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过:那些不再流连 bilibili 的年轻人
「如今的 bilibili 小粉红或许不知,这里的第一个视频是关于对政府网络内容审查的调侃,当然,这个视频早已不见。」
特约撰稿人 尼布克 发自香港
鱼丸的人生改变从一部日本动画的完结开始。
从一所三本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之后,在传统观念的推动下,鱼丸考了一个与专业不相关的工程师证书,在广州的事业单位找到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
工作虽然体面,但枯燥沉闷,吃饭时大家聊的都是“房子车子,生活旅游”,鱼丸对这些丝毫没有兴趣,“没什么追求,一下就老了的感觉”。
可是朝九晚五倒是给了他不少时间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打游戏,看动漫。他尤其喜欢日本动画《银魂》,一个搞笑又热血的故事:男主角过着平淡的生活,看似懒散没有追求,但骨子里却是一个饱经世变的叛逆英雄。
2011 年 6 月底,《银魂》最精彩的一段故事连载结束,名为《武士之心》的片尾曲激起了鱼丸的创作欲望。他把两百多集的动画全部塞进剪辑软件,用做游戏视频时练出来的娴熟技巧,不到一周的时间,做出了一个时长两分半的音乐视频。
7 月 9 日,鱼丸给视频取名《武士之魂》,上传到 bilibili(俗称“B 站”),一个聚集了动漫爱好者的视频网站。播放量慢慢增加,视频旁边能看到同时在线观看的人数,最多时有 200 人。鱼丸激动得截图留念。
平凡生活开始有了些不平凡的色彩。
最真实最自由
“看 B 站的我,才是最真实、最自由的我。”
Riko 的父母经常一起旅游,去广东、西藏,但她自己从来没去过——她巴不得家里只有自己一个人,“我觉得不如在家看动漫。”
每年暑假,父母出门上班,Riko 就起床钻进书房,坐在电脑桌前,打开 B 站,一看就是一天,一天就能看完一部动漫。遇到“好的作品”,看完之后她需要“缓一缓”,虚构世界带来的情绪和遐想足够她消化好久。
她羡慕动漫角色的生活,羡慕主角的超能力,羡慕校园里有趣的社团活动,羡慕主角们形形色色的朋友。“真的非常羡慕,恨不得能直接整个人钻到动漫世界里。”这对 Riko 来说是一种逃离,“高中、大学的时候,看动漫是最让我开心的。最不开心的就是看完了,从里面抽离出来,回到现实生活。”
从 2005 年开始,以“扶持国产动画”之名,中国大陆明确禁止日本动画作品在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放。这之后,在日本早已成为主流的二次元文化,在中国大陆逐渐成为亚文化,动漫内容在杂志报纸等传统媒体中失去市场与传播空间,相关内容逐渐转移到互联网“地下传播”。
在网络监管和版权管理都尚不严苛的 2010 年前后,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的“95 后”成为了第一代能够在青少年时期接触日本二次元文化的受众。但是这个时候,随着“钓鱼岛争端”的升级,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被顺势激化,中国大陆民众对于日本文化表现得越发抵触。
“(爸妈)只要看到我在看日语的,就开始说,‘你能不能不要看这种小日本的东西?’”
