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的选举明显是温和对强硬,包容对撕裂的治港路线之争。」

2016年3月26日,林郑月娥以777票当选行政长官。
2016年3月26日,林郑月娥以777票当选行政长官。摄:陈朗熹/端传媒

林郑月娥,以比梁振英五年前的689票更高的777票,成功当选为下任的香港特首。这埸选举瞩目的地方,绝非只是个别候选人之争,更是中央对香港管治路线的一种公开表态。香港的特首选举,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小圈子”选举,只有被中央“钦点”的候选人才可以成功胜出。这次的选举结果及胜出的票数,意味着中央比五年前更坚定地支持现有的强硬治港路线。

林郑月娥由宣布参选的一刻开始,虽然她和梁振英的政策未必全然相同,但因作风同样强硬同,已被称为“CY 2.0”(即“梁振英2.0”),被视为现届政府治港路线的延续。相反,另一位同时受关注的候选人曾俊华,则代表另一条治港路线。即使他的政纲有提及23条立法,但整体来说,他和林郑月娥最大的分别,是立场温和,主张建立共识及修补撕裂、捍卫香港人眼中的核心价值。值得留意的是,曾俊华及林郑月娥两位候选人,在其他方面均十分相似。他们同是现届政府的问责高官,也是政务官(AO)出身,同是建制派的候选人,同样取得中央信任,和有相当的工作能力。在政治立场上,他们两者同样保守,均没有承诺会在任内推翻由人大常委会定出的8.31框架,为香港向中央争取真正的普选。

治港路线之争

所以,今次的选举明显是温和对强硬,包容对撕裂的治港路线之争。大部分的民意均走向曾俊华的一面,足以证明不少市民,特别是中产和专业人士,也厌倦了过去五年的分化与撕裂,希望社会能重回正轨,走向共融及和解。可惜,选举的结果却刚刚相反,使不少曾的支持者感到沮丧与失落。今次中央不惜在回归以来,首次在特首选举中逆民意而行,甘愿放弃一个深受市民支持的候选人,而挑选一个不受欢迎及极具争议的候选人为特首,给港人发放了一个十分清楚的信息。

由于北京治港的路线已被选定,很难期望香港的撕裂,可以在林郑月娥领导的政府下得以修补。虽然,她在当选后的演辞中,曾提及修补撕裂是她任内的重要工作,但时光倒流,五年前梁振英当选的一刻,他又何尝不是说过类似的说话?他指出在选举过后,再没有“梁营”和“唐营”之分,而只有一个“香港营”,但在他任内,香港却出现了自“六七暴动”以来,社会上最大的撕裂,并在2014年发生了“雨伞运动”的大型占领及抗争事件。

林郑月娥在选举期间的表现,相比当日的梁振英,更傲慢及更不近人情,包括曾拒绝落区或拒收请愿信。当一个候选人,在选举期间,一个理应最需要建立自己民望的时刻,也不愿意去改变一下自己的言论及行为,争取和自己立场不同的人士接受,实在很难相信,她会有动机在得到权力后,当自己已高高在上时,反而会变得更亲和。

在林郑月娥当选后的第二日,警方便逐步通知雨伞运动的发起人,他们会被正式起诉,这是现届政府给予反对他们的人士的一个明确警告。虽然同日亦有报导指出,在占领期间于旺角街头袭击市民的警司朱经纬,也有可能被起诉,但从之前的七警和曾健超案已看到,这种各打五十大板,而不是鼓励直接沟通,建立共识和共同价值的方式,对修补不同阵营的互信收效并不显著。而且,因新政府接收了不少现届政府的支持者,及它之前种下的种种恩恩怨怨,要达致理想的大和解,定必困难重重。

泛民团结港人移民?

不少泛民人士担心,曾俊华万一当选,会对香港的民主发展带来不少负面影响。由于他本身得到不少温和民主派人士的支持,他的当选只会令原来已经松散的泛民主派内部分裂加剧。他的个人魅力也足以使他当上一个仁慈独裁者(benevolent dictator),使香港重回有自由无民主的港英殖民地年代的政治神话,在中间共识政治下,减低民间对民主追求的迫切性。

这些忧虑,在林郑月娥当上特首后,便立即消失。拥有共同的“敌人”,往往是促成团结的强大力量。虽然面对改朝换代,但之前团结泛民的 ABC(Anyone But CY Leung)的口号相信依然适用,只是当中的 C,所代表的已由梁振英,变成了 Carrie Lam(林郑月娥的英文名)。林郑月娥出任特首,应有助团结泛民主派。

可是,另一方面,“曾俊华效应”亦为民主运动响起了警号。曾俊华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是他代表了昔日香港的价值,不少中产及温和派人士,甚至愿意暂时放下对民主的追求,而交换一个可以平稳过活、较人性化及以人为本的香港。所以,很多人认为,在今次选举中落败的并非只是曾俊华或胡国兴,还有香港,以至是现有既得利益集团以外的绝大多数香港人。在“输掉香港”的阴霾下,不排除有不少的香港人,会放弃过去积极发声的追求改革策略,变得心灰意冷,转至采取消极离开的策略,透过移民等方式远离香港。失去了这些有能力及对香港有归属感的成员,对香港及民主运动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损失。由此分析,林郑月娥有可能成为香港民主发展的双刃剑,最终的影响仍是未知之数。

香港是否仍然能够再经历五年的内耗与撕裂,而能保持其国际城市的地位,以及继续吸引有才华的香港人及来自四方八面的人才,选择留下来安居乐业,这才是香港现正面对的真正难题,及最使人担心的地方。

(黄伟豪,中文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