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坚:故宫文化空降,香港文化出局?
「“文化”既不是一日之劳,故宫也不是一天之功。一个城市没有“故宫”不是大问题,没有自己的深层文化却是致命。」
特约撰稿人 林汉坚 发自香港
真文物‧假故宫
“迪士尼乐园”、“海洋公园”是一种可以规划的文化建设,但也不是一朝一夕、话起便起的事情。香港政府五年之内(2017-2022)要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下称“故宫馆”),文化建设以主题公园的方式营运,却没有长远规划主题公园的科学思考,这是不可思议的!像以往经验,紫禁城文物每年来港展三至四次,每次展三四十件,吸引43万入场人次,所以故宫文物落地在港展览确实不难,但“故宫文化”能否在地孕育?以前做不到,以后可以做到? 这是关键问题。
过往香港起“迪士尼乐园”,大家担忧“香港文化”会否受“迪士尼文化”冲击,历史说明一切。不过这次国家的“故宫文化”快将强势降临,而且要落地生根,在本土思潮下和“香港文化”来个大碰撞,结果何如? 一切难以想像!
深度游览故宫,不是花三数小时,闪看“师旂鼎”、“北宋官窟”,便能领略“一抷素土、一窟窑火”的文化秘奥;秒杀“清明上河图”、“三希堂”珍藏,便能溜进历史记忆,轻易掲开“故宫文化”的历史深层。
文化可以是一种看不到、摸不到、听不到的生活。国际游客参观“迪士尼乐园”,吃喝玩乐之外,也想下榻酒店,感受一下什么是“迪士尼文化”。同样,文化旅客登堂入室,步进北京“故宫博物院”,除了欣赏院内的实物珍藏,在某意义上,也想全方位对院外的木构建筑、宫殿城廓作视觉观察,对非物质的“故宫文化”、空间政治作现场体验。因此深度游览故宫,不是花三数小时闪看“师旂鼎”、“北宋官窟”,便能领略“一抷素土、一窟窑火”的文化秘奥;秒杀“清明上河图”、“三希堂”珍藏,便能溜进历史记忆,轻易掲开“故宫文化”的历史深层。
公众亲临时而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时而雾霾深锁、星月无光的北京城,在这种氛围下,更能深刻体会北京城在数百年来,所经历的政通人和、神清气爽的太平盛世;又或昏天黑地、血流漂杵的军阀肆虐。这是欣赏故宫珍藏、文院内外多一层的政治想像,也是更真实宽广的文教意义。
假如“西九龙文化区”(下称“西九”)之“故宫馆”展出的是真国宝、建筑可能为一种西方简约设计的“现代主义”(现时政府挑选的建筑则楼为“故宫馆”所草议设计的九大方案便是这种形式的设计)。笔者怀疑“现代主义”的表里内外和美学精神能否深度反映“故宫文化”和“香港文化”的复杂纹理。
假若最后拍板的设计为“后现代主义”,一种“30年代中国文艺复兴式”(例: 香港东莲觉院) ,或者为一种“70年代新古典式”(例: 台北圆山饭店)建筑风格,都无可避免地以一种半中半西、非真非假、不传统不现代,未经本地历史沉淀消化的建筑语言装置在以现代建筑布置的西九上,将做成视觉文化上的冲突;假若“故宫馆”建筑师嚷着“传统现代交融”、“东西汇流”等陈腔滥调(jargon),去进行一种过时几近二、三十年的陈述……“故宫馆”稀释了那刁斗森严、气象肃穆的“故宫文化”,打掉了原有的文脉情景和历史氛围。经历了“后现代主义”改造手术的“故宫馆”建筑,无疑是“变了形”、“走了样”的“假故宫”! “故宫馆”将如何推行真实的国民情景教育?
故宫馆陈设和布展文化 vs 香港文化
又倘若在“本土主义”时尚下,“故宫馆”开放为“港式少年宫”,以国民教育为名、实际上变成以大众数码娱乐为取向的“迪士尼”、“高端乐园文化”,那又是另一场“故宫文化”浩劫!
