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小时前,比特币上冲9200点失败,一根断头铡砍下来,彻底宣告十年上涨行情结束,泡沫破裂。昨天我就想写这篇文,但状态不佳没有写,然而下跌比我想象还要迅猛,决定今天简单写一下比特币目前的逻辑和对后市的看法。

1  比特币的基本面结构

本文不谈技术面,只谈基本面,因为比特币的困境是基本面的困境,结构性困境。

抛开价格的具体波动,比特币目前的价位靠三个基本面支撑:

第一基本面:比特币的跨境支付功能
第二基本面:比特币的减半通缩机制
第三基本面:比特币发展 11 年来的成交史

第一基本面是比特币的功能,作为货币所承担的职能,也就是货币的价值。

第二基本面是影响供需的基本机制,在价值基础上,供需影响价格。

第三基本面是历史,反映第一基本面和第二基本面多年来演化的积累。

人类大脑与认知结构的演化完成于 7~10 万年前晚期智人物种形成时期,文明史太短暂,不足以颠覆人类的认知结构,所以原始思维方式会伴随我们每个人的一生。

最基础的原始思维叫作「实体隐喻」,把万事万物看作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即便发展出大量的高级抽象概念,人类仍然会下意识把抽象概念理解为客观存在的「东西」。比如,「价值」,比如,「机制」。

事实上它们都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也就是说,比特币的货币价值,本质上是人们对货币功能的认识,比特币的减半机制,本质上是人们对货币自动化机制设计的知识。

如果所有人都不接受用比特币转账,那么比特币即便有货币的潜能,它也并不真的具备货币的功能;

如果所有人都是文盲,不能理解减半机制,不能对减半机制产生哪怕最肤浅、最荒谬的认识,那么比特币的减半机制就并不真的存在,哪怕代码是那么写的。

所以,第一基本面和第二基本面本质上都是「认识」。

认识是可以嵌套的。有认识,就有对认识的认识,如此循环往复。

第一基本面和第二基本面都是「一阶的认识」,然后还有「二阶的认识」,即人们对「人们对比特币功能的认识」的认识,人们对「人们对减半行情的认识」的认识。

而第三基本面,是第一、第二基本面一阶和二阶等所有因素历经市场演化史的综合体现。

9200 点上不去,反映出的信息就是:比特币的一阶第一基本面、二阶第一基本面、一阶第二基本面、二阶第二基本面全部塌方。

2  一阶第一基本面

一阶第一基本面:比特币的跨境支付功能,即比特币的货币价值。

2017 年以来,各国政府围剿加密货币,用诸如合法化合规化、征税、外汇管制、KYC、交易所监管、大额转账监控等各类法律和行政手段以及金融监控技术堵截比特币,已见成效。比特币目前入金困难,资金难以入场。

比特币比之法币转账,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帮助资金逃离民族国家金融体制,在技术避风港里自由交易,这一条已经被上述手段抑制住了。

次优势在于转账速度和交易费,这一点虽然是靠得住的,但遇到了下列问题:

  1. 比特币的技术革新处于瓶颈期,进展缓慢,各种一度被看好的更新、分叉都并未成为统一的有效的解决方案,一旦交易量大就会堵塞,开发不出能兼容更大体量市场的应用,技术不足以支撑市场前景发生任何质的飞跃;
  2. 出入金都由交易所控制,中心化交易所体量大,但近年来频频暴雷,去中心化交易所技术处在瓶颈期,发展缓慢;
  3. 除比特币外,衍生出的大量主流币和山寨币都可视作比特币概念的扩展实验,如果这些币种在技术革新上取得突破,可以缓解上述两个技术瓶颈的影响,但这些币种有两大问题,第一,非理性圈钱割韭菜成风,反噬了市场对加密货币的期望,第二,所有体量较大的币种的市值,主要的支撑逻辑都在于其技术革新意义,而不在其商业价值,市场接受度都很低很低,这一特点与加密货币社区有实力成员受自身技术背景局限有关。也就是说,市场并没有成功地认识加密货币在转账速度、安全性、交易费用等方面的优势,市场认识到的仅仅是二阶的这一优势,也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些技术革新,人们认为这些技术革新可能对转账带来怎样的变革意义(二阶认识),但真的到每一次转账的时候,人们脑子里并没有这样的想法(一阶认识),就算最坚定的比特币信仰者,他在日常生活中 99% 的支付行为,比如买菜、发红包、交学费、看电影,仍然是通过民族国家法币体系下的纸币、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手段来完成的,而不是通过加密货币完成的。

