会再回来。”

他说下一次创业,还要在大陆,还做饮品,但更专注开发口味,同时注重包装。他兴致勃勃地举了中国互联网餐饮品牌“西少爷肉夹馍”的例子:这个来自陕西的传统烤饼,从地方小吃,经过网络强力营销,变身炙手可热的时尚餐点,2016年底获得了1150万美元(约8880万港币/ 3.6亿新台币/ 7820万人民币)B轮融资。

在中国,创业成功被称为“小概率事件”,成功率小于1%。但小马相信,自己迟早会走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