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陆如涵电商有计划打造电商红人成为意见领袖时,林柏年鼓励台湾直播主发展个人品牌,盼带起台籍网红这条产业链。」

端传媒记者 陈虹瑾 发自台北

林柏年于2013年在台湾成立了“华丽药业”公司,之后决定中国大陆开拓市场。
林柏年于2014年在台湾成立了“华丽药业”公司,之后决定中国大陆开拓市场。摄:徐翌全/端传媒

2016年的一个夏日午后,一家位于台北101大楼内的芳疗中心,暂时成了“网红直播间”。只见芳疗师点燃一座蜡烛,蜡油缓缓落在台湾网红主播“赖夏天”的腿上。

“这蜡,滴在身上不烫吗?”“能再滴一次吗?”

手机直播平台上,不时传来大陆粉丝的反馈。

“赖夏天”是为数不多的,在大陆拥有高人气的台湾“网红”。此时她一边对着镜头嚷着“真的完全不烫耶,”同时示意芳疗师推拿,轻轻滑开方才滴在腿上的低温蜡油,用精油滋润皮肤后,进行按摩。

粉丝紧盯着赖夏天,但电商平台“第一里路”创始人林柏年和云山国际生技总监洪嘉良待在幕后的小房间里,紧盯着粉丝们的动态。

由台湾“网红”进行直播导购,在大陆直播平台上置入商品,这是一个崭新的尝试。事实上,直播一小时内,介绍产品时间不到一半。“我们不希望粉丝们觉得很假,因而在脚本规划部分,下了一些功夫。”洪嘉良以往销售产品,多是在做完SPA后再向客户贩售,属于传统的封闭通路。这次他们首度尝试直播行销,意外闯出能见度。

“但,从商品销售的成果来说,我仍然不满意。”内容导购不是新模式;林柏年受访时回忆当时这项尝试,认为还有更细致的操作空间。但透过这次直播带来的后续效应,大陆粉丝扫掉200多罐精油蜡烛。不到一小时的导购,带来的业绩超过新台币30万元(约7.4万港币)。

如果你正经历所谓(大陆)招商单位的洗脑或舆论过度吹捧的催眠状态下,请拿一只笔用力戳大腿,然后拿那只笔写下几个问题的答案:

“为何要创业?”

“为何要到大陆创业?”

“为何要到这个城市创业?”

“为何要到这个基地?”

连问四个“为何”,可能一堆人都答不出来。当年辞去公务员职务、赴大陆创办跨境电商平台的林柏年也曾被旁人怀疑“疯了吗”?创业三年后,记者问他,当初有没有戳过自己大腿?他答:“创业是我对人生负责的正确决定”。

立志让台湾品牌在大陆卖得掉

时间回到2012年,在卫生署(编按:现今改制为卫生福利部)服务的林柏年,做的是法务、审查员等工作,公务员资历迈入第9年。这段时间,他除了负责化妆品卫生管理条例的行政函释,也密集接触台湾药厂、保健食品厂商。除了这些业务,他还曾在瘦肉精案延烧时,在陈情现场接下被民众丢出来、从天而降的小猪。

与厂商沟通时,他发现不少台湾业者其实拥有优质配方或产品,却因知名度不高,走不出台湾。许多药厂曾对他表示,希望政府给予协助,让通路尽可能拓展出去。“但当时我是法务人员,做不到这些,”看着中小企业原地打转的无力感中,“干脆自己跳下来做”的意念,逐渐萌芽。

2012年,36岁的林柏年辞掉公务员一职,在台湾成立了“华丽药业”公司,希望整合学界、业界资源,从调制配方、包装设计、成品打样,制造一批保健食品,替台湾这些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当这些药厂问他:“说是要开拓市场,那市场在哪里?”他开始多方谘询,最后决定向西走向中国大陆。

同年年底,林柏年率一群台湾伙伴踏上大陆,以厦门做为起点,考察平潭、福州、上海、昆山、苏州等地的创业条件。他想知道:品质良好但没知名度的台湾产品,会不会被大陆市场接受?如何合法进大陆市场?他们没有直接得到解答,但在上海与专家的交流中,不断重复听到这四个字:跨境电商。

林柏年逐渐发现大陆采购商、台湾品牌商总是很难找到对方,而这之间存在一个鸿沟:资讯不对称,“他们(大陆电商)可能只知道森田药妆、我的美丽日记这种爆款(指供不应求的热卖商品),却不知道其他无法砸钱做广告的台湾商家,有更多优质产品。”

