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力与民众党大多数时候确实分裂了蔡英文支持者的选票,但⋯⋯」

2020年1月9日,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在板桥为参选立委的党友助选。
2020年1月9日,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在板桥为参选立委的党友助选。摄:林振东/端传媒

大党和小党之间的竞合关系,一向都是民主国家政党政治的主要观察重点之一。在台湾,“总统投绿,区域立委投蓝”这种“分裂投票”,似乎见怪不怪;然而选后,选民仍然会面临这样的意见分歧:大党支持者认为小党不以大局为重,明明选不上却刻意瓜分票源,导致大党候选人落选;小党支持者认为大党参选人自己不争气,选票被瓜分还怪人。

在2020台湾大选中,被民进党支持者认为“分票”的小党是“时代力量”(简称时力),与台湾民众党(简称民众党),甚至不少民进党支持者在选举后“出征”被认为是“搅局”的小党参选人。网路上也不乏透过民进党与时代力量(或民众党)在各投开票所得票率的相关系数与散布图,讨论到底谁分到了谁的票。

但这类分析图都仅止于总体层次上的相关性(例:蔡英文得票越高的地区、时力立委得票也越高),并不能直接推论到个人的投票行为(例:投给蔡英文的人也比较可能投给时力立委)。

本文透过“跨层次推论方法”,直接从总体层次资料推论出个体的投票行为,试图解开政党票与各地区域立委“分裂投票之谜”。本研究发现:时力与民众党大多数时候确实分裂了蔡英文支持者的选票,但在区域立委方面并非大党支持者所以为的、“完全”输在第三势力的“搅局”。

2019年1月8日,基进党在台北万华区展开拉票活动。

2019年1月8日,基进党在台北万华区展开拉票活动。摄:林振东/端传媒

小党难题:杜瓦杰法则

必须首先检视小党(尤其顺利取得席次的民众党及时力)目前相于大党的得票实力如何。

台湾从2008年开始采用“单一选区两票制”的选举制度,选民一票投给人(区域立委,一共73席。另有六席原住民立委,分成两个选区各选三人,选制是SNTV单记投票制,一人投一票),一票投给党(政党比例代表制,一共34席)。这一改制源于台湾改变千疮百孔的旧制度的刚需,增加了不少适合台湾的制度设计,但是其实施以来也被认为反复验证了“杜瓦杰法则”(Duverger’s Law),对小党生存不利:

“单一选区简单多数决”倾向于造成两党的对决,因为只有大党才有能力取得多数(甚至是过半)的选票,所以选民不会把票浪费在没有当选希望的小党身上,而是会进行“策略投票”,把票投给两大党当中比较不讨厌的那一个,以防止最讨厌的那位当选,最后结果就是稳定了“两党制”的现象。

在这一效应下,小党在“区域立委”方面几乎难有突破,为取得国会席次,只能抢攻“政党票”的部份。

2016年只有4位非大党候选人赢得区域立委选举,分别是时代力量的黄国昌、林昶佐以及洪慈庸,另外有赵正宇(唯一的无党籍,但他加入民进党团运作)。这几位都是在民进党不提名礼让小党、以及动员民进党基层组织帮忙之下的结果。

2020大选有5位非大党候选人赢得区域立委:赵正宇、林昶佐(已退出时力,无党籍)、陈柏惟(基进党,获得民进党助选)、傅崐萁(无党籍,但实际上以及自我认定方面都是国民党)、苏震清(实际上是民进党籍,但因提名过程争议而改以无党籍参选)。花莲傅崐萁是无党籍的前花莲县长,坐拥强大的地方势力,在国民党有提名的情况下仍有国民党人帮傅助选,因此情况较为特殊,本文暂不讨论。但除他之外,这一结果再次证实了“杜瓦杰法则”。

不过,即使小党当选机率不高,在选战中依然可策略性影响大党选情。如民众党党主席柯文哲选前放言,民众党的区域提名策略,是追求“使人不当选”,如此一来可以增加该党的影响力,以要求与大党合作。 . 这样的策略是否真的能成功?2020大选后,小党又会如何影响台湾政治议程的发展?对此,我们必须首先检视小党(尤其顺利取得席次的民众党及时力)目前相于大党的得票实力如何。

2020年1月8日,时代力量在新竹街口定点拜票。

2020年1月8日,时代力量在新竹街口定点拜票。摄:林振东/端传媒

跨层次推论:用总体资料估计个人行为

首先我们来看总统票和政党票的分裂投票情形。我们使用的是“跨层次推论”(生态推论, Ecological Inference)的技术。这是由于目前我们能取得的资料是投开票的整体资料,但并没有“个人投票行为”这样的个体资料。

