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韓國瑜及蔡英文 Facebook)

台灣第15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將於2020年1月11舉行。現任總統蔡英文贏得民進黨黨內初選,將代民進黨角逐連任,而高雄市市長韓國瑜則會代表國民黨挑戰蔡英文。根據台灣蘋果日報於2019年10月14日公布的最新的民調,蔡的支持度為41.5%,韓的支持度為25.1%,相差16.1%,蔡英文能夠連任的機會非常高。

一直以來華人地區都很關注台灣政治局勢,越界華文答問團隊,找來了幾位台灣資深媒體人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獨立公庫創辦人)、鄭國威(PanSci 泛科學創辦人﹑前《全球之聲》中文版編輯)和曾柏文(英國華威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端傳媒》評論總監、新北市政府參議),以答問的方式向讀者簡介選情,並分成三篇刊出:

  • 台灣總統選舉之一:蔡英文與韓國瑜,各自代表了誰?
  • 台灣總統選舉之二:香港抗爭,如何捲動台灣政局?
  • 台灣總統選舉之三:政策論辯與第三勢力,還有多少空間?

問:可否簡介一下可能參與明年初台灣總統選舉的候選人背景,他們在這次選舉中有何賣點?支持力量來自哪些群體?

管中祥:兩名主要總統候選人,分別為民進黨的蔡英文和國民黨的韓國瑜。

蔡英文的主要支持者為綠營群眾,雖然之前獨派對其施政及國家定位頗多不滿,也多次發動攻擊,但在其與賴清德修好,以及「博士論文事件」無法造成實質傷害後,獨派終將在大選前因國家認同與安全等因素歸隊。年輕選民也是蔡英文主要支持群體。蔡的形象一直受到年輕人喜愛,這幾年透過各類的Youtuber及網路也接近年輕人,再加上,今年五月促成同婚合法,更讓原本對她失望的青年回流。此外,對中國因素恐懼的中間選民,也大概把選票投給蔡。

韓國瑜的支持主要是來自傳統藍營的群眾。此外,他也會獲得地方派系的力量的支持,至於能有多大的支持,要視乎國民黨的王金平最後是否會出來參選,或者願意全力支持韓出選。部分因為年金改革而失去原有利益的軍公教人士,也會是韓的票源。軍公教原本就傾向支持藍營,而蔡英文的年金改革砍掉了該族群的部分退休金,被認為「溯及既往」、違反「信賴保護原則」,過去兩年已有多次大型抗爭行動,這會反應在選票上。

鄭國威:蔡英文曾經兩度擔任民主進步黨的主席,最近一次是從 2014 到 2018 的 11 月 24 號,由於當時的地方選舉民進黨大敗,她因此辭去主席。或許是挫敗讓蔡英文跟民進黨感到危機與跟支持者的脫節,就在那之後,整個民進黨政府包括民意代表、各級機關,都開始大規模加強社群媒體的政績行銷、政見說明、以及對假訊息的反駁。

同時,隨著美中貿易戰越來越激烈,國際上對中國的強勢跟霸道開始反彈,對於國際談判與貿易有豐富經驗的蔡英文來說,就有如台灣網民比喻的「撿到槍」,她把握機會,透過與美國、日本、歐盟等官方與非官方重要組織、智庫的公開接觸,展現出她(以及他領導的台灣政府)獲得重要國際勢力比過去相對更高的支持,這對於一向在世界舞台上被無存在感折磨,備受中國打壓的台灣人來說,頗有吸引力。

韓國瑜為在 2018 年地方選舉中竄出的黑馬,也是繼台北市長柯文哲之後另外一隻台灣政治上的黑天鵝。韓非常善於庶民式的表演,口條流利、身段柔軟具親和力,敢於拋出(無法達成的)政見,與蔡英文的冷靜審慎、高知識份子形象截然不同,很貼近被這個加速時代拋棄的「不穩定無產階級」——亦即收入不固定、低薪、工作無成就感、難以累積、但同時面對扶老育幼疾病房價等多重經濟壓力的一群人,對這些人來說,不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都沒有為他們的未來帶來正向的改變。

