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中心的“贫民窟”:拼多多的低端产业链,该走向何方?
「对于那些消费能力不足的中低收入群体而言,近几年却鲜有电商出面满足他们的需求。拼多多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缺。」
李由 端传媒撰稿人
随着中国购物盛典“双11购物节”临近,各大电商平台的商家正在摩拳擦掌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但电商从业者“猫哥”,今年却并不在此之列。近期,他正在忙于集结商家集体起诉电商平台拼多多。
过去一年,猫哥经历了中国电商史上最严厉的打假行动。去年7月,猫哥入驻拼多多,4个月后在平台的一次例行抽检中,猫哥所销售的“劲霸男装皮衣”被品牌方劲霸男装公司出具的《鉴定报告》认定为假冒商品。根据平台规定,猫哥需要交纳涉假商品历史销售额十倍的赔付金——600万元给拼多多,否则拼多多平台有权冻结其在平台上的资金。
最终,猫哥因无力支付高昂的赔付金,其存在平台上的38万元资金被全盘冻结。而像猫哥一样的商家还有很多,他们聚集在一个名为“拼多多商家维权”的QQ群中,目前该群组已有1900余人。
拼多多从上市至今,已经历了100余天。这100天,拼多多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从纽交所上市到大量假货被曝光,从平台打假到商家维权,无一不牵动拼多多股价的涨跌。
2018年7月26日,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亮起了“纳斯达克欢迎拼多多”的字样,拼多多在NASDAQ上市。如今,其活跃买家数已经达到3.44亿,GMV (Gross Merchandise Volume,网站成交金额)达到2621亿元人民币,仅次于淘宝和京东。如果单从渗透率来看,拼多多已经超越京东成为了互联网界的“电商老二”。
网络上分析拼多多的文章数量激增,几乎所有互联网从业者都想知道拼多多成功背后的逻辑。但就在人们激烈地讨论着拼多多的成功秘诀时,一份报告浇灭了人们的热情。7月27日,天风证券用爬虫软件统计了拼多多近30个交易日发现,销售额排名前100的家电产品中,涉假商品销售额占到了总销售额的57.82%。
此后,越来越多拼多多假冒伪劣产品被媒体曝光出来。广州大石的山寨彩电业、河北的山寨日化业……一连串参与人数众多的制假售假行为,也被暴露在公众眼前。消费者和投资者都愤怒地谴责“拼多多,坑多多”,以至于拼多多的股价一度连续大跌27%。
8月2日,国家市场家督管理局网监司表示,将对拼多多介入调查。拼多多则迅速发表声明,表示将“继续努力提升打击假冒商品的水平和能力”。在中国经济下行背景下,对于部分消费者“知假买假”的行为,中国社会更是掀起了关于“消费降级”的全民探讨。
还未等拼多多平息消费者们的愤怒,另一头风波又起。拼多多部分商家因认为平台惩罚过于武断和严厉,开始向拼多多方面维权讨要说法。6月18日至20日,数十位商家聚集到拼多多上海总部,他们中的许多对拼多多冻结货款、要求他们缴纳罚款的打假措施表示质疑,甚至怀疑拼多多有以罚款牟利的嫌疑。
拼多多留给人们的还有一连串疑问,它为何在获得美誉之时又饱受质疑?它究竟是如何在底层中国之中运行自如,又在商业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被击中的“中低收入”群体
互联网上对拼多多的舆论质疑,没能影响河北人司胜凯的选择。他刚刚在拼多多上下单了一双印有耐克对勾的运动鞋。他说,这一决策过程大约花了15分钟:他需要一双便宜的运动鞋,经过搜索后,这双鞋出现了。售价39.9元,款式好看,最后作为一项附带福利:它还有个耐克对勾。这是司胜凯购物的惯常流程,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利用网络寻求价位低廉、性价比高的商品。
司胜凯对廉价货、山寨产品几乎没有思想压力,最大原因是他实在没有余钱去照顾人们口中的知识产权。现在,他在河南鹤壁市浚县一家商场入口处的空地摆摊,每月获得收入大约2500元左右。这样的工资如果要过得开心、健康,他必须小心翼翼地计算每一笔支出。
“我爱拼多多,省钱就是王道。当然土豪有钱可以任性,但像我们这些没钱的‘X丝’,只在乎价格,所以我喜欢拼多多”,他对端传媒说。
在他印象里,“山寨”这个词在数年前不仅没有贬义,甚至还有些炫耀的意味。“90年代后期,山寨手机来了,当时要买一部山寨手机,那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只能请人开后门或者专程找人从广东带,拿到手机还要在亲戚朋友面前炫耀一下,‘看!这是深圳华强北弄来的!’”