一般而言,整体资料不能推论个体的行为,因为会导致“区位谬误”的问题。但“跨层次推论”是在一些前提假设下,可以“推论”个人在总统票与政党票上的投票行为。

作者提醒,跨层次分析是一种“推论”,推出来的数值是理论值。但在真实选举中,干扰因子很多,可能造成估计不准确。本文在政党票分析部分有附上纪录有个体资料的民调结果来做对比,显示本文推论有一定准确度。

跨层次分析在数量及变数类别数上有其限制,过于复杂会导致无法准确估计出结果。

跨层次分析的过程涉及大量的电脑模拟,17226个投开票所需要数小时的计算时间,因此我们考量投开票所的人口后,随机抽取1000个投开票所代表母体进行分析。重复了数十次抽样,确认结果皆一致。

因此我们将总统票部分简化为泛蓝与泛绿阵营,泛蓝包含韩国瑜及宋楚瑜,泛绿代表蔡英文。政党票部分仅分析四个有进入国会的政党:国民党、民进党、时代力量、台湾民众党。区域立委只讨论到第三高票的候选人,其余政党候选人得票忽略不计。

总统票与政党票的分裂情形

以下三张图表是透过跨层次分析,所得出总统与政党票分裂投票的结果。三表的原始数据相同。

图:端传媒设计组

图:端传媒设计组

图:端传媒设计组

结果显示:总统票投给韩、宋(泛蓝)群众,在政党票上,有88.8%投给国民党,接近10%投给了民众党,投给民进党及时力的比例在1%以下(跨层次估计也有一个误差范围,1%以下几乎都在估计误差范围中,实际上可能趋近0。)总统票投给蔡英文的群众,在政党票上,68%也投给民进党,另有15.4%投给时力,16%投给民众党。

总结来说,蔡英文的支持者当中,分裂投票的情形比泛蓝要明显许多。此外,这个结果与美丽岛电子报12月中的民调,所分析的总统与政党票分裂投票的状况,相当一致。

从小党本身来看,政党票投时代力量的选民当中,有96%投蔡英文;政党票投民众党的选民中,68%投蔡英文,32%投给泛蓝。因为在统独与中国因素的光谱上,民众党比起时代力量较接近蓝军,因此从整个台湾政党政治的光谱来看,这一结果也符合预期。

2020年1月9日台北龙山寺,民进党支持的无党籍台北市立委候选人林昶佐举行造势晚会,蔡英文为他站台。

2020年1月9日台北龙山寺,民进党支持的无党籍台北市立委候选人林昶佐举行造势晚会,蔡英文为他站台。摄:陈焯煇/端传媒

区域立委中的重要小党候选人

本次选举,全台湾73席区域立委当中,其中有18席的情况是,竞争该席位的第2和第3名的得票数,加起来超过第1名。只是因为“单一选区”是“第一名过关制”,因此只有最高票的人可以当选。

我们从18席中选取候选人知名度较高、且最常在媒体上被讨论的6席选区来分析小党的角色。以下由选区地理位置,由南到北来排列跨层次分析结果。

不少选区除了蓝绿大党与第三势力外,还有很多其他小党参选人,但为了简化分析,其他票数过少的参选人得票我们忽略不计。因此区域立委得票率与实际上的得票率可能约有1-2%的出入。

图:端传媒设计组

竞争最激烈、全台各选区得票率差距最小的,是台中第三选区(大雅,神冈,后里,潭子区)。2016年的选举,新秀洪慈庸代表时力,在民进党支援下,击败了已五连霸的国民党杨琼璎;2020年,竞选连任的洪慈庸(已退出时力)则以0.5%的极小差距落败,杨惊险回任。

根据我们的统计资料,这里的总统票比例是蔡英文的58.4%比韩宋的41.6%(蔡英文在神冈区甚至超过六成选票)。然而在投给蔡英文的选民当中,有10.4%投给杨琼璎,11.8%投给张睿仓(民众党);而杨成功地巩固住泛蓝选民的票,高达96.9%的韩宋选民投给杨,洪慈庸和其他候选人无法拿到太多泛蓝的分裂投票。

这里的推论也有可能反过来:投给杨琼璎的选民,很可能本来就支持泛蓝,但是不想投韩或宋,而投给了蔡英文。需要更多个体资料才能确定选民的意向,不过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投给蔡的选民当中分裂投票的比例,比泛蓝阵营要高很多,投蔡的选民中,各约10%投给国民党与民众党参选人,因此最后立委选举结果逆转。

