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墙外网络博物馆的倡议——拒绝被失忆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保存和传递无比的便捷和通畅,我们想当然的认为,那些都在互联网上记着呢?谁能去涂抹。
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人们只能将非常重要的事情记录下来,是记载心里,然后口授传递下去,这也是口述史,许多口传史诗的来源。而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将其记录下来,并认为这会得到保存,于是我们不觉得需要有意识,有重点的记录在我们头脑的记忆中,它们的意义也就渐渐失去了。
因为记录在互联网上,只是用物理方法转移了记录而已,或所谓保留了记录,而记录在头脑中,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认知的过程,一个逐渐形成观点的过程,对于那个记忆的主体产生影响。即使,有些记录我看过已经忘记了,但是那些影响已经留了下来。但是如果只是记录在网上,它对我们的影响并没有显明出来,况且,网络是一个大海洋,你可以找到支持你既有观念的资讯,而忽略那些你不喜欢不接受其观点的资讯。
在互联网刚刚起步的阶段,我们得益于互联网带来的资讯传播的便捷,使我们得以了解到像8964、文革、朝鲜战争这些历史的真相。有很多群体的记忆、记录也因此透过网络、论坛得以传播,这中间也包括有官方色彩背景的媒体,像凤凰卫视。
在过去几年,大陆内网遭遇了焚书坑儒,许多互联网记录被整个的删除,许多人在云端的记忆被强行删除了,他们回到网上,却找不到之前的记忆,却又被新的似是而非的记忆所取代。这就是谎言的力量!
我本以为,墙外至少能够成为净土吧,至少能够保留一些资料,就像中国的文物在国外得到保护而免于文化大革命的悲剧吧,然而,不幸的的是,并不如我想象的乐观。单说凤凰卫视的youtube频道,很多之前的栏目在上面就找不到了,当然毕竟是官媒,也受制于大陆最近几年的管制,很多之前拍摄的纪录片、采访都不能再放出来。而其他youtuber转载的资料往往不全甚至遗失,那些历史过来人的见证和记忆我们可以去哪里寻找呢?
一直以为,海外的华人,在便捷的资讯下,能方便看到这些资料,能够引起他们的反思。现在我意识到,并不如此。人的反思不是依赖于他们是否有获得信息的渠道,而是首先有没有反思的动力,这个动力,更多源自身经历的痛苦。
也许对于不少海外华人而言,生活的艰辛和遭遇的挫折让他们更多去反思之前美化的海外生活和制度,进而他们更多是对所谓的民主自由的批判,但是继续生活在大陆的人,他们在墙内的痛苦中,才有动力更多反思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问题,也只有这样的时候,墙外保存的资讯能够帮助我们开始反思我们的过去,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历史。其实不是墙内没有,而是因为墙内的被消灭了,只能在墙外获得。
所以,作为翻墙者,我们需要启蒙的是同样翻墙出来的肉身还在大陆的同胞,我们有一样的处境,一样的痛苦,有共同的关注,也值得去共同的探索。
同样,我也在这里倡议,是否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海外的数据库,包括文字、影像,将国内历史和现在的真实情况能够记录和保存下来,以便教导和传递,可以成为网上博物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