那时司胜凯刚工作,每个月仅有50元工资,只求吃饱穿暖就行。假冒伪劣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也没人会对此加以反对。相反,人们喜爱假货。
他记得,曾经有一段时间,国内掀起了“牛仔裤热”。有人在路边搭了地摊卖牛仔裤,歪歪扭扭的“苹果牌”字样、缝合处线头横生、卖家甚至说不出这货品产自哪里。但即便如此,前来抢购的人依旧络绎不绝。没有人在乎这些“细节”。
他认为,想让底层人民不买山寨货,要么就提高他们的收入,要么就提供更低价的品牌产品。比如现在,他因为有了“红米”手机,就已彻底抛弃了山寨手机。但像小米一样的公司还太少,因此他仍旧无法避免购买山寨产品,在品牌面前,性价比仍是他进行购物决策时的决定因素。
也正因如此,他质疑媒体过分夸大拼多多“游戏营销”的作用,“谁没事拿着钱去玩游戏?还不是图个便宜,至少是便宜在先社交在后。”而近期,企鹅智库和QuestMobile大数据近期发布的《拼多多用户研究报告》,似乎印证了司胜凯的说法。报告显示,拼多多用户中有52.7%习惯从“秒杀/特卖/清仓/免单”等区域进入购买,而从微信好友/群发来的链接中购买的仅有27.0%。
中国的贫困标准是每人每年2300元,以这个标准计算,到2016年为止,像这样挣扎在温饱线上群体在中国约有2.77亿,相当于两倍于日本人口的数量。
像司胜凯这样对价格敏感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的购物决策主要依据可支配收入来在市场中进行计算。2017年,司胜凯居住的鹤壁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519.7元,平均每月2376.6元,每月能用于消费的资金十分微薄。而如果纵观全国,会发现鹤壁市的居民收入状况已经不算差。
2018年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平均每月2164.5元;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32元,每月为1119.3元,大约是城镇居民的三分之一(36.9%),老少边穷地区的人实际收入水平更低。
根据苏宁金融研究院整理的数据,中国2016年20%的低收入者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528.7元,每月收入仅有460.7元。中国的贫困标准是每人每年2300元,以这个标准计算,到2016年为止,像这样挣扎在温饱线上群体在中国约有2.77亿,相当于两倍于日本人口的数量。
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指出,“目前20%的低收入者每月只有430多块钱,没钱消费。还有20%的中低收入平均每月不到一千块钱。这两个群体加一块是5.5亿人,这5.5亿人需要传统消费的,而不是新兴消费。”
虽然就大环境而言,人们用于食品以外消费的恩格尔系数正在快速下降,但不可否认的是追求性价比的中国人仍是大多数。然而,在关注性价比时,低收入群体也极有可能跌入假冒伪劣商品的陷阱。
一位拼多多消费者不久前在拼多多购买了一张9.9元的折叠沙发床,结果发现完全不能使用。她后悔地说,“要是我当时想想,9.9元能不能买到一张折叠沙发床就好了。”司胜凯也一样,几周前他花费100元在拼多多订购了辆自行车,准备以后骑车去卖货,但他发现拿到的包裹小了一号——商家给他寄来了一辆童车。
当然拼多多上并不只有低收入者,收入情况稍好的中等收入群体,同样也偏爱拼多多上的低价产品。但与低收入者稍有不同的是,他们热衷性价比的原因主要是“有钱不敢花”。
消费者孟婷即是如此。她的月收入为3000元,但由于每月需要拿出近2000元还“蚂蚁花呗”、信用卡和房贷。她需要在生活其他方面尽量节省,而拼多多的出现,为她提供了一个省钱的途径。
“我也想买品牌,但是现在没钱。还没到月末,我现在支付宝里就只有500块了”,她说。自从接触到拼多多,她决定诸如扫把、拖把等并不需要看中品牌的生活百货,一律在拼多多上购买。
德国保险公司安联(Allianz)在其最新的全球财富报告中显示,中国的家庭债务在2017年,已经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9.1%,创下了历史新高。而且这个数字过去十年间增加了近30个百分点,这样的增长在世界范围内也史无前例。
在2008-2018世界金融危机10周年之际,人们担忧如此高速增长的家庭负债率,是否会增加中国经济的脆弱性。但目前近距离的影响是,梦婷也开始加入拼多多的大军了。
拼多多的消费者,似乎反应着中国“中低消费者”的普遍心境,因为缺乏消费的能力和信心,他们正在利用互联网寻求高性价比的产品。
一周前,她以11.9元的价格在拼多多里买回了5斤中牟“扶贫蒜”,准备接下来的几个月慢慢吃。
孟婷的姐姐孟娴,同样是拼多多爱好者。正是她把孟婷带进拼多多的各大砍价群里。在很多人看来,她完全无需使用拼多多。她在所居住的城市广西,已经拥有房产,每个月以各种形式获得的收入大约5000元,但她依旧是拼多多的忠实拥护者。