民众党确实有影响洪慈庸的当选,但是投蔡的人也有10%投给国民党的区域立委票,所以洪慈庸并不完全只被民众党干扰。

图:端传媒设计组

接著是新竹市。民进党籍郑宏辉以8万2011票落败,输给拥有9万5298票的郑正钤,时代力量高钰婷也拿下7万3770票,与郑宏辉差距不到1万票,时代力量的高钰婷在这里获得28.6%的选票,是所有小党候选人当中最高的。这说明时力在新竹市经营有成(有3席市议员,而且是重要人物邱显智的大本营,2016年选举,时力在新竹市就拿到了高于平均值的政党票),从另一方面也可说是民进党推出的人选并不够理想。

高钰婷吸收到了16.9%的投给泛蓝总统候选人的票,以及将近4成(39.7%)投给蔡英文的票,从比例上来说已经有“跨越蓝绿”的气势。相对的,民进党候选人郑宏辉仅拿到蔡英文支持者55.3%的选票,是所有民进党阵营候选人当中最低的。

图:端传媒设计组

台北市第五选区(中正万华区)的选举,大概是被国际媒体曝光最多的一区,因为此区的现任立委是林昶佐,他以摇滚乐手、闪灵乐团主唱的身份进军国会,已有无数的国际媒体进行过报导,这次竞选连任就也同样获得许多版面。

他和洪慈庸一样,2016年代表新成立的时代力量,击败连任好几届的国民党对手;2020年则都退出了时力,以无党籍的身份应战、但都获得绿营的大力支持,而对手都卷土重来。

不一样的是,林昶佐今年也打败了国民党的林郁方,顺利连任。选时,此区前来挑战的还有民众党的候选人徐立信,徐虽是蓝营资深国会助理出身,但在地方上的活动都偏向绿营,而且在前民进党市议员童仲彦因为丑闻退党后,将组织和资源都转给徐来承接。因此选前普遍认为徐的参选对林昶佐的威胁比较大。

分析结果显示也是如此,在蔡英文的选民当中,有17.5%的比例投给徐立信,而在韩宋选民当中是6.0%。此区展现出民众党有能力在一些选区同时拿到蓝绿选票的特性,即使比例上仍是以蔡英文的选票为主(徐的选票当中有22%来自投给韩宋的人,78%来自蔡)。

不过,由于徐立信也分走了一些韩宋的选票,再加上林仍然拿到了超过8成的蔡英文选民选票,因此林最后仍以3%、近5000票的差距获胜。

图:端传媒设计组

台北市第七选区信义区、南松山区的竞争结构跟中正万华区很类似,都是国民党、民进党再加上民众党的竞争。2020年国民党费鸿泰连任成功。

民众党推出的蔡宜芳和蓝营的渊源较浅,2018年始以姣好形象参政,不像徐立信一样出身自蓝营民代。这区先前曾有时力的陈雨凡打算参选,后来因党内纷争而退出,转而呼吁泛绿阵营整合以拉下国民党的费鸿泰,但随后民众党决定加入战局。蔡宜芳的选票当中仅有7%来自投给韩宋者(徐是22%),93%来自投给蔡英文的选民(徐是78%)。在所有投给蔡英文的人当中,大约有17.2%的选民投给了蔡宜芳,可以说是成功地吸引了部份政党倾向比较不明显的“中间选民”支持。

相对来说,投给泛蓝总统候选人的选民当中,有96.7%投给了费鸿泰。因此本区最后在绿营分裂投票的状况下,由费鸿泰连任成功。

图:端传媒设计组

新北市第十二选区(汐止、金山、万里、瑞芳、平溪、双溪、贡寮)是另一个受到瞩目的地方,主要是因为原应竞选连任的是拥有全台湾知名度的时力前主席黄国昌(上次选举,民进党礼让黄国昌参选并出动基层组织帮忙,跟林昶佐和洪慈庸的选区状况类似),但黄在8月时才宣布不竞选连任并由办公室主任赖嘉伦上阵。

直到9月,民进党才推出年仅27岁的赖品妤,而她也克服了起初民调大幅落后的劣势,最终成功当选。值得注意的是,时力的赖嘉伦在此也获得了7.6%的选票,比例可谓不低。蔡英文的选民中有12.7%投给了赖嘉伦,而国民党李永萍则是和其他多数竞争激烈的选区一样,获得97.2%的绝大多数泛蓝支持者的票。