这一次比特币从 6500 点冲高到 10500 点后,在肺炎疫情、减半行情、全球经济下行、黄金持续上涨等各种人们曾以为的「利好」加持下,仍然发生了自由落体,就是对上述两项优势落空的确认。

当然,落空并不是说完全没有了,而是愿意接受被降格了的优势的市场的规模缩小了,这个缩小,通过价格被我们观测到了。

3  二阶第一基本面

1 月初,苏莱曼尼被美军击毙时,比特币曾被触发一波避险行情(6500 到 9200)。(这里要对一些不了解市场的朋友说明的是,价格并不会受某一单个消息的直接影响,消息是被市场使用的工具,并非能左右市场的因素,通过市场使用消息的方式,我们能看出来市场对价格的认识。)1 月底,新冠肺炎疫情大爆发,比特币又启动一波行情(8300 到 10500)。这两波行情似乎仍然能够体现「比特币是数字黄金,是避险资产」这个剧本。

但具体到 K 线,这两波行情上升都表现出「一浪 > 三浪 > 五浪」的滞涨特征。好的避险资产,应当是「一浪 < 三浪 < 五浪」。比特币三个月的牛市,表现出上涨乏力、后继无人。整个资本市场并没有真的把比特币当避险资产而入场(一阶认识),仅仅是币市场内的交易者出于对「比特币是避险资产」的认知而交易(二阶认识)。这种上涨反映出的逻辑与次贷危机很相似,二阶认识是认识的次级衍生品,次级衍生品被高杠杆炒作,金融商品本身的价值则没有真的抬升。

也就是说,人们对对比特币货币价值的认识,「数字黄金」,被市场证明落空了。这个落空,并不是说它作为一种实体本来就是空的,然后这件事被市场发现了;而是市场交易行为本身一步步交易出了这样一种认识:在当下的时空,比特币不具备数字黄金的价值。

同样是从去年12月开始上涨,黄金从 1200 点到 1700 点,现在仍然在涨,比特币涨到 10500 点就下去了,可见一直对标黄金的比特币对标不上了,没有足够的力量持续对标了,这就是共识危机的表现。接下来,机构投资者也将纷纷抛盘,这一波暴跌也是很多机构离场的结果,最近 24 小时有 130 亿人民币的比特币被卖出就是一个表现。

4  一阶第二基本面

比特币内在的减半通缩机制,名义上影响市场供需,但这种实实在在的一阶的影响,在短期到中期远小于二阶因素的影响,所以,减半对币价其实不会有直接的作用。

减半直接作用到的是矿业。矿工、矿霸和矿业集团手中持有较多比特币,但比特币的价值网络内部并不具备完整的供应链,意思就是说矿工不能靠花比特币来买矿机、买电、买食物。所以在繁荣时期,矿业的策略就是拉盘洗盘,高抛低吸,大家共荣;但如果进入了萧条期,就会采取内部洗牌的策略,没有办法吸引更大市场接盘,就只能大鱼吃小鱼,庄家相互之间割韭菜,小矿、小庄成为收割的主要目标。小矿经营的边际成本更高,抗风险能力更弱,就会止损抛盘离场。

减半会在短期内影响矿业成本,挖矿减半意味着短期内成本翻倍,所以,去年底 6500 点,牛市尚未启动的时候,摆在矿业面前的局面是:如果 6500 刀价格维持到减半,那么利润空间在减半后会回到前年底 3200 点的水平,如果要保持与去年底同样的利润空间,就要期待币价翻倍,即 13000 刀,在此基础上,公司发展还要追求增长,不能只是守成啊,所以要拉到 28000 刀,这样一来,减半之后从 28000 刀再下跌,空间就与 19 年 6 月从 14000 刀下跌是一样的了,加上杠杆的影响,就可以在 28000 刀回调的洗盘期维持并超越 19 年的利润。