她的女儿刚上小学,需要应付学费和各大培训班的开支;父母二人如今都已年过六旬,身体开始出现各种不适;在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小城,每个月需要拿出一笔不小的资金用于应酬,除此之外,她还有房贷在身。
因此每当看见拼多多上7.4元的垃圾袋,以及各类便宜的家居百货、食品零食时,孟娴还是会心动。她更多地选择将钱存在银行,以备不时之需,每月只拿出小部分钱用于消费。当然她也会遭遇假货,不久前她买了一双“蓝色真皮凉鞋”,但拿到手后皮鞋的裂纹让人难以忍受,“这个一看就知道不是真皮,但它只卖39.9,所以也就忍了”。
拼多多的消费者,似乎反应着中国“中低消费者”的普遍心境,因为缺乏消费的能力和信心,他们正在利用互联网寻求高性价比的产品。而另一边,拼多多恰好希望吸引到这批关注性价比的消费群体。
“消费降级”的中国,还是被忽略的“中低收入群体”?
在中国内地媒体《财经》对拼多多的采访中,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提到,“我们吸引的是追求高性价比的人群,他会买一个爱马仕的包,也会用9.9元买一箱芒果,这与他的消费能力没有关系。”
而在不少人看来,拼多多在“下沉市场”的成功,与中国的宏观经济有密切的关联。2017年,消费对整个中国大陆经济的贡献已经占到了60%,似乎越来越成为支撑GDP增长的重点。但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增速放缓,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2011年的17.1%,已经逐年下降到2018年1-8月份的9.3%。
因此,比起近年流行的热词“消费升级”或是“消费降级”,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似乎更倾向于支持其实中国“消费没有变”:在各种数据中,消费的比重之所以在GDP中增长,主要是由于中国的投资、出口下降造成的,但消费本身没有实质性增长。
过去五年,中国消费虽然对GDP的贡献由54.9%提高到58.8%,但实际上,消费增长率本身却没有大幅变化。消费对GDP增长拉动2016年为4.5%,相比2015年的4.1%而言变化不大。尤其是在投资、出口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消费增速曲线更显平稳。
马晓河和李培林都认为,中国当下消费增长乏力的最大因素,来自收入分配不平等。换句话说,即是低收入群体没有能力消费,中等收入群体不敢消费,而高收入群体不愿意消费,因为国内缺乏优质产品。
过去,为了满足高收入群体的需求,关注消费升级的电商平台越来越多,京东、天猫等平台也不断升级,提供优质的进口商品。在刚刚过去的618大促销中,今年跨境电商的成绩斐然: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网易考拉销售额均大幅上涨。
比起近年流行的热词“消费升级”或是“消费降级”,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似乎更倾向于支持其实中国“消费没有变”。
但在另一边,对于那些消费能力不足的低收入群体、不敢消费的中等收入群体而言,近几年却鲜有电商出面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可谓一片蓝海,而拼多多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缺。
黄峥自己也坦言,拼多多的成长是选对了方向,“我们关注的是中国最广大的老百姓,这和快手、头条的成长原因类似。”
被性价比捆绑的商家:“虚假交易”与假货横行
两个月前,司胜凯也成为了“淘宝拼多多打造爆款的核心秘密群”中的一员,他期待互联网能够改变自己生活所面临的窘境,与他一起的还有102位拼多多新手。
与司胜凯不同的是,在新手群中多数人已经在淘宝拥有店铺,秘密群的群主告诉端传媒,这种情况是拼多多卖家的常态。“目前来做拼多多的多数商家在淘宝也有店铺,他们通常都有一定的运营经验,哪里有流量就去哪里。”
近年来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淘宝日趋成熟,完善的系统、激烈的商家竞争,让卖家获得新客的成本大幅提高。一位叫“永恒”的卖家说,淘宝发展15年已经衍生出了多种运营推广方式,并且各种运营方式价位很高。但拼多多刚成立三年,主要只有两种玩法:一种是自然搜索推广,另一种是直通车推广,这两种推广方法上手更快,价格也更加便宜。“永恒”表示,目前他所经营的淘宝店铺运营成本,已经占到了商品价格的三分之一,这也是他加入拼多多的原因之一。
这也是司胜凯选择到拼多多卖货的原因:“各个平台就像一个个百货商场,别的都满了,柜台租金高,管理也严格,自然进入的都是大卖家了,新手机会很少。拼多多成立时间短还在招商阶段,给出的优惠条件多,大家起跑线差不多,淘宝已经跑得很远了,怎么追得上?”