四年前,跨境电商相关概念还有些模糊,讨论度不及当今热烈。有法律背景的林柏年,经过多方调研,决定在上海自贸区成立大陆第一间公司:上海馥懿实业有限公司。团队花了许多时间,取得跨境电商资格,上架的首个产品,是一个台湾制造的洗护品牌,主打有机、天然、无毒。

第一批产品的销量不算好。但,透过在上海自贸区官方平台“跨境通”曝光,大陆的供应链看到台湾的有机产品,开始有厂商找他接洽。2015年,一个来自宁波的供应链企业,一口气下单订购9000瓶洗发精。林柏年和伙伴能在市场存活,这笔利润可说是当时的救命金。

与此同时,林柏年逐渐发现大陆采购商、台湾品牌商总是很难找到对方,而这之间存在一个鸿沟:资讯不对称,“他们(大陆电商)可能只知道森田药妆、我的美丽日记这种爆款(指供不应求的热卖商品),却不知道其他无法砸钱做广告的台湾商家,有更多优质产品。”

“本来我要做自己的商品,后来转型成B2B(企业对企业)的服务,这段时间是个关键——我想转型,做台湾品牌商和大陆采购的桥梁,”林柏年说。

2015年,他在厦门海沧成立跨境电商服务平台“第一里路”,将台湾产品搬上平台,并搭上中国人口老化、环境污染下蓬勃的“大健康产业”快车。中国平安证券的健康行业研究报告,2020年,中国大健康行业即可达人民币8万亿(兆)市场规模,2030年时,更能达到16兆。林柏年立志,让台湾品牌在这里分一杯羹,“做得好、进得去、卖得掉”。

去年起,林柏年赶搭“网红行销”的列车,再加上“台湾概念”,专注打造起台籍网红,经营网红导购。
去年起,林柏年赶搭“网红行销”的列车,再加上“台湾概念”,专注打造起台籍网红,经营网红导购。摄:徐翌全/端传媒

鼓励直播主发展个人品牌

“我们卖的不是商品,而是一种生活态度,”这也是林柏年念念有词的。

用网红营造体验,用体验带动销售,去年起,林柏年专注打造起台籍网红。他曾带着台湾网红出席鲁凯族友人婚礼,纯分享所见所闻、完全没有商品介绍,零现金流的单场直播,却营造了真实不造作的体验场景,成功黏住粉丝。

“绝对不能只说‘好好吃喔’这种空泛的话,”赖夏天观察,大陆粉丝期待的直播现场,要描述出最真实的体验,例如当她介绍台湾食品,对岸网友常追问口感,赖夏天在分享完后会补充“没有防腐剂”,不但创造买气,还有网友会介绍给其他粉丝,制造下一波购买热潮。

她也记得,具有台湾特色的内容,往往能创下更可观的业绩:有一回,她光是在日月潭直播景色,顺带介绍日月潭红茶,就吸引来上万名陆籍粉丝,不少人看着台湾商品喊着“代购”,随时准备放入电商系统购物车。

“大健康”相关领域是林柏年原本的专长强项,除了“台籍网红”,他还导入更多台籍专业人士进入网购平台。例如近期与知名平台阿里巴巴旗下的医药科技平台“阿里健康”展开合作,把这些“台湾达人”带入大陆粉丝的生活。

不论是郑师嘉或是赖夏天,只要善于经营大陆粉丝,都有可能被打造成大陆“健康食品界的张大奕”……张大奕在幕前美美地秀出生活态度,幕后操盘者,其实是大陆擅长“网红孵化”的如涵电商。他们有计划地打造电商红人成为意见领袖,塑造了张大奕及“张大奕们”,带起这条网红产业链。

2014年拿下全台营养师高考榜眼的台籍营养师郑师嘉,已成为这项计划的一员。在大陆被称为“90后”的她,成了阿里健康平台上一名的“达人”,帐号就叫:“心贴心的台湾营养师嘉嘉”。

2016年起,中国全面迈入“二胎时代”,随着最新一波婴儿潮的到来,妇幼产业也成了兵家必争市场。郑师嘉举阿里健康近期操作“二胎化”相关商品为例,她常发文或回覆网友提问,孕期血糖控制、钙质摄取等知识,同时导购成分与剂量适合孕妇的商品。若网友个别有问题,再以一对一方式,提供解答。