在强调文化身分的今天,公众容易会对未来的西九“故宫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下称“故宫”)作出真假优劣的比较。姑且不论这种比较是否确切实际,对比是不能避免的!可以想像,故宫馆的陈设和布展文化(Contextual Design)若因“本土主义”而变了质、货不对版,不太像故宫展而只像一般文物展,将来必然又有一番争论。香港的文化旅游者,既不能走进历史,也未能在虚拟的“假故宫状况”下浏览那些抽离真实、原本意义的文物,感觉会如何?一件故宫国宝“良渚文化大玉琮”,无论放在“(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故宫馆”、“香港文化博物馆”、“深圳博物馆”或“广东省博物馆”,展出状况、观赏情志、欣赏感觉,又有多大分别?
国宝是故宫文化的,欣赏的是一种游牧式、旅游者文化,或者是一种排外、有国际海洋文化背景的“香港文化”!“故宫馆”会否掀起又一场“本土主义”的政治雾霾?在当代博物馆平民化大大改革的时候,内里肃穆的“故宫馆”无疑是“反博物馆运动”的标奇立异!又倘若在“本土主义”时尚下,“故宫馆”开放为“港式少年宫”,以国民教育为名、实际上变成以大众数码娱乐为取向的“迪士尼”、“高端乐园文化”,那又是另一场“故宫文化”浩劫!所以无论如何营运,“故宫馆”的文化定位必然偏颇离地!
历史政治符号加冕西九
事实上,历史印证了金融和政治、历史,相距愈远愈好。毕尔包“古金汉博物馆”的成功,说明了金融、旅游经济可以和文化产业拉上伙伴关系。巴黎“罗浮宫博物馆”与北京故宫同样以建筑这躯揉合历史、政治、文化因子,是“一体三身”皇权象征的“符号”。今天的“罗浮宫博物馆”只有文化历史意义,少有政治色彩。中南海位于北京“故宫”西,可以说,今日的“故宫”,仍是全国政治中心,依旧混杂一体三身的功能。特区虽然是中国古玩及当代艺术的世界市场,二战后的香港更主要是国际金融城市,它的成功就是没有什么历史或文化包袱。
文化学者伟民威廉士(Raymond Williams)在《文化与社会》(Society and Culture)认为“延伸性的泛文化”(Extended Culture)在工业社会底下是包罗万象,什么都包含的!管它是“杂碎文化”、“精致文化”,香港人要学会的是包容“故宫文化”、“迪士尼文化”、“李小龙文化”……深度学习“故宫文化”可能是次要的。
西九的规划,就像三十年前的“法兰克福博物馆文化区”一样,长远可以为城市打造成为一个兼具商业和新文化深度的地区枢纽,只要没有政治,文化和经济都没有间题。在今日讲求创新文化、创新科技的香港,在外港或西九水边舶艘海鲜舫让大家有空去吃吃海鲜当然无妨,但论及未来在这金融中心的新填海文化区——一个培育年轻人文化,视为大众及影像文化的核心——复辟“故宫文化”,嵌入一个超离地的历史、政治、神主牌符号——“故宫”?
想像在西九故宫公园大前地,每天朝八晚六有万人齐集、欣赏升降国旗仪式,跟湾仔金紫荆广场的“紫荆花铜雕”遥远相对,港九合归一统,香港运势又再复兴……?这会否令香港、西九倒退为不沦不类、“杂碎文化”之地?千禧年代的学生、年轻人又会否受落?不过历来碎片化的“故宫文化”、又不是一种中央征集大江南北、奇珍异宝、收归“地方文化(省、市博物馆珍藏)”,归位中央的“杂碎文化”?文化学者伟民威廉士(Raymond Williams)在《文化与社会》(Society and Culture)认为“延伸性的泛文化”(Extended Culture)在工业社会底下是包罗万象,甚么都包含的 (It is a whole way of life, material, intellectual and spiritual; 1958)!管它是“杂碎文化”、“精致文化”,香港人要学会的是包容“故宫文化”、“迪士尼文化”、“李小龙文化”……深度学习“故宫文化”可能是次要的。
文博大战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的艺术、博物馆,历年观众入场率偏低。过往多借“庆回归”等政治理由,借故宫文物来港展览(如十年前香港艺术馆举办《国之重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展》),以增加入场观众数字 (2007年是152000入场人次)。往日这种以“故宫文化”打救“香港文化”,以“政治”打救“博物馆”,无疑是万试万灵的博物馆展览策略。相反,文化好像打救不了政治——国民艺术教育挡不了七一政治上街游行。
雨伞运动后,特区高官挟持“故宫文化”软武功硬着陆香港,在拉近中港距离,还是制造更多政治疏离?是否以“故宫馆”来达到个人或统战政治目的,大家有目共睹、心中有数,当然一切也可以“重新考虑”。而故宫2016一年的入场观众数达1,600万名,“故宫馆”假若能吸引十分一(即160万)访客来西九区,无疑被视为打救西九和香港文化旅游的唯一出路。姑勿论香港基建、酒店业能否承受这旅游冲浪,香港其他的博物馆会否十室九空,将来命运会如何?