拼多多的出现,无疑为司胜凯这样的中低收入者提供了一个晋升为中产的通道。拼多多卖家“艾玛”便是一个成功例子,她告诉端传媒,过去6个月她在拼多多的营业额超过100万,而两年以前,她不过是一个朝不保夕的大卖场童鞋店主。
当然,除了中低收入者,拼多多对任何一个想要寻求商机的卖家而言都有巨大诱惑。拼多多的总成交额(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成长之快令人咂舌,仅仅2年的功夫,就已经突破了1000亿元,相比之下,京东用了10年,淘宝用了5年。
由于拼多多上承载的消费者,主要是对价格极度敏感的、收入匮乏的中低收入群体,他们的存在基本定义了拼多多的游戏规则——“性价比”。
不少人认为,这是因为有诸多科技巨头对拼多多进行投资有关。比如,腾讯是拼多多的股东之一,它持有拼多多18.5%的股权。因此有人认为在“诱导分享”政策上,腾讯对拼多多显得特别宽容。
腾讯规定的诱导分享政策是指:通过外链或公众号消息等方式,强制或诱导用户将消息分享至朋友圈的行为。但在微信上,若是分享拼多多“砍价免费拿”、“助力享免单”或是“多多矿场”游戏小程序等页面,转发就几乎畅行无阻。虽然据《新京报》报导,2017年拼多多购买链接被微信封杀过1000多次,但这对于拥有3亿用户的拼多多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拼多多与腾讯之间“暧昧”的关系,激发了人们的商业想像力。一位网名叫“恶意”的商家告诉端传媒,“现在是朋友圈时代,拼多多通过朋友的朋友来推广,一变二、二变四,推广得既快又广。”
另一位网友“夜”则说,“微信有8亿高活跃度的用户,而淘宝只有4.7亿。微信是最基本的app,一个刚刚拥有智能手机的人一定会下载微信,但不一定会下载淘宝,也就是说拼多多有5亿用户以上的增长空间。”在消费疲软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寻找新增长点的商家,被拼多多巨大的流量所吸引。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部分商家,拼多多对他们来说则是一个清仓处理的平台,陈慧便是其中之一。陈慧是拼多多里一间玩具店的卖家,过去他一直是名淘宝电商,但近几年他的店铺堆货愈来愈严重,他向端传媒抱怨,“这两年玩具不好卖了,堆货堆得我怀疑人生。”他必须为滞销的产品找到出口。
过去他的清货方式是在淘宝做活动,如报天天特价进行甩卖,但多数时候甩卖未必奏效,他只能自己闷声亏钱。通常大企业还会去阿里巴巴1688批发店清货,但对于陈慧这样的小商家来说,1688运营维护的成本高、销量低,只能当做一个广告平台,并不能带动实质上的出清。因此得知拼多多有如此多优惠条件时,陈慧二话不说就加入了。
像陈慧这样利用拼多多来去库存的商家并不鲜见,实际上这是拼多多发家故事的一个重要部分。2017年,拼多多成立“助农联盟”,帮助贫困县临县枣农卖出去了2000吨滞销滩枣;不久前,全国大蒜涨价,不少人加入种蒜行业中,结果大蒜产量过剩蒜农开始出现滞销,今年4月全国蒜价爆跌59.11%。此时拼多多又在河南省中牟县开展“一起拼农货”项目,帮助农户贩卖滞销大蒜。结果反响良好,当天项目上线24小时就卖出了33万斤“扶贫蒜”。
此类成功事例,吸引到了陈慧这样希望去库存的商家。“拼多多用户基数大、需求大、价格极其敏感,价格越低就越有吸引力,通常只要价格足够低都有成为爆款的机会,基本上不愁销路。”陈慧说。
陈慧认为,由于拼多多上承载的消费者,主要是对价格极度敏感的、收入匮乏的中低收入群体,他们的存在基本定义了拼多多的游戏规则——“性价比”。虽然这给前来清仓的商家带来了机会,但也给正常销售的商家带来了挑战。后者必须贩卖价格足够低的产品,才能吸引到这些收入水平低的顾客。
“客单价”是商家群中经常被提到的一个词,这一指标本意是指每一个顾客平均购买商品的金额,拼多多官方十分重视对客单价的提高,他们认为客单价越高消费频率越高,就代表用户更加信任平台,根据拼多多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平台活跃买家数量已经达到3.436亿,而买家平均年消费额为762.8元,相较去年同期增长了98%。