但是在 B 站上不一样,这个二次元社区里,用户对日本文化始终有着一种极致的开放包容。刚开始接触 B 站的时候,因为弹幕里“大家吐槽的点很对”,Riko 立刻爱上了这个藏着数万同好的网站。
对于一个人看了很多年动漫的 Riko 而言,动画作品给她的惊喜、感动始终是私人、内敛,且无从表达的。但是在 B 站上,每当她被戳中笑点的时候,弹幕里就会飞过很多“哈哈哈”;热血的时候,满屏都是各种带着感叹号的呐喊;感动的时候,弹幕又和她哭成一团。
脱离现实之后,B 站对 Riko 而言就像一个避难所。“看 B 站的我,才是最真实、最自由的我。”数以万计的 Riko 聚集在这里,于是有了那句著名的:“B 站就是家”。
小鲨鱼是另一个“家人”。他和 Riko 的经历出奇得一致——每个假期,趁家里没人的时候溜进父母房间,坐在电脑桌前,打开 B 站,一看就是一天。
不同的是,他压根不敢让父母知道,每次看完都要清理一遍浏览记录。有时候看到晚上,父母突然到家,他只能慌张拔掉电脑的电源,反复几次,电脑还因此出了毛病。
平时在学校,小鲨鱼只有偶尔难得的机会能够和同学聊起动漫,却也常因为彼此观看的时间间隔太久,“没什么印象了”。
这个问题在弹幕里得到了解决。在 B 站上,你能够看到几年前用户留下的弹幕。在观众眼里,他们因为作品而波动的情绪,在弹幕飞过的那一刻,得到了即时的回应。
小鲨鱼在 B 站上“追”的第一部动漫是《樱花庄的宠物女孩》。这部校园喜剧的结局是一场毕业典礼,全校学生抛出了校服上的樱花徽章。“撒花”的画面成为了全片的最高潮。感动的观众们在弹幕里一齐打出“完结撒花,感谢陪伴”,庆祝这个陪伴他们半年的动画迎来结局。Riko 对这一幕同样印象深刻。这条弹幕后来成了一个梗,B 站每一部优秀动漫的结尾,屏幕上都是整整齐齐的“完结撒花,感谢陪伴”。
“(这种弹幕是)对作品表示感激,但更惊喜的是,有这么多人和你一样感到感激。”哪怕没有聊天,大家依然能感到有志趣相投的人们簇拥在一起。
观众成了创作者
“你能看到很多很多在那一刻跟你有同样想法的人,就会觉得自己不是孤独的。”
进入大学之后,鱼丸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计算机专业。他自嘲是全系旷课第二名,因为“第一名整个学期都没来”。
他每天缩在寝室里打游戏,技术越来越好,加入战队,还拿了游戏比赛的奖项。闲下来,他偶然发现自己对视频制作很感兴趣,通过音乐和画面的剪辑拼接,创作出一个有着个人表达的视频作品,这种视频制作满足了鱼丸的创作欲望。
于是他开始在网上找教程,自学软件,为战队做了些宣传片。鱼丸创作视频的天赋慢慢显露出来。
锦上添花的是观众的认可。在 B 站上,鱼丸投稿的第一个视频就收获了超出预期的点击,加上创作本身的乐趣,他很快从游戏圈转移到动漫圈,日渐沉迷于制作动画视频。
《武士之魂》这种动画和音乐配合剪辑的视频叫做 MAD(Music Anime Douga),它来源于日本,是二次创作的一种,创作者通过精巧的剪辑向原作致敬或恶搞。
21 世纪初期,随着喜欢日本动漫的二次元人群逐渐增加,在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推广下,MAD 在中国大陆的初步形成了一个扎实的受众群体。2010 年前后,先后诞生的网络视频社区 AcFun 和 Bilibili 逐渐成为二次元人群最重要的聚集地,MAD 成为这些视频网站上创作者们的主流表达方式,这个圈子在随后也迎来了影响力的巅峰。
鱼丸正是这个巅峰时期最受瞩目的创作者,他的作品主要发表在 B 站,在他较为活跃的 2011 - 2013 年期间,鱼丸依靠为数并不多的 MAD 作品成为了 B 站最热门的创作者之一。
《武士之魂》正是当时点击量的巅峰,它在当时打破了 B 站视频的播放量记录,霸占榜首近两年。
2013 年,高中一年级的小鲨鱼无意间在 B 站上看到了《武士之魂》,他惊讶于这个短短两分钟的视频居然能够传递出《银魂》“最燃最精华的部分”。从小开始看动漫的小鲨鱼很快迷上了 MAD,直到今天,他依然能在自己的 B 站账号里找到 13 年时收藏的一大堆 MAD 视频。
在小鲨鱼的理解中,MAD 就是把动画的“名场面”配合音乐集中在一起。所谓“名场面”就是动漫作品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对观众而言,哪怕只有一帧的“名场面”也能让他们立刻回想起自己观看动画时的感受,震撼的剧情、超越想像的作画或者一组动人的台词,任何优秀的动画都会在观众心里留下些什么。优秀的 MAD 作品首先是能够赢得观众共鸣的。
弹幕网站独特的互动方式把这种“共鸣”放大到极限。《武士之魂》是 B 站早期弹幕最疯狂的视频,喜欢《银魂》的观众们在这条视频里不断地发布弹幕,密密麻麻飞过的弹幕遮挡住了视频,它们逐渐成为《武士之魂》“看点”的一部分。某种程度上,网友发布的弹幕和鱼丸创作的视频加在一起,才是最完整的《武士之魂》。在 B 站没有限制同屏弹幕数量的时候,高潮的副歌部分因为弹幕过多,会引起电脑卡顿乃至死机,后来甚至有了打开这个视频测试电脑性能的说法。
真正给小鲨鱼带来震撼的,就是《武士之魂》“恐怖的弹幕”。副歌的歌词以一句亢奋的“Hey!! Hey!!”开头,弹幕里大家齐刷刷地打出“\HEY/\HEY/”,好像演唱会现场挥舞着应援棒的粉丝,一排排,层层叠叠堆满了屏幕。
“陪伴感,”小鲨鱼说,“你能看到很多很多在那一刻跟你有同样想法的人,就会觉得自己不是孤独的。”
直到今天,时长仅 149 秒的《武士之魂》累计有 75 万弹幕,评论 25 万条,播放量超过 1100 万。任何时候打开它,在视频的左下角,永远都会显示着不止一个观众同时在线观看这个九年前的视频。
死路一条和新希望
“花那么长时间,做一个没有回报的东西,不是傻 x 是什么?”