全港文化、艺术博物馆职能架构重叠
“故宫文化”是一级国宝,那么“香港文化”是什么位置?这些博物馆有没有做好自己的展览推广?香港有老夫子、李小龙、邓丽君受国际注目的普及文化,茶具文物馆的“汝官窰”、香港艺术馆的“虚白斋藏中国书画馆”更是国宝级珍藏,康文署的博物馆未善加宣传利用,将来的文博工作又将如何定位?如何生存?如何在故宫国宝以外,建构展示次一档文物、本土器物的展览意义?假若“故宫馆”的营运只是一如众说,借藏故宫二、三级传世或考古文物(Primitive Culture of Palace),它只可能是康文署“香港文化博物馆”的“模式”或“老翻板”,这也忠实反映“大陆老翻香港文化”是中国现代化过程的一部分。“大陆老翻香港”、“香港老翻大陆”也可以由今日的“文化模式”,慢慢地变成将来的“政治模式”...。
今日,香港人未想过要残酷的在故宫旧照打印出来的“老翻紫禁城”、“假故宫文化”(A Faked Palace Culture)中找回自己的文化根源。
“香港文化”淹死在“故宫文化”之下
事实上大国追梦不一定要打造“故宫馆”、像诺曼地登陆般惨烈的空降在文化区内。故宫文物可以借西九区外的“香港文物探知馆”或其它建物的躯壳来建馆,把故宫文化生产、文化释译的活动落区散播、开花散叶,和本土文化来个碰撞共融…。姑勿论如何,未经城市经济规划、科学检证真理、数据分析现实、仔细安排,便在文化区第一期(2022)、五年之内匆匆设立、草草建馆的故宫分馆 (第一间纽约古金汉艺术馆用了廿年筹备兴建;毕尔包古金汉艺术馆用了六年),势必和康文署的部分艺术博物馆彼此架构重叠、职能重覆,塘水滚塘鱼,互抢观众。假如西九参观人流增加了,全港文化博物馆、艺术中心、社区等展场变得一片死寂,人迹罕见,“香港文化”淹死在“故宫文化”之下,这会否是香港市民所乐见?
假若“故宫馆”的营运只是一如众说,借藏故宫二、三级传世或考古文物(Primitive Culture of Palace),它只可能是康文署“香港文化博物馆”的“模式”或“老翻板”,这也忠实反映“大陆老翻香港文化”是中国现代化过程的一部分。
金钱能为香港购买文化?
