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近十年的香港電影有不少勵志題材,如

獅子山精神只是個笑話

龍(吳鎮宇)的難關是襄王有心的愛情,而神女愛浪子,最後全隊人爬著龍舟助他去「搶新娘」。結果他倒成人之美,一反大團圓結局的套路。吳鎮宇演繹這個一往情深的戇男,掌握到細膩複雜的情緒,演技精湛,為電影添了不少分數。但他始終受到對方的情感操控(她則受浪子的操控),人財兩空之餘,難說有甚麼轉變。

儀(潘燦良)則受困於「家衰口不停」,無力調解妻子和母親的磨擦,只管逃避。他被年輕貌美的女性龍舟教練吸引,是典型的中年loser藉情慾轉移挫敗感的試探,甚至可說犯上性騷擾了。但教練不追究那莽行,卻訓斥他不肯面對問題的性格。但儀之後回家所做的,只是在出門比賽之前逐一親吻家人而已,並非真的解決家裡婆媳糾紛的問題。

泰(黃德斌)是龍及泰的直屬上司,本來關係緊張,是下屬眼中的「擦鞋仔」。《獅子山下》一曲代表著官方認可的「香港精神」,在這齣戲中則成為了一種反諷。泰在公司宴會中唱這首歌討好高層,歌詞中「我哋大家」的團結精神與公司裁員的無情對比之下,龍及儀這些基層員工對此嗤之以鼻。奮發向上的「獅子山精神」在這齣戲中被嘲諷為虛偽的象徵,與在獅子山下熱血抵壘的《點五步》形成有趣的對比。泰的困境是妻子紅杏出牆,父子關係薄弱;上司下達命令他只管執行,下屬的怨氣他照單全收。泰失去尊嚴,十分孤單--因為出賣自尊等如與自我疏離。編劇自覺地避免一些陳套的戲劇性場面(例如讓泰去毆打姦夫),而讓他透過龍舟去贏回家庭、朋友和尊嚴。可惜,在泰身上出現的轉變的相關情節有欠詳細,削弱了說服力。例如罷工去划龍舟這一段便顯得相當牽強。

角色描寫就如龍舟滑過的水面一樣

《逆流大叔》為何到底並不勵志呢?因為勵志的確不是唱一首《獅子山下》便正能量充滿的速食操作,而是有關外部歷練和內在成長。但這齣戲中的主要角色描寫並不深入,觀眾欲了解每個人物的過去,卻只觀察到他們各自在當下的處境和反應;劇本中有關社會大環境的描述(大財團剝削員工)亦是點到即止,借題發揮。這一點在年輕的威廉(胡子彤)身上尤其明顯:劇本只說他為女友而放棄乒乓球運動員的生涯,轉行安裝寬頻;他划過龍舟之後,決定辭職回去當運動員,並與女友分手。但他最初為何要放棄?他女友是怎樣的人?乒乓球員是一門隨時可以重投的職業嗎?這些細節沒有描寫出來,那麼這個角色的掙扎,乒乓球和女朋友怎樣成為兩難,皆難以令觀眾了解,更遑論同情。

這問題在龍、儀和泰身上是一樣的,他們彷彿是沒有歷史的人,對甚麼執著、有甚麼追求,經歷過甚麼等等,都沒有著墨。人物缺乏深度,便難以展現出令人感動的成長歷程和奮鬥故事。

造成人物描寫浮淺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其他的考量,例如主角數目多,每個人難以寫得太深入;這做法的好處是較容易描寫他們的互動,方便構成豐富的情節和熱鬧的喜劇操作。這方面導演和演員的表現不錯,呈現出港式喜劇的活力。但僅此而矣,篇幅都留予笑話,故事和人物卻薄弱。

最大的問題是,這戲既以龍舟為題,卻沒有好好把握。片中的龍舟若被置換為划艇,對情節並無影響。結果龍舟只是綽頭,創作者並無意深挖這種運動的文化價值,不無浪費。

結局的鏡頭,可被視為導演對「運動勵志」的自嘲:主角一隊因為失誤而失落冠、亞軍,阿龍搶新娘不成,回到比賽場地更已過了頒奬時段。結果他們拿了奬盃,自己在台上興高采烈,卻早已散場。這種「自嗨」的尷尬處境,其實就是近年那些以「熱血勵志」為賣點且不乏好評的香港電影的景況。《逆流大叔》對這種尷尬似有還無地有所自覺,卻無法提出真正的答案,只能利用一貫手法熱鬧一番,並稍加調侃,卻說不上反省。最終人物並沒有成長,困難未得到真的解決,對技藝並不認真。

《逆流大叔》是反勵志的,而令人想起韓國「逆權電影」的戲名對使人們陷進困局的社會結構因素更無力回應。難怪那個在寬頻公司的工運中,因在聯署抗議的表格上天真地簽上真名(而龍、泰和威廉簽假名)因而被解僱的Kenneth(岑珈其),在痛罵幾個主角後再沒有出場的機會--他才是真正逆流的人,卻是最早被遺忘的一個。

[刪節版原載於《時代論壇》1614期,2018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