由於韓過去長期不在國民黨核心,因此也不背負國民黨的沈重包袱,有時亦透過一些批評國民黨核心與過往施政的語言,表現出自己與庶民站在一起的立場。韓因此成為無助者想像出的浮木,被這些更為重視經濟與個人生計的選民,視為反抗社會不公義的代言人。

然而在韓國瑜確認代表國民黨參選之後,他的表演遇到了極限;一來無法與國民黨切割,幕僚與團隊全都來自先前的國民黨執政團隊;二來本身對於政務、外交等國家事務亦不了解,在接受高雄市議員質詢時頻頻失語,無法應對,在面對美國商會與日本學者的場合上也出現遲到跟失言的問題。儘管這些行為並不一定會動搖支持者的信念,但對於原本游移的選民來說是很大的扣分。

曾柏文:2020年的韓蔡對決,雖仍呈現國、民兩大黨對峙的形貌,但兩位候選人的支持基礎都有別於藍綠基本盤;用傳統「藍綠對決」格局去理解,其實無法窺盡全貌。

先說蔡總統。四年前帶領綠營重回執政的蔡英文,其實並非傳統民進黨人。在其帶領下,民進黨經歷「文青化、菁英化」的體質改變——從過去「穿草鞋的」草根本土右翼政黨中,催生出一個帶著國際菁英色彩、進步左翼議程的權力核心。蔡上任以來,從「同性婚姻、非核家園、年金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吸引不少年輕人,但同時引來中高齡與保守社群(例如教會)的反彈。

在國家定位與兩岸上,蔡對「中華民國」體制的妥協,對於「台灣獨立」政治議程的擱置,甚至其對柯文哲曾經展現的友善,都讓長期以來作為綠營核心的獨派不滿,造就後來獨派籌組「喜樂島聯盟」,從綠營的裂解。獨派曾一度推舉賴清德角逐初選失利,後來仍堅持提名前副總統呂秀蓮角逐,展現寧為玉碎的決絕。

去年捲起政治風潮的韓國瑜,也非傳統國民黨政治菁英。韓最初以藍綠都敢批的姿態,吸引一群厭惡傳統政治的「反建制選民」。投身國民黨主席選舉雖敗北,但網上影片中直率親民的談話,又吸引海內外不少熱愛中華民國,對當前國民黨的疲弱失望,渴望新人新氣象的「中華民國粉」。投身高雄市長選舉後,韓更以賣菜郎的草根定位,爭取到龐大「草根保守庶民」的認同——其中許多人對蔡的菁英主義改革失望。到著王金平為韓組織的三山造勢,韓更進一步收編國民黨傳統地方派系。

然而,甫選上市長的韓國瑜,在狂熱韓粉簇擁下決定挑戰總統大選,不免惹惱一些期待韓在高雄有所作為的選民,鬆動支持基礎。韓本身歷練的不足,草根但欠嚴謹的言語,甚至在行程安排與接待外賓上的連番失禮,也造成藍營內部傳統建制菁英的尷尬,以及泛藍青年世代的反彈。初選階段郭韓相爭的格局,更加深「草根藍 vs 菁英藍」的分裂。不少親藍的社會菁英,即便不滿蔡政府施政,也無法放心把國政交給韓。

簡言之,蔡韓兩人分別造成傳統藍綠基本盤的裂解——蔡得罪綠營過往的草根支持者、保守派,與最深綠的獨派,韓讓藍營骨幹的建制菁英躊躇,青年背離。過去的藍綠對決,主軸總是落在「中華民國 vs 台灣主體意識」的國家認同對抗,或是兩岸關係上「親中vs 抗中」的選擇。但這次的蔡韓對決中,還加上「菁英進步主義 vs 草根保守主義」的對抗軸線。

越界華文問答項目:

「越界華文答問」是文化及媒體教育基金的項目,旨在讓不同華文地區向另外一個地區朋友發問,以達至澄清事實、消除成見及互相了解作用。我們正在搭建一個答問的網上平台,收集及發佈各類答問。詳細請參見:https://www.inmediahk.net/user/531894/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