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象分析】中共最高领导人首次五四讲话:习五四,“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提出
「随着文革落幕,“毛泽东时代的青年”退出了党报版面。沉寂40多年后,“新时代中国青年”腾空而出。这一代的青年,未来又将如何?」
魏轶
习近平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讲话,是中共建政以来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发表五四讲话,也是1979年至今“五四”“逢十”时节领导人讲话中最长的一份(7200多字)。有评论指报告有意淡化“民主科学”,强调“爱国主义”。
在笔者看来,“爱国”固然是讲话重要主题之一,但习这次讲话更重要的着力点,在于提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这一定义,宣告将青年力量和青年教育纳入其于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为规训青年群体完善理论标准,使“新时代”思想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大容器。
“新时代中国青年”,即“习时代中国青年”。它与毛时代的话语体系共鸣,展现万朵葵花向太阳的图景。
“五四精神的核心”流变
习在阐述“五四”意义时称:“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这一表述,最早出现于199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胡锦涛的“五四”80周年讲话。原文为:“五四运动也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在当时,爱国,首先是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胡的讲话刊登在当年5月5日的《人民日报》(简称“人日”)上。这也是 《人民日报》自创刊以来第二次有文章提到“五四精神的核心”——第一次是1989年“五四”70周年纪念,一篇题为《在又一个历史转折点上》的文章,作者“季言志”是人日评论员化名,取“纪念亦言志”之意。文中将五四定义为以“启蒙”为底色的“爱国运动”,称“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但这一表述此后再未出现。
2009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发表的“五四”纪念讲话没有具体阐述“五四精神的核心”,但提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希望当代青年进一步弘扬五四精神,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意义相似。
习五四,“青年”重现
习在讲话中提及18次“爱国”,但有一个表述,在此前领导人讲话中从未出现过,即“新时代中国青年”。它出现了22次。
习在讲话中提及18次“爱国”,相对李、胡过去讲话,频率有所增加。但有一个表述,在此前领导人讲话中从未出现过,即“新时代中国青年”。它在习本次讲话中出现了22次。
在《人民日报》上,“新时代中国青年”也是一个新词,至5月5日出现过16次(查重后)。习的讲话,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第一次进入官方话语,且被赋予充分内涵。“新时代”即 “习近平新时代”,“新时代中国青年”即“习时代中国青年”。
这与一个消失了40年的词组有惊人的相似性:毛泽东时代的青年。在《人民日报》上搜索该词,可以看到1950年至1978年间有如下表述:
“我们是毛泽东时代的青年,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毕生的战斗任务,也是我们最大的理想。”
“毛泽东时代的青年应当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只要国家需要,就应毫不犹疑地服从。”
“我们是毛泽东时代的青年,我们的颜色永远鲜红!”
50至70年代,从抗美援朝到上山下乡,无数中国青年怀着对毛的“无限热爱、无限忠诚”,不仅“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努力把毛泽东思想学到手,做毛主席的好学生”,更“手捧革命宝书,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做“百花中的一枝,共产主义的一员”。
“毛泽东时代的青年”的造句在那个时代相当普遍,以至于近代语言学者吕叔湘在《语法修辞讲话》里举例“所”的病句时,都用了“是毛泽东时代的青年所最要不得的态度”这样一句话。
最早使用这一词组的是中国大陆最高学府的学生: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全体学生11月寄信《人民日报》宣誓“志愿赴朝支援朝鲜人民”时,称自己为“光荣的毛泽东时代的青年”。不过早在这一年的“五一”,毛已将“毛主席万岁”加入了劳动节口号。
“凑巧”的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提法也由高校发端。2017年10月召开的十九大刚刚正式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写入党章。半个月后,南开大学和人民大学的学生“学习十九大精神”上了党报,首次将新时代和中国青年结合讨论:“新的时代,青年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努力践行一名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当肩负的使命和担当。” 11月,《人民日报》上一篇关于世界青年学生联欢节的报导提到,中国代表团“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动人风采”,是该词组正式进入官方语汇。
无论是“毛时代青年”还是“习时代青年”,似乎都赶上了最好的时代。毛时代的青年感到“无尚幸福”,习主席说,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
对比毛青年,习青年要符合怎样的理论标准?
习在演讲中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那么在他眼中,什么样的青年才是“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的呢?