但这一指标被不少商家误读为进货时选择的商品价格。“拼多多的消费群体都是2、3线城市的中低消费者,所以客单价高了很难卖出去,在拼多多上需要找客单价尽量低的货源,走量销售”,一位商家说。
多数商家只能在正规低价货品之外做打算:一是亏本甩卖,另一种方法则是滑向假冒伪劣商品或是玩弄规则。
价格低廉的消耗品被视为最适合在拼多多上销售的商品,但陈慧认为,商品价格低且质量好的货源其实非常难找,“在拼多多上卖真货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可以称得上得货源者得天下”。一位与他同做玩具的商人,因为拿到了更便宜的货品赚得盆满钵满,甚至出口海外,同行都羡慕不已。但是这是核心商业机密,其他人并不知道货源来自哪里。
也因此,多数商家只能在正规低价货品之外做打算:一是亏本甩卖,另一种方法则是滑向假冒伪劣商品或是玩弄规则。
“岛主”是一间马桶垫店铺的卖家,在拼多多上,成本是7.5元的马桶垫他买5.5元,亏本2元,目的是希望前期先冲销量。前期冲销的7万元是“岛主”的贷款,他打算等上了排名再调整价位。但这种冲销方式也为日后埋下了隐患,一旦货款被冻结他将会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
2017年1月,“岛主”的店铺遭遇拼多多冻结,保障金被扣押至今。“岛主”的盘算也被这次突如其来的遭遇打破。他曾多次找拼多多客服联系无果,目前正与拼多多周旋。
另一种冲销方式是刷单或是“直通车”,“直通车”是由拼多多提供、可以短时间内购买曝光率和增加排名的一种推广产品。这是一种正当的推广手段,但费用相对较高,“开车”5分钟需要100元车费,普通卖家难以承受。
于是,更多人会选择用刷单的方法进行推广。刷单可以简单理解为虚假交易,既通过虚假增加销售量的方式,来提升店铺排名,进而平台会将此商品推送给更多消费者。刷单是有风险的,它违反了平台“虚假发货”的规定。
在拼多多这一追逐低价的环境中,另一批商家则很容易则滑向假冒伪劣产品之列。对陈慧而言,在拼多多卖山寨产品没有道德负担,主要因为如果没有拿到低价货源,便很难在低价竞争中生存。因此卖假冒产品打擦边球,已经是拼多多商家中公开的秘密。
“有低价的正品,就有更低价的仿品,没办法。山寨好卖,毕竟是仿的利润更高。但做山寨风险也高,现在平台打击越来越严”,陈慧说。
根据天风证券浸提出具的研究报告显示,拼多多家电销售额排名前100的商品中,涉嫌假冒品牌的商品共有39个,销量占到前100商品的63.36%。在其他品类中,同样被爆出存在诸多假货,诸如“超熊”、“雷碧”、“粤利粤”、“小米新品”等山寨品牌,更是成了网络段子手口中的笑话。
拼多多的打假风波
高比例的假货引爆了舆论,拼多多不得不出面道歉,并表示痛下决心进行打假。
2018年8月22日,拼多多对平台商家展开了大规模地“双打行动”,即打击侵权和假冒产品。根据拼多多官方说明,8月2日至8月9日期间,拼多多强制关店1128家,下架商品近430万件,拦截疑似假冒商品链接超45万条。此举虽然安抚了公众舆论对拼多多假货的质疑,但打假本身又引发了新的风波。而事实上,在这次打假之前,拼多多就已经因为处罚而引起商家抗议。
无法冲量“双十一”的猫哥,就是早期拼多多上一间西服店的卖家,早在2017年12月17日晚上9点,他就收到了拼多多发来的站内信,说其存在涉假情况。
根据其入驻时与平台签署的《拼多多平台合作协议》,一旦商家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将采取下架相关商品、限制店铺账户资金等措施。如果不及时举证,拼多多还将处罚商家,要求其支付涉假商品历史销售额十倍的赔付金。对猫哥来说,就是600万元的巨额罚款。当天,猫哥店铺的账户,包括贷款、保证金、提现金额在内的38万元全部被冻结。
猫哥并不否认自己的在批发市场进口的尾货难辨真假,但他质疑,拼多多是否有权力私自判定和冻结商家的货款?另一个疑问是,如此高昂的罚款是否合理?