B 站创办之初的那几年,平民化的视频创作刚刚流行起来,通过后期软件制作的剪辑视频是最主流的表达形式。
MAD,和衍生出的“鬼畜”(制作手段同 MAD 类似,但更加追求洗脑、恶搞等效果)视频,就是 B 站早期最热门的两种内容。
因为《武士之魂》,鱼丸一战成名,在 B 站上成了人尽皆知的高手。
但入圈之后,鱼丸很快发现了 MAD 创作的问题。很多时候,精致的 MAD 需要很长时间打磨,视频、音频、特效,形神兼备的作品有时要消耗创作者半年的时间。
这样的付出大多时候没有等价回报。等待创作者和那些优质作品的,只有石沉大海。鱼丸见过太多这样的案例,他意识到,这种创作是无法持续的——最重要的一点,它无法收获物质上的回馈。
2011 年底,鱼丸创作的一条 MAD 被用户上传到日本弹幕视频网站 niconico,斩获周播放量最高的成绩。但没多久,这条视频因为音乐版权的问题,被日本版权方要求从 niconico 下架。
版权问题是 MAD 作品的另一个隐患,对动漫作品进行剪辑并上传网站,本身就处在灰色区域,大多时候版权方将 MAD 视作网友对作品的自发宣传,不细追究,但日本方面对此要求更加严格,这也导致了后来日本 MAD 圈逐渐沦落。
这种情况圈内人也都知道,但 MADer 们还是出于爱好坚持着创作。他们偶尔会自嘲,在 MAD 的巅峰时期,MADer 就经常“自黑”:“花那么长时间,做一个没有回报的东西,不是傻 x 是什么?”
两三年后,MAD 真的走向了下坡路,很多优秀的 MADer 离开了这个“为爱发电”的圈子。鱼丸也是一样。那时候,圈内人一起留下了一句话:做 mad 就是死路一条。
这句最初的调侃,经过圈内圈外的口口相传,被流量放大了嘲讽的意味。随着越来越多优秀创作者的离开,“死路一条”变成了一句饱含无奈的诅咒。
2012 年初,还在广州的鱼丸接到了一个来自上海的电话。它串起了鱼丸在朝九晚五之外的所有爱好。
“直接说是腾讯游戏项目组的,一开始我还不信。”腾讯公司即将上线一款以画质见长的大制作游戏,需要招人制作宣传片。游戏的主策划看中了鱼丸在 B 站发布的 MAD,于是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三倍于事业单位的收入,让鱼丸能够说服只认“铁饭碗”的父母长辈。2012 年 4 月,鱼丸告别了工作一年多的事业单位,出发前往上海。
在腾讯,鱼丸学到了很多游戏制作的知识技能,他在视频创作上的能力最大程度得到发挥,工作占据了原本的闲暇时间,他逐渐淡出了 MAD 圈。很快,他从宣传片制作,慢慢转向了游戏的策划工作。
在上海,鱼丸认识了更多二次元圈的朋友。2012 年夏天,经朋友介绍,鱼丸在漫展上认识了 B 站的创始团队,当时的 B 站刚刚创立三年,团队只有十多个人。
2014 年,在腾讯待了两年后,鱼丸有了创业自己做游戏的想法。他找到赤月,B 站创始团队里和鱼丸关系最好的一个,他们早在大学时期就在网上结识。
两人在一家小餐厅里聊到很晚。当时 B 站刚刚完成 B 轮融资,职业经理人陈睿的加入让这家原本几十人的小团队迅速扩张为几百人的规模。
赤月告诉鱼丸,自己最不后悔的就是做出了 B 站,“他说这样人生就圆满了”。鱼丸羡慕得不行。那天晚上他印象最深的,是赤月的一句鼓励:“万一成了呢?”