“小我”与“大我”
习在演讲中提到:“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小我”与“大我”的对比,令人想起文革期间的道德楷模。其中最突出的雷锋,在习的演讲中也有提及,称他为22岁的“青年英雄”。另有一位到黑龙江插队的上海青年金训华,在他的日记里这样写:“一人红,红一点;大家红,红一片。这句话说出了一个革命者要革命,就必须团结广大革命群众……一个革命者,毛泽东时代的青年,就必须做百花中的一枝,共产主义的一员。”20岁的金在1969年为了抢救两根人民公社的电线杆而溺水身亡,成为“革命青年的榜样”。
毛时代,为国家牺牲青春甚至生命的情况比比皆是。1951年7月16日《人民日报》的读者来信中,连基督教河南教区的主教也鼓励自己的儿女参加军事干部学校,体会到“毛泽东时代的青年,最可靠、最光荣、最幸福的前途,乃是为人民、为祖国服务。”
而在今天,倡导“把小我融入大我”,拒绝“孤芳自赏”,是否意味着延续毛时代的主张,命令青年把个人目标置于党和国家的目标之后?习认为,不以祖国利益为信念的中国青年,“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
“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
习在演讲中尤其强调“砥砺奋斗”:“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这与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的”说法异曲同工。1973年的人民日报,就以40名从唐山到河北遵化县开荒的知识青年为例,讲述了“毛泽东时代的青年”如何“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把荒村建设成“富饶兴旺的社会主义新山庄”的故事。
新时代的奋斗故事是怎样的?5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一篇题为《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的报导,给习的演讲下了最鲜活的注脚。国家电网抢修故障的员工、24小时值班的地震震情监测员、贵州国家天文台FAST望远镜的建设人员——在五一期间“996”甚至“24/7”不间断工作的青年一线员工,是习强调“砥砺奋斗”的对象。
习还第一次将“奋斗”与五四相联系:“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永久奋斗”一词来自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讲演时对当时青年运动传统的理解,此时仍在抗战期间,毛在文中说:“永久奋斗,就是要奋斗到死。”
这一表述自2017年11月开始持续出现在《人民日报》上。此次习提出“永久奋斗”的传统始于“五四”,似乎是在将“五四精神”重新锚定,试图打通其与共和国未来相承接的经脉。
“听党话,跟党走”
“五四”是一场“爱国革命运动”,这是中共建国后一以贯之的叙述。而习将“爱国”这一主题提升到了新高度:“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在李长春、胡锦涛等前任领导人的“逢十”五四讲话中,“爱国”虽然是经常出现的字眼,但并没有作为要求青年的标准独立出现。(李、胡讲话参见注1)
将“热爱伟大祖国”设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标准之一,也有前兆。习在2018年五四访问北京大学时,已经提出给青年的四条要求,第一条就是“爱国”。
什么是爱国?习给出的答案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习青年的这些特质,当年毛的青年也有:“坚决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是文革期间红卫兵们耳熟能详的口号。
毛的时代,青年们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革命”、“摆脱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精神枷锁”、“建造社会主义的高楼大厦”;今天,社会主义的高楼大厦已经建成,而“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停留在教科书里的概念,习为青年们定下的目标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无论目标是什么,其目的都是规训青年,使之成为以“积极”、“正确”的方式投身社会发展的劳动力。在毛的时代,理论学习和劳动是规训的手段。1964年9月17日的《人民日报》上,安徽的一名知青在学习农垦后说“经过劳动教育,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才逐步一致起来——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参加体力劳动。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毛泽东时代的青年,才能把老一辈的革命接力棒接过来。”而今天,习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
时代毕竟不同。毛的时代,个人崇拜盛行,青年们对于“毛泽东时代的青年”的称呼张开双臂,感到的“幸福”发自内心。当年人民日报上提及“毛青年”的文章,除了几篇来自郭沫若和蒋南翔等文人学者,大部分都是青年们的自述。而今天的“新时代中国青年”,是一个由最高领导人提出的官方概念,其影响力几何,尚待观察。也许正因如此,习提出要将青年培养提升到“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高度,要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方方面面都予以照顾。
不过最起码,领导人的讲话激起了中国高校一位研究生的共鸣。这名学生在第二天的《人民日报》上表示:“对我们这代青年而言,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就是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坚决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把树立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统一起来,把青春写在中国大地上。”
毛时代的青年成了“破四旧”、“打倒一切”的红卫兵,其中不少人最终上山下乡,在田间地头蹉跎了青春岁月。但随着文革落幕,“毛泽东时代的青年”退出了党报版面。沉寂40多年后,“新时代中国青年”腾空而出。这一代的青年,未来又将如何?
(魏轶,自由撰稿人)
注1:胡锦涛1999年五四80年纪念讲话:要坚定理想,服务人民。要深入群众,投身实践。要勤奋学习,勇于创造。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
李长春2009年五四90年纪念讲话:要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要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努力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要勤奋刻苦学习,努力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合格建设者。要勇于开拓创新,努力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积极推动者。要注重道德修养,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践行者。
参考资料: 1.人民日报资料库 2.联合早报 《中共五四运动逢十周年纪念概览》 3.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9年5月4日) 5. 胡锦涛在五四运动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999年5月4日) 6. 赵紫阳:在建设和改革的新时代进一步发扬五四精神──在首都青年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7. 华国锋在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8.毛泽东《永久奋斗》 9.何方:延安整风与个人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