“拼多多不能私自判定和冻结,应该交给工商和派出所处理,由法院做出裁决。”他希望拼多多方面能够拿出执法证据,但却一直未能得到官方回复。2018年1月,他向长宁区法院提出诉讼。
“岛主”亦是如此,他于2016年入驻拼多多,2017年其店铺款项被冻结。他联系不上客服,也没有工作人员帮助处理。2018年1月,他向上海长宁区派出所报案无人受理,此后去上海市长宁区信访办递交材料,也未能得到回复。岛主只好召集其他被扣款的商家一起去拼多多讨要说法,他告诉端传媒,2018年1月到9月,他们一共去了拼多多总部四次,百人以上有两次,但每次都是扫兴而归。
7月2日,从上海维权回家后,岛主搭建了中国反拼多多联盟网,供商家向拼多多投诉维权,不久后网站就遭遇下线。
猫哥向端传媒出示了当日去拼多多维权的视频——6月18日这天,十余位商家身着“拼多多,欺骗消费者,还我血汗钱,非法冻结商家资金”的T恤,情绪激动地要求上楼与拼多多对峙,但他们一直被工作人员拦在楼下。
而就在当日,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上海召开了小范围记者会。据媒体报导,他当天并未提到维权商家的信息,只表示“背后有人放大了拼多多近期的负面”。
拼多多参考的,则是新加坡政府的治理经验,用“严刑峻法”将售假商家拦在门外,绝不姑息。但在商家看来,拼多多的部分规则过于武断和“冷血”。
事实上,拼多多维权商家在过去一年已经越来越多。在QQ中搜索“拼多多商家维权群”,会发现大大小小的群共有59个,其中进千人的群有4个。在有些群中,人们以处罚原因“被坑2万”、“被坑3万”为群暱称进行交流,互吐苦水。
但拼多多方面对猫哥的说法表示并不赞同。拼多多官方回复端传媒,其假一罚十的赔付规则得到了《合同法》、《民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支撑,并且在不少类似诉讼中被审理法院认定有效。
在某些商家看来,拼多多的打假政策近乎于“霸王条款”。比如,它的假一罚十,不是指假一单罚十单,而是假一单要罚历史总销售额的10倍;再比如,他们的劣一赔三,不是一个坏产品赔三个好产品,而是发现坏产品,则需要罚款商品抽检之前9个月销售额的三倍。拼多多官方本身也承认,这可能是电商行业中最严的标准。
除假冒伪劣以外,“虚假发货”作为对刷单的惩罚,也饱受争议。该条款要求,商家在处理订单后24小时内必须更新物流信息,如果未能更新便被算作虚假发货,如果有超过5%的订单均为“虚假发货”,当天所有订单都要罚款。
拼多多官方认为,这些规则是借鉴了MIT教授奥夫雷帕克和马歇尔·埃尔斯泰恩“平台型企业需要学习政府治理的经验”的观点,而拼多多参考的,则是新加坡政府的治理经验,用“严刑峻法”将售假商家拦在门外,绝不姑息。
但在商家看来,拼多多的部分规则过于武断和“冷血”。比如虚假发货规则,既没有考虑节假日快递放假,也没有考虑到促销活动期间订单暴增的情况。即使是“双十一”这样的日子,规定也照常执行,没有调整。很多时候,因为快递公司未能及时扫描快递,商家便会被罚。
猫哥表示,在过去几年,注册拼多多卖家整个过程不需要授权书、不需要资质。标题、价格可以随意填写,48小时审核也能轻松通过。很多商家甚至没有留意,自己一个简单的按键动作,已经签下了包括《拼多多发货规则》、《拼多多保证金规则》、《拼多多售后规则》、《拼多多假货处理规则》、《拼多多描述不符处理规则》在内的多达17项条款的《平台合作协议》。