从腾讯辞职,鱼丸决定再一次离开安逸的生活。带着腾讯工资攒下来的积蓄和家里七拼八凑的现金,鱼丸和几个朋友一起开始了游戏公司的创业。
两年后,鱼丸的游戏制作完成准备上线。他和团队走访了国内各大游戏公司,没有人愿意为这支小团队的作品买单。考虑游戏所属的二次元品类,团队最后将中国大陆的独家代理交给了 B 站。
从 2014 年开始,B 站就在尝试代理发行游戏,因为平台上有大量核心二次元用户,B 站代理的游戏转化率惊人。游戏顺理成章地成为 B 站早年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2017 年 5 月,鱼丸的游戏在中国大陆上线,很快冲入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畅销榜前十,成为 2017 年最为热门的二次元类新游戏。转年,B 站于纳斯达克上市,代理这款游戏进账的收入,占据了 B 站全年总收入的十分之一。
鱼丸的产品同时进入了日本市场。在这个“二次元发源地”,鱼丸的游戏大受热捧,发布两周就登顶苹果应用商店下载榜,三个月后登顶畅销榜,打破了国产游戏在日本的销量纪录。
鱼丸激动得截图分享到社交网络:“没有试过,又怎么知道螃蟹能不能吃呢?”
以前还挺叛逆的
“在 B 站,我们牢记糖衣可以吃,炮弹得丢回去,不能忘根,不能让日本的文化侵略目的达成”
就在鱼丸筹备创业的那个时候,B 站动画区出现了一些以杂谈、吐槽见长的 UP 主,他们的视频播放量在半年之内登顶动画区,超越了鱼丸等霸榜多年的黄金一代 MAD 创作者。这之后,直接讨论分析动漫作品的杂谈类内容逐渐在动画区成为主流,MAD 系作品则日渐失去声量,无论是投稿数量还是创作者的影响力都逐渐边缘化。
再之后,手书(手绘画面配合音乐的视频作品)、配音还有原创短片等新形式一点点涌现。“UP 主们用来表达自己的形式变得多样了”,小鲨鱼说,很多 UP 主最初羞于露面与观众直接交流,所以选择了 MAD 这种埋首案头的表达形式,而随着视频创作和直播技术逐渐普及,以及很多 UP 主积累粉丝之后有了自信,配音、出镜等形式越来越多,UP 主们也慢慢发掘出更多的表达方法。
和 MAD 一样,很多早期在 B 站非常流行的内容形式,后来逐渐没落。比如用语音软件调音制作的翻唱音乐。
2009 年 6 月,B 站成立,创始人上传了网站的第一个视频,搬运自其他网站的《绿坝绿坝★河蟹你全家 feveR.》,就是翻唱自虚拟歌手的同人歌曲。
视频针对的事件,是在此一个月前中国工信部发布的通知:为了过滤网上不良信息,防止毒害未成年人,计划推出上网过滤软件“绿坝-花季护航”。这一举措引起了大陆网民的强烈不满,一时间争议不断。ACG 爱好者们为表达不满,给这款软件设计了一个“萌娘化”的拟人动画形象“绿坝娘”,以此进行调侃。
随后,视频创作者“荼荼丸”用语音软件为“绿坝娘”配音,将一位日本虚拟歌手的音乐重新填词,创作出音乐视频《河蟹你全家》,“河蟹”即“和谐”的谐音词,这个政府常用作宣传的形容词后来常被网友用作动词,表示网络上内容被屏蔽或删除。
“花季要护航,无敌绿坝娘,