最后结果是赖品妤以不到3000票、1.5%的差距胜出。

总的来说,此区是民进党和时力最直接冲突的区域之一(另一个是新竹市),四年前民进党籍市议员沈发惠“礼让”给在太阳花运动之后,声望达到顶峰的时力主席黄国昌;在反同婚宗教团体发起的罢免黄国昌运动中,沈发惠也选择相挺。但时力内部一直对于要不要跟民进党合作无法达成共识,造成党内的路线分裂。黄国昌在最后关头决定弃选且推出自己的人选,更等同于直接和民进党决裂。赖品妤临危上阵后,时力阵营也对她多有攻击。

最后结果显示,时力候选人的选票差一点影响到选举结果。未来新国会中,时力和民进党的关系将牵动台湾政党版图的变化。

图:端传媒设计组

最后是新北市第一选区(淡水)。这区在新闻上的热度是比较低的,部份原因可能是,现任者(民进党吕孙绫)及来自小党的挑战者,本身的知名度比较低,而且也不乏争议(选前吕去上了网红直播节目结果表现很差,应是选举的转折之一)。在这里,蔡英文的选民当中有13.3%投给时力的张卫航,甚至也有7.9%投给国民党洪孟楷(当然,这7.9%也有可能是国民党支持者分裂投票给蔡英文)。

吕孙绫没有获得足够比例绿营支持者选票,国民党挑战成功。

2020年1月6日,蔡英文在台南市扫街拜票。

2020年1月6日,蔡英文在台南市扫街拜票。摄:陈焯煇/端传媒

为何蔡英文的选民分裂投票更严重?

整体而言蔡英文的选民分裂投票的比例比泛蓝阵营还要高出许多。

综上所述,整体而言蔡英文的选民分裂投票的比例比泛蓝阵营还要高出许多。国民党的政党票及区域候选人几乎都可以拿到绝大部份泛蓝选民的票;但民进党候选人不一定。小党的政党票与候选人的确在某程度上影响了两大党的选情。

如果我们从“不分区政党票”来看,时代力量的票源几乎完全来自于蔡英文,时力党工评论者“人渣文本”曾研究:“2018高雄时力支持者有三成投韩”(后来的学术研究显示约28%),这个现象在本次选举中完全消失;而民众党的支持者中,约有1/3来自于韩宋阵营。

但是在“区域立委”中,国民党的区域立委几乎拿下所有韩宋支持者的票,甚至部分选区还抢下蔡英文的票;投给第三势力参选人的大多也是投给蔡英文的。因此在地方选区中,不论是时力还是民众党,都没有成功抢下泛蓝的票源(新竹市是个例外)。

这种分裂投票的现象,或许可从近二十年的政党版图转换来解释。(高雄)国立中山大学社会系副教授叶高华的分析指出,在近期的政党支持重组当中,“年轻、都市、新中产阶级大举从国民党剥离出来”,民进党仅取得其中部份的支持,还有一部份则是由小党(尤其民众党和时力)拿下。如今的民进党和20年前相比,已展现出不一样的支持分布,尤其在都市地区大有斩获,但乡村地区原有的稳固支持率开始松动。这批新兴的都市选民是政党支持度最不明显、也最容易转换投票行为的一群人,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的分裂投票行为比例可观。

如今的民进党和20年前相比,已展现出不一样的支持分布,尤其在都市地区大有斩获,但乡村地区原有的稳固支持率开始松动。

本篇关于分裂投票的推论发现,有些选区并不是完全是输在第三势力的“搅局”,如数据显示,在部分地区连国民党的参选人也分走不少投蔡英文的票,例如上文所统计的新北一选区与台中三选区。

这说明的问题是,地方选举的投票逻辑与总统票相当不同。区域候选人除了在地化的政见,往往也要比拚选民服务的细致程度,还有平常经营选区、参加各种活动、经营人脉网络的实力;而总统候选人则是要看国家政策、大政方针,以及最重要的两岸关系和外交关系,这些都是区域立委选举当中不见得会被纳入考量的重点。因此,区域候选人具备在地基层实力的情况下,选民在总统票与立委票分裂、投下两个对立阵营是相当常见的。

地方选举的投票逻辑与总统票相当不同。

台湾目前的选举制度利好两大党,小党只能透过攻夺政党票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及累积影响政治议程的筹码。不论是从政治伦理还是制度设计上来说,责备小党“搅局”都是一个假议题。对大党来说,怕被“搅局”的话就得更加努力、推出更好的候选人来竞争,或者是在选前协调出整个阵营最有实力的参选人;对小党来说,如果要长远发展,备战地方选举是不可或缺的,必须要扎根选区再加上充实的政策论述,才有可能走得长远。

(张育诚,台湾大学社会所硕士研究生;陈方隅,美国密西根州大政治所博士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