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一则正常的新闻播出来我们有这么多人会去思考“为什么能播?”“是不是有一局大棋?”“谁在背后操纵?”“这事情肯定没那么简单!”

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容易相信阴谋论的思维方式是有害且病态的,往往是一种心理投射,与妄想症有强相关性(注1)。阴谋论的普遍传播始于20世纪末,一直到21世纪,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变得主流。

阴谋论的特点有几个:

1、某事件的公开说法是骗人的,背后有某集团在操纵一切!

2、该说法缺乏实锤证据,但有很多捕风捉影的线索。

3、不符合奥卡姆剃刀原则(注2),但也很难证伪,甚至能绕着圈解释一切。

此时可以把你听过或自己想出来的阴谋理论对号入座一下,看看符不符合。


当然,阴谋论未必就是错的。地球有可能是平的,登月有可能是假的,某些动乱也有可能是外国势力煽动的。毕竟阴谋论的一大特色就是难以证伪。

但是只要缺乏实锤证据,就只能归为阴谋论。实锤证据是双向的,即又不能证明自己对,也不能证明主流说法错。而我想讨论的也并不是阴谋论的真伪,而是为什么我们的社会充斥着这么多阴谋论?

阴谋论的成形和普及,往往由以下几种因素导致:

1、心理疾病,妄想症患者。

2、恶意媒体为了博点击率收视率或是后台的政治利益,编出骇人听闻的幕后奇谈。

3、反智和反权威心理,这源于对权威的不信任。阴谋论给予了一个宣泄通道,是这些人心理上更愿意去相信的“真相”。

4、“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你们都被带风向了”的智商优越感。

咦?说到第四点可能很多杠精已经忍不住想喷我了:“五缺四诉求的问题上你不就是这样吗?你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我劝你快点悬崖勒马,不要再玩火自焚了!小心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粉身碎骨!请立刻停止伤害我们全中国十四亿人民的感情!”

不好意思,这事情上我是多数人,区议会选举可证。如果你把全中国人民加进来,那我只能把全世界人民也加进来了。


言归正传!我们先排除第一点当中的精神病患者,在社会中流传最广的一些阴谋论往往起源于2、3、4这三种。

先说媒体、平台、大V的舆论诱导,这个有点敏感,不敢多讲。我怕我只陈述事实不加以诱导就会被删帖,历史是实锤,我的担忧是合理的。

由于阴谋论往往博人眼球,要么骇人听闻,要么想法清新脱俗,很具备传播性,所以很多逐利的媒体会因为这种原因而散播不可考的言论。读者需要仔细区分,一些比较负责的民间媒体和必须负责的合法媒体通常会在不显眼的位置标注“转发”、“引用”、“据某某人说”、“疑似”等含糊其辞的用语,由于被一笔带过,很多读者容易只看到事件主体,并信以为真。

另一种常见方法是笔削春秋,无限放大一个细微的可疑线索,将能证明主流观点的实锤证据忽略不提,以此来颠倒黑白,很意外的百试不爽。因风向原因,在此不便举例。

其次是反智和反权威心理,这在缺智和权威不透明的地区非常普遍。由于大众所具备的信息和知识与少数权威或精英不对等,导致猜忌、怀疑和遐想。事实上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缺智,所以当信息不对等的时候,许多人会尝试用自己的想象力和一些细微线索去补全所谓的事实真相,俗称脑补。宁可相信自己这个看似真理的推论,或是经验学说,也不愿意接受权威的说法。最具代表性的理论:这是高层权力斗争……

最后就是少数真理派,这种最难治,也是精神健康最岌岌可危的一群人,我想劝他们尽快悬崖勒马,不要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说实话,“众人皆醉我独醒”这种事是很少出现的,尤其是在通讯和科技都很发达的今天。比你聪明的人比比皆是,比你有知识的人比比皆是,对事情真相比你更了解的也是比比皆是。故事要听一手的、客观的、不带立场的版本,别自己瞎猜。当你自以为只有自己和少数人知道真相的时候,你已经在精神病的路上越走越远,再过不久可能就会变成第一点了。


总之,一个充斥着阴谋论,每则新闻都能让人民浮想联翩的社会,就必然也充斥着以上几种思维模式。这是危险的,我劝你们尽快悬崖勒……

还是我们经常说的那句话,不要高估自己的造谣能力,也不要低估别人的判断能力。谎言重复一千遍,依然还是谎言。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那么多阴谋吗?

 

注1:Barron, David; Morgan, Kevin; Towell, Tony; Altemeyer, Boris; Swami, Viren (November 2014). "Associations between schizotypy and belief in conspiracist ideation”.

Freeman, Daniel; Bentall, Richard P. (29 March 2017). "The concomitants of conspiracy concerns"


注2: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果关于同一个问题有许多种理论,每一种都能作出同样准确的预言,那么应该挑选其中使用假定最少的。尽管越复杂的方法通常能做出越好的预言,但是在不考虑预言能力(即结果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假设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