河蟹猖狂功能强,硬盘给你屏蔽扫荡,
不管你怎么藏,此信息不良,已被屏蔽光”
作品模仿绿坝娘的语气对“绿坝”软件进行讽刺,在 B 站等 ACG 爱好者平台上收获了很高的人气。后来荼荼丸还创作了同类作品《我哥在光腚(广电)》等,主题多是讽刺政府部门对网络内容审查越来越严格。这类吐槽、恶搞的作品,通过 B 站被人们发现,很快在全网传播开来。
当时的 ACG 圈子大多受到国外文艺创作的影响,没有丝毫忌惮与自我审查。作为一个只有圈内人才知道的小网站,B 站自由创作的氛围尤为明显。
Riko 最初看到日本动漫的时候,会惊讶于作品内容和题材的宽松。“真的很敢写,什么都敢画,我当时就觉得这种创作氛围真的非常好”。
B 站的 UP 主们也是一样。Riko 很喜欢逛翻唱区。早期的时候,翻唱区有很多《河蟹你全家》这类的内容,“(UP 主)自己填词、改歌,去吐槽这些东西,”她回忆说,“以前 B 站还挺叛逆的。”
但是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以及 B 站自身在 2014 年开始更加规范的公司化运营,有着明显版权问题以及与监管部门针锋相对的内容越来越少。走上商业化轨道的 B 站用户越来越多。转一年,B 站用户数达到了千万级,其中大多是中学、大学的年轻人。
看到 B 站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政府机构开始深入了解这个平台。2015 年,“共青团中央”入驻其中,这是 B 站第一个正式入驻的政府机构账号。
曾经用来嘲弄权威的手段反被权威所用。“共青团中央”以”团团“自称拟人化运营,在一年的摸索后,它很快掌握了 B 站用户喜欢的内容形式,发布了 MAD、鬼畜等等不少“接地气”的视频作品,主题大多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
2017 年,共青团中央发布一条名为《日本侵华:不止是杀人!》的视频,主题为“勿忘国耻”,警醒年轻人不要被日本文化蛊惑,勿忘侵华的耻辱历史。
这条宣传片在日本文化为主流的 B 站引发了不少争议,很多用户在弹幕和评论区表达了对共青团中央此举的反感,他们的观点是对日的仇恨已成历史,要发展文化必须“师夷长技”。但相关弹幕、评论很快被大批删除,留下的大多是赞同视频主题的声音。
三年后,“共青团中央”成为 B 站粉丝数最高的账号之一,曾经的那条争议“爱国”视频的播放量也超过百万。视频下,点赞最多的评论如此写道:“在 B 站,我们牢记糖衣可以吃,炮弹得丢回去,不能忘根,不能让日本的文化侵略目的达成”。
这之后,民族主义狂热在与日本文化爱好者的对抗中胜出。“观察者网”、“央视新闻”等官方媒体逐一入驻,“主旋律”的内容,逐渐取代叛逆、解构的亚文化,成为 B 站的主流思潮。
同一时间,曾经的明星作品在 B 站大范围下架,荼荼丸因为《河蟹你全家》、《我哥在光腚》等作品“被喊去喝茶”。依然有网友前赴后继地重复上传这些视频,但随着 B 站审查机制越来越严格,能够成功发布的此类作品也寥寥无几。
我巴不得 B 站死
“不能死啊!死了我怎么办啊?”