据猫哥的说法,过去宽松的入驻条件让大量商家涌入,也增强了商家售卖问题商品的“信心”。不少商家向亲朋好友借钱或是贷款,增加仓储、亏本售卖,打算先用销量把店铺排名提高,再另行调整价格。结果突如其来的平台整顿,让许多商家被罚得血本无归。
“当时好多人(前去维权的商家)想去自杀和杀人的,我们都是劝阻了”,他说。猫哥并不知道,现在有多少商家遭到冻结款项。但据他所说,他目前接触过的维权商家被冻结的款项加起来已经超过千万,其中不少是商家的借款和贷款。
由于严打,如今他们在传媒、法律乃至道德上都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到最后可能只有用血来诉说了”,猫哥说。
而就此一点,拼多多方面也显得颇为委屈,“拼多多的价值观里,永远将消费者放在第一位。作为一个平台,永远是一个生态体系,终究是通过商户服务消费者。所以,商家最终的利益,也是消费者的利益。拼多多在这点上非常明确,就是以消费者为重心。”拼多多官方希望商家能够理性维权,通过司法程序主张自己的权益。
而在维权商家看来,通过司法维权是一个“既浪费钱又没有结果”的事情,由于法律赋予了拼多多自治权,因此只要签订了协议,商家就有义务完全履行协议,但协议是否得当,却并不在法律考量的重点范围之内。
陈慧并未遭到拼多多冻结款项,他更多地是关心严厉打假后的结果:“所有商家都在追逐低价,因为拼多多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就是这样。拼多多如果要严厉打假,低价商品难以维持,中低消费者也会流失,也就不会再有‘3亿人都在用’这样的说法了”。
“不良竞争”的低端制造业,该走向何方?
“又一个平台不能卖东西了,你说互联网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吗?”
国内电商平台拼多多“双打行动”后,在大石伟讯商业城中,叶老板的日常从“开店卖货”变成了“开店喝茶”,而他所经营的档口也跟拼多多的股价一起,经历了一场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
“一个月前,每天来找我的人多到我电话都接不过来,现在呢,你看见有人过来吗?政府还说我的东西是洋垃圾,要打击。我感觉这行快做不下去了,看看有什么其他好做的行业,准备做别的了。”
这是一个寻常周四的下午,以往这个时候,大石村伟讯电子城内询问、调货、运货的人络绎不绝,而现在却难掩其萧瑟的景象——多数档口大门紧闭,开门的档口也仅供老板们喝茶诉苦而已,鲜有人过来谈生意。老板们三三两两地围坐在档口门边的茶几旁,唉声叹气地谋划未来。
在拼多多开展“双打行动”后,大石作为拼多多上电视品类制假售假的重镇,还遭遇了地方执法部门的打击。据报导,8月13日至17日之间,广州市番禺区执法部门召集了280余人,展开了为期一周的清查行动,查处企业15家,并通过断水、断电等方法处理了19家违法商贩。
不过,这种规模的打击放在大石只是杯水车薪,叶老板告诉端传媒,“这种事情经历得多了,现在只是为了避避风口把门关起来生产而已。整个大石的外来人口都在做这个产业,要打击怎么打击得完?”