“文化”既不是一日之劳,故宫也不是一天之功。一个城市没有“故宫”不是大问题,没有自己的深层文化却是致命!兴建西九的前提意义是“激活文化”、“生产文化”,利用文化生产来让老化的城市更生,空降的“故宫馆”可以有这样的功能?创建香港文化设施,文化区的核心价值就在论述一个基本的概念,即是以香港话语来生产前瞻性、建基“香港文化”的“国际文化”!2003年文化委员会的《政策建议报告》,便建议“西九建设应巧妙地呈示科技带来的全球性影响”。如今西九便错置故宫文物,让公众进行“大国阅读”,在意义上甚至在打压“香港文化”!“中国文化”过往博大精深、将来能否持续发展,也不单是展示“故宫文化”,又或几件古玩书画便能草草了事。
百多年以来九间大学培育了几多位故宫学专家?香港没有底厚的“中国学”、“故宫学”研究,像选堂教授的汉学家少之又少、也相信无以为继……。“故宫文化”、“故宫专家”空降西九,香港将来也要买馆长、买专家,输入文化外劳。“故宫馆”将令香港人、文化界蒙羞!因为香港这购物天堂永远没有人才、文化可以出卖;相反,她只能“买文化”来炫耀财富、填补经济成功文化却彻底生败的精神黑洞!故宫馆或许能令港人加深对国家文物、中国文化的基础认知。但最大的问题仍是:香港人被政府及西九局,生吞活剥了一个用西九作为香港文化、自家艺术品牌再发展、再试验的机会。文化区看到的是“故宫视野”,“香港文化”的未来消失在深宫故事话语中。
三体三宫
艺政分立,政治绝不能沾上文化,政府高官当上西九局主席今天果然出事。如今国务院领导人一番好意,以香港为试炼起点,让故宫南下开枝散叶,此举也难免被理解为:一个原本多元化、前瞻性的艺术文化区,将回归为以“故宫馆”为核心的“一干”,做成今日文化结合政治的大中华形势:“三个地区,三个政体,三间故宫”!“一国”既有“两制”,“大树”也有“三枝”;“故宫馆”的积极意义在促进两岸三地、甚或世界“故宫文化”(巴黎罗浮宫、圣彼得堡冬宫、中国故宫……)的交流? 西九局当真有这种文化视野? 不会吧!不过一国既已凌驾两制,三宫六院,又何必多此一举?
“故宫馆”在现阶段似无法律基础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告,西九将在2022年建成“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用上“故宫”,“博物馆”,而不用“院”、“展览馆”或“展览中心”,这不单意味西九宫不是故宫博物院分院,它只是一个展示故宫文物的常设空间,否则法理上是不成立的!假如司长签署“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草约一事真的己筹备一年,未知这次安排是否和国家去年十二月才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五章『文物进出境』一条有所祗触?该章指出,一级可移动文物是由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审核及确定调拨方式出境。但当中并无条款提及,容许盛载国家“故宫文化/文物”,打着“故宫”和“博物馆”的招牌,可以长期合法地在中国境内外展览达一年或更长的时间 (法例只可延展一年)。
“故宫馆”在现阶段似无法律基础,而国务院总理今天虽然一锤定音,但笔者建议国家在半年后签署正式合约之前,必须对文物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订,以容许900件故宫一级可移动文物,合法地长期在香港特区“展”、“藏”或作其他文教公益、创意经济活动。故宫在港建馆,姑勿论特区政府高官有否违反西九局第十九条关于公众谘询的条例,即无视公众谘询参与、资讯发布、市民议会监察等机制,国务院亦应该依法施政,就国家文物法的相关约章,在半年内进行补遗式修订,否则“故宫馆”未必可以成立。
小结
特区政府急于在西九的第一期(2022)兴建“故宫馆”,反映港府高官对西九本地文化,尤其是M+、大型表演场地及其它文化设施的信心不足。“香港文化”的生产不可以急就章,也不要以为有了高入场率的“故宫馆”就误导公众文化区的基建/国民教育己经成功。国家要小心考虑的是“故宫馆”、“故宫文化”是否可以扩充建构为“奥运式”或“迪士尼乐园式”的想像。这种大型基建、主题乐园,必须视为国家及香港在亚太洲区内作竞争性发展的长远城市规划和仔细部署。
中港政府必考虑香港的文化及旅游基建是否承受得到?在什么时候(文化区第一期?第二期?)、什么地点配合“香港文化”作科学性、策略性推出,从而让西九文化区能持续发展? “故宫馆”应以何种主题公园或文化设施方式来促进经济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何建构“故宫文化”,又能保护“香港文化”、康文署博物馆、M+等设施有足够的入场观众和生存空间? 这一切都需要学术大数据支持;绝不应为故宫院长特区司长一两人的构思。城市总体规划应以大局观、科学观来研究部署;“故宫馆”实无必要以万多平方米,小小博物馆形式,急急空降、硬着陆在西九之地,成为少数高官政绩工程的报告表,甚或做成西九区内行政管理的架床叠屋、额外负担。
(作者曾任前西九谘询组织博物馆小组MAG成员;历任博物馆馆长、香港艺术发展局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席,曾担任香港文化博物馆及国家大剧院公共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