“大陆民众对台湾医师、护理师、营养师特别信任,”郑师嘉举例,她和友人在台湾推出“新食记运动”平台,提供营养保健谘商,付费会员能获得专属营养师提供个人化饮食建议,目前已有包括大陆前三大电商龙头在内的高管已为了改善个人健康,跨海付费使用这项服务长达数个月,还推荐同事做饮食谘询。未来,这项服务也可望登上阿里健康。

林柏年同时鼓励这些达人发展个人品牌。以郑师嘉为例,目前勤于发表文章、拍摄影片,希望累积足够能量,目标成为健康达人型的直播主,对大陆消费者进行直播导购。

但林柏年的企图心,绝对不仅于此。不论是郑师嘉或是赖夏天,只要善于经营大陆粉丝,都有可能被打造成大陆“健康食品界的张大奕”。

张大奕是中国网红经济时代的传奇。这位被称为“电商第一网红”的女孩,靠着分享直播影片、教穿搭术,经营网店“吾欢喜的衣橱”有成,订单仿佛雪片纷飞。据报,光是2015年,她个人就创下人民币3亿元(约3.4亿港币)收入,不但淘宝跟拍她半年、出品以她为主角的纪录片《网红》,连纽约时装周都邀她出席。

张大奕在幕前美美地秀出生活态度,幕后操盘者,其实是大陆擅长“网红孵化”的如涵电商。他们有计划地打造电商红人成为意见领袖,塑造了张大奕及“张大奕们”,带起这条网红产业链。

目前,林柏年多方奔走,寻找愿意经营自己的专业人才。他知道,要打造健康食品界的张大奕,自己得先成为另一个颇具实力的“如涵”。

创业非为拿扶持资金,但也不该矫情

“第一里路”成立以来,频繁吸引了大陆、港澳媒体关注,大陆官方媒体新华社更力邀林柏年出席演讲。新华网曾这样形容他:“牵线两岸跨境电商的新型‘红娘’”;《福建日报》则形容这个团队是“‘第一里路’上的拓荒者”,强调他们在厦门交出漂亮答案卷,让台湾商品进入大陆寻常百姓家。

只是,回到台湾,这半年来,他最常被问媒体、创业者询问的问题,不外乎进驻中国国台办挂牌孵化器的经验,重点还是围绕“领不领得到补助?”“签了名,就能领钱?”

一日,他干脆在脸书上分享:“创业不是为了拿所谓的扶持资金,但如果符合资格当然会去申请,创业不该矫情。”“申请容易吗?很难,因为在申请时会突然增加许多奇怪或困难的条件,有些来自承办人(单位)的主观想法,有些来自对规定文字的不同解释,例如:叠加(指基地原先承诺的优惠可重复领取)根本不是叠加之类的。”

“这些钱并不是无条件发放的,”他分析,许多扶持政策缺乏执行细则,或细则与政策精神产生冲突,更曾发生地方财政部门与招商部门的“广告台词”意见不同之事。就算创业团队符合申请资格,往往也是要创客先付钱,再填妥资料申请补贴。而补贴被延迟拨款,是各地常见之事。

“政府也能‘统战’一下全球各国青年啊,”一日,他又忍不住手痒,又在脸书上发文,写下对台湾政府的期许——营造出适合全球年轻人来台创业的环境。

但林柏年看见的现实不只这些。曾有自称投资方的人士,连投资意向书都还没签,却要求看他的财报、资金结构、企业未来所有规划。他见过几个假投资人,也经历过烧钱烧不停、融资困难的阶段。直到今天,他和合伙人在大陆仍然过着不领薪的创业人生。问他这些困难的源头,能否归咎于中国整体大环境的资金慌?他的回应是,事实非如此。

“就算有,影响也是间接的,”他表示,至少没听过投资人说“因为我股票断头所以无法投你”。他同时提及,创业坊间流传“坐在中关村咖啡厅里面打着电脑就有人过来问你是做什么的?投你两百万好不好?”类似传闻,他耸耸肩说:“就那几个故事啊。”

向前冲的同时,他常望向台湾,不时传出“青年统战”一说的故乡。“政府也能‘统战’一下全球各国青年啊,”一日,他又忍不住手痒,又在脸书上发文,写下对台湾政府的期许——营造出适合全球年轻人来台创业的环境。

“如果要我给想去大陆创业的年轻朋友意见,我会问,你疯了吗?如果疯了,可以去,如果精神状况非常正常,也可以去,”在脸书上,林柏年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