“现在很容易违禁,上传东西,后台审核非常久,一些敏感词语都不可以。”Riko 感慨道,“以前都没有这种,什么观点都可以说,也不会被人拿出来(举报)。”
可是 Riko 又觉得问题根源与 B 站无关。“这个大环境,你不能让一个网站去承担它,”她逐渐接受改变的事实,“我们国家本来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没有创作自由。”
属于 B 站和用户的侥幸变得越来越少。对很多老用户而言,这种变化难以接受。但改变越来越多地发生了。
2017 年,B 站发布公告称,为“响应上级有关部门指示”,将加强对时政类内容管理,禁止个人上传时政内容,仅持证新闻机构可以发布,首批认证机构为共青团中央、央视新闻、观察者网等官媒。
同年,B 站下架日、英、泰等无版权海外电视剧。这些剧集由网友上传,一直处于灰色地带无人细究。
2018 年,B 站被央视点名批评,称平台上有“大量低俗动漫内容”。几天后,B 站 app 在各大应用商店下架,并发布公告称将进行自查整改。
2020 年,B 站每年最重要的线上活动“拜年祭”(类似视频春晚)的负责人发布动态称,考虑版权、肖像权和舆论环境等问题,今后官方新年企划将不再制作任何涉及真人形象和声音的鬼畜作品。“不是不‘想’ 做,是不‘能’做,不是‘你们’不能做,是‘ 我们’ 不能做。”
与此同时,B 站 UP 主的原创内容却越来越多样,动画、游戏、舞蹈、翻唱这些早期流行内容之外,美食、美粧、科技、财经、纪录片、公开课还有各种 vlog 内容越来越多,“生活娱乐”超越了动画游戏,成为 B 站流量最高的内容,知识学习类内容也因为流量激增,成立了单独的大分区。
亚文化的标签被打破,B 站越发与主流融合,甚至反过来影响到主流社会。
自从 2018 年被点名批评之后,B 站再一次出现在央视,已是一次与央视等官方媒体的营销合作。
今年 5 月 3 日晚,新闻联播前,B 站宣传片《后浪》登陆央视,同时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
······
我看着你们,满怀感激;
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
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后浪》发布前两周的一个晚上,正在攻读计算机专业硕士的小鲨鱼在自己的卧室,他打开 B 站,这一次是为了看北京大学的区块链公开课。一堂课结束,小鲨鱼关闭网页的那一刻,妈妈走了进来。电脑屏幕停留在 B 站首页,“动画”、“游戏”等标签引起了妈妈的不满。
“你在玩游戏吗?”妈妈质疑他。
“没有,我在上网课。”
妈妈将信将疑地走了。两周后,《后浪》刷屏,妈妈以为这不过是一个鼓励年轻人的正能量宣传片,她拿给小鲨鱼,两人一起看完了这个视频。
视频最后,“和 1.3 亿 B 站年轻人一起,表达自我,拥抱世界”的广告语出现。小鲨鱼告诉妈妈,这就是他之前上网课的网站。
从妈妈恍然大悟的表情,小鲨鱼才确信她真的相信了自己。“至少我妈相信,这是一个‘正规’的网站。”那是小鲨鱼第一次,让父母知道自己是一名 B 站的用户。
那一天,小鲨鱼对《后浪》是有好感的。
后来,他才发现在 B 站里大家对这个视频的观点并不友好。视频里呈现的“年轻人生活”属于金字塔尖的年轻人;大量生活不如意,在网络世界寻求一隅以偏安的用户猛然发现,在 B 站影响力最大的宣传片里,丝毫找不到他们自己。
在很多用户看来,曾经叛逆的 B 站与央视、观察者网等主流媒体合作推出这则视频,是一场标志性的“招安事件”。
老用户依然叛逆,他们依然想要推倒一些被赐予光环、被神化的东西——这一次的对象换成了 B 站本身;而很多后来加入的年轻用户依然认为 B 站是自己心里最好的社区,他们极力维护 B 站,与外界和老用户的批评吵作一团。
就像此时此刻的 B 站,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哪个视频、弹幕、评论,永远吵作一团。社区里不再是志同道合的爱好者们表达对内容的欣赏和喜爱,更多时候是意见相左的人们之间的激烈争吵,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戾气让很多人放弃在这个平台上发言。
Riko 并不喜欢这些,争吵的弹幕会打扰到她,逼得她只能在刷视频的时候关掉弹幕——弹幕功能,这曾经是 B 站吸引她来此,并给予她幸福感的主要原因。
本科毕业三年,Riko 在南方某个一线城市工作。闲暇时,她还是习惯逛逛 B 站,看些舞蹈、翻唱和明星鬼畜的视频。偶尔她会在 B 站上直播打游戏,看的人不多,主要是几个认识多年的朋友,大家在弹幕里吐槽她技术差。就算过不了关,也比一个人玩要开心些。
问答社区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不是一些 B 站用户特别希望 B 站倒闭?”
“与其看着它越来越烂,不如趁早倒闭,保留一份曾经美好的样子。”这种观点并非少数。还有人情绪激动,毫不遮掩地诅咒:“我巴不得 B 站死”。
“不能死啊!”看到这句话的 Riko 反应激烈,她同样深感 B 站变化之大,很多过去吸引她的美好都不复存在,但她还是离不开。
“死了我怎么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