大石,总人口约13.5万人,外来人口却有8.1万。20世纪90年代初,大石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富丽电子城,聚集了300多家商铺。他们一方面帮国外、台湾等地的品牌代工,另一方面也自主生产小品牌,满足国内外低端市场的需求。
随着产业不断发展,人们跟着熟人亲戚来到此地,结成小作坊,而他们生产的,则是被外人戏称为 “山寨机”的产品。目前大石的山寨平板产业已经日渐成熟,不少商家认为,这不仅吸引来了许多国外卖家,也为大石的经济带来了漂亮的数据。2017年,大石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08.17亿元,在整个番禺区排名第二。
叶老板们所在的大石镇大涌路大山工业区,从来不是一个安静的地方。过去,已经有不少报导指出,这里山寨产品横行,电镀厂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市政排水管道,工厂中排气扇关停时酸雾弥漫。
但这些问题并不妨碍大石每年吸引来不同肤色的商家,以及带来大量的收入。非洲、印度、乃至欧洲等国家的彩电经销商慕名而来,因为只有这里能以最便宜的价钱,最方便地拿到任何想要的元器件。在商家们看来,正是这些微小的山寨交易,支撑着大石在番禺区排名第二的数据表现。因此他们并不担心执法部门的突袭,“一阵风后就过了”,一位商家说。
在大石,制造山寨电视几乎没有任何门槛。一位刚刚加入彩电业的年轻人陈志,告诉端传媒,“壳子是一个工厂做的,线材、遥控器,都是有不同工厂做的。你要想整机,一个档口就能帮你把元器件配齐,回家拿线把那些元器件连起来,一台电视就组装好了。如果你不想出门,那发一个微信,让档口给你送来就行。任何想要组装都可以,等货来了就在微信上付钱就行。”
也因为装配简单,每当每当彩电业的商机出现,人们就络绎不绝地从各地赶来大石。上一次高峰,正是拼多多兴起之时。
此时,拼多多的巨大流量和方便的入驻政策,成了最好的销售平台,许多渴望寻找商机的制造商都加入进来。正如拼多多官方所言,“拼购”模式能够帮互助商家聚集海量订单,这一模式让商家得以越过中间商直接发货,这样大幅节省了层层物流和分销产生的成本,这也是吸引制造商的关键要素之一。
中国的需求结构出现了问题。一方面贫富差距加剧,没钱的人想消费,有钱的人没有优质产品可以消费;另一方面,“公共投资主体、生产投资主体拿钱太多,公共投资用于生产的资源太多,挤压了消费空间。”
但是不久后,人们感到事情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容易。
叶老板告诉端传媒,拼多多上,一台电视的单价可以低至340元,拼单价格为328元。但实际上340元已经接近成本价,以该价格销售企业本来已经无利可图,如果再以328元卖出,只有从原材料上去省,才能有所获利。
“拼团降价,其实是不存在的。像彩电这个行业已经没有什么利润可赚了,还可以去哪里给你降?不就只能在元器件上下功夫吗?能便宜的就尽量采购便宜的东西,至于质量就先不管了。 在拼多多的机制之下,我们只有一步步后退”,一位拼多多商家说。
更糟的是,由于商家们竞相压价,整个行业也无奈需要去迎合低廉的售价。这在一些商家看来,是不良竞争,会影响整个彩电领域的业态。
制造商刘勇是拼多多坚定的反对者之一,当问起他对拼多多的看法时,他甚至有些气愤,“拼多多把价格做低了,我们的价格也要跟著走。以前挣10块的东西,现在只挣5毛,怎么活?公司是需要有利润点支撑才能够持续发展的,现在拼多多搞拼团,利润点破了,企业拿什么进行设备更新、人员培养、招聘工程师?企业是需要开发新产品来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没有钱去投入去研发新产品,不就是等死吗?”
不过,这样的恶性竞争在拼多多与政府的双重处罚中终止了。8月,拼多多与大石政府双重打假,大石的低端制造商们遭遇重创。他们有的资金被拼多多冻结,有的则被执法部门查处。以往繁闹的平板电器销售制造街大涌路,瞬间变得安静起来。
到如今,中国经济连续23个季度下行,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认为,这与经济结构不合理有关,他认为,是中国的需求结构出现了问题。一方面贫富差距加剧,没钱的人想消费,有钱的人没有优质产品可以消费;另一方面,“公共投资主体、生产投资主体拿钱太多,公共投资用于生产的资源太多,挤压了消费空间。”
而中国本身鼓励模仿式创新、逆向工程(对市场上某种产品,分析后制作出功能相近但是又不完全一样的产品)。这种鼓励,很容易就滑向了低端山寨产品。马晓河认为,这造成了中低端产业产能过剩,“当国内需求不足,国外出口下降的时候,出现了严重过剩。当前中国的市场出清不了,可以缓解库存,但出清不了”。他认为,无法出清的原因,一方面是市场上消费需求弱,另一方面则是各级地方政府大办中低产业造成。
尽管扶植中小型工厂改造升级,也是拼多多的愿景之一,他们希望通大数据分析出的市场优势和用户喜好,以便能够帮助指导工厂生产,优化制造业的生产周期;但这一愿景对于叶老板们而言,实在太过遥远。当下他们仍在焦虑着产品的出路——在拼多多快速打假和提升平台质量同时,大石的山寨工厂仍在闭门生产。
除了拼多多,他们还有许多渠道可以将这些低价的商品,卖给川西、东南亚、非洲乃至全世界的低收入者。当然,他们还满心期待着,下一个能够承载中低消费者和低端产业的“拼多多”出现。
(李由,端传媒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