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热化的台湾地方选举,那个用“蜂蜜柠檬”跑出热度的吴蕚洋
「这或许是一个只有台湾这个华人社会,不是中国大陆、不是香港、也不是新加坡,才会产生的角色。」
徐和谦
编按:台湾地方选举在即,各路候选人的交锋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但11月10日台北市长选举电视辩论会中,五名候选人里最引起“话题”的,却是无党籍候选人吴蕚洋。这位满头银发的候选人,在辩论中关于市政的观点并不突出,却因为不断推销“蜂蜜柠檬”、且在辩论结束前高唱老歌《爱江山更爱美人》,而一时间刮起无厘头热潮。旅京台湾人徐和谦,在Facebook上就此发文回忆“父辈”作风,提供了一种观看此事的视角。端传媒获授权转载此文,与读者分享。
在远在1800公里外的北京,两天来,脑子里被“人间短短几个秋”洗脑无数遍。夜里,我坐在餐桌电脑前,和身边的方老师解释为什么吴蕚洋这样的人,可以瞬间激起整个网络上台湾年轻人的无厘头共鸣狂潮。
很简单,这个人就像小丸子里的小玉爸爸一样,是一个我们这代人太熟悉不过的某种父执辈典型。在每个人的各类叔叔伯伯和老师中,或许都有几个这样的人,随和、腼腆、顺服、温润,喜欢絮絮叨叨某些自己信奉且相信也能对别人好的小道理,我们这些做晚辈的通常不听,或礼貌地一笑置之。
然而,他们中间的某些人,却偶尔也会像吴大叔一样,在年华丰满,估计也已温饱无忧之际,狠掷一笔注定要亏的钱,任性地站上冒险的舞台,展现一番原本可能要遭到群嘲的演出。
大家都笑了。然而他却没有变成纯然的笑料。我们想起了我们亲友中的一部份长辈,想起了那些孜孜矻矻、台湾第一代穿著西装打著领带,铺垫起岛屿经济脉动和今日大多数物质基础的中产阶级上班族。他们的品味和言语构成了台湾今日中老年中产阶层的主色调,不故作菁英范,也不以追逐民粹喊爽的草根语言为尚。他们不会被主流媒体仰视,也不会成为底层黎民的代言人,他们就是我们生活的背景,是我们青春之歌的节拍器,是一大部份七八年级台湾人安稳成长的基石。三十多年来,他在网格化的社会结构里,安分低调朴实地做好自己的那份工作,直到职业生涯结果秋实之际,才突然惊天一跃,不醉不罢休。
我们身边的这些父执辈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突然动念选市长。但是如小小烟火般的梦想爆发,还是越来越频繁地在现年五六十岁的这辈台湾老中产阶级身上发生:突然宣布要骑脚踏车环岛一圈、要跟朋友们去爬玉山、要捐钱在某个雨林种一百棵树、或发心去某些宗教性的社会事业机构当志工、或受弥勒佛启发要向世人推广蜂蜜柠檬,不一而足。晚辈们或不理解,但也仍欣慰至少他们不准备只在麻将桌上度过开始到来的晚年。
这或许是一个只有台湾这个华人社会,不是中国大陆、不是香港、也不是新加坡,才会产生的角色。他的诚恳自酿成一种诙谐,他的从容则反映了夸大的政客表演幕后台湾社会真实人们的台风。认真将每一个咬字发准的本省腔国语,是半个多世纪来台湾本土子弟和大陆性制度规训调和妥协的映照:无意间最让我动容的是,在后续不断源源而出的remix版本中,出现的都是各类有一点乐器专长但又非职业的音乐爱好者,这一批从小有机会习得电子琴、打击乐、双簧管、小提琴的台湾七八年级世代,恰好就是吴蕚洋那辈人所打造的物质基础所浇灌出来的音符。
而这样拿首都市长选举作为贩卖个人理念舞台的突兀事迹,在华人社会中,只能发生在台湾。而明明一场突兀的政治表态,却因制度的保障加上各类网民的投入再制,在网络上不断扩散,终成为某种能量温煦的小狂欢,这也是很有台湾特色的一件事情。
在过往的选举中,吴蕚洋这个世代的人,往往被作为“世代正义”声讨的对象,这次网友们却似乎手下留情。顺水推舟地,我在心里作了这样一个判断:除去网络热潮的部分,年轻人对一大片父执辈候选人的“出格”言行表现出的这一点“同理”乃至于“衍绎”,是否能最友善地解读为,某种世代斗争的“杀伐”能量已歇,世代和解共同面对岛屿困局的节奏已到?
在选前最后的这十余天,吴蕚洋莫名其妙地成为了一个偶然事件,一些原本不想投票的人,或许会因为他而出门投票:一些原本想随便投给某个人的非强意志选民,可能也会因为说不清理由的原因把章盖到他的名字上。选票的流动和重新集中,有没有可能改变台北市长选举的结果?很可能会有那么些。Every one matters, Every vote counts,或许会是吴蕚洋给台北这个原本悬念不大的战场意外带来的礼物。
(徐和谦,旅京台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