但开始拉盘之后,矿业发现拉不动啊,新的资金不进场或者无法进场,这时就只能调转策略,2020 财年就要缩减生产规模,赶在减半实际发生前及时止损。

也就是第一基本面导致了第二基本面拉升的内在动力反而变成了向下踩踏的内在动力,矿业进入长期内部洗牌整理的时期,繁荣时期有多大力量领涨,萧条时期就有多大力量逼空。

5  二阶第二基本面

对第二基本面的认知(二阶认识)在近五年里一直是主导币价上涨的动力,现在交易者发现第二基本面不存在了,不仅场外资金不会进场,还破坏了场内资金催涨的惯性逻辑。

减半前上涨,减半后下跌,盘整恢复后继续上涨创新高进入大牛市,这个逻辑现在被颠覆了,比特币长期炒作的稳定信心来源被釜底抽薪了,接下来假设还会再上涨,靠什么呢,交易者们还能相信什么呢?要知道,整个第三基本面都凝结着第二基本面的遗产,现在这个遗产失去了价值,比特币的价格将不得不往它真正的价值回归,尤其是整个第三基本面积累下来的大量成果,现在被市场验证为泡沫,所以都要剥离。

剥离之后,比特币将重新返回它真正的第一基本面上,成为更加健康的资产,并尝试建立新的第二基本面。

6  后市走向

支撑比特币价格最可靠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就是它「用电生产信任」的数学结构。洗去所有泡沫,这是它最有价值的东西,最不可被人的任何一阶二阶认识左右的硬价值。

在此基础上,这一价值的生产方式是去中心化的,而不是由暴力保证的。

这两点是加密经济信仰者真正的信仰所在,币价和上涨可不是信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上面两点结合在一起,比特币从本性上就是数字黄金,数学结构是不以人的认识为转移的。它目前无力持续对标黄金,但远期看,仍然对标黄金。

所以,比特币的远期任务,就是让市场证明自己真的是黄金。

全球黄金市值约为 8 万亿美元,其中 20% 由各国政府控制。民族国家政府的金融管制力量与设想中的数字黄金的自由避险属性是相对的,所以比特币只对标私人手中的黄金,是 6.4 万亿。如果比特币要表现出自己对黄金的对标能力,证明自己是真正的黄金,就要与黄金平分秋色,拿到 3.2 万亿的市值。比特币在所有数字资产中的占比一直在 50% 左右,我们把其他数字资产设想为「软数字黄金」,即数字黄金的「黄金性」价值是一个从硬到软的谱系,所有的加密数字资产都可以表现这种黄金性,只是表现的程度根据需求从大到小排列有所差异。那么粗略估算,比特币的目标是 1.6 万亿的市值。比特币总共有 1800 万个被挖出,剩下 300 万个没挖出的只有边际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综合上述因素,做静态的推算,比特币的目标价位在约 9 万美元。

这是比特币的 super big story。此次泡沫破裂,在我看来,是一个大历史大尺度上的超大一浪结束的表现,证明比特币证明自己是黄金的过程将非常漫长——其实看区块链行业的发展也会知道,目前发展程度太低了,相当于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裂,距离移动互联网的起势还有十年的时间。比特币对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的颠覆远甚于互联网,所以这个过程或许会比十年更漫长。

这段比十年更长的时间是比特币在大周期水平上的第一盘整期(超大二浪)。即便有朝一日真的抵达 9 万刀,第一次碰 9 万刀,也一定不是它实际的价值达到 9 万刀,而是被新的泡沫推上 9 万刀(超大三浪)。等这个新的泡沫再破裂之后,还需要更漫长的第二盘整期(超大四浪),才会逐渐成为黄金真正的对标资产,进而逐步在某些新型政治经济实体内部取代黄金(超大五浪)。(这个超大五浪其实很有趣,我们可以畅想一下:比如月球和火星大开发后,在这些星球上成立的新型政治经济实体,如果要做价值贮存,要做资产储备,不可能从地球运载几万吨黄金上天,何况小行星矿业开采的海量贵金属,也将动摇黄金的基本面,此时,数字黄金就会成为唯一选择,人类经济和社会将实现真正的时代跨越。)

在这个漫长的盘整期内,比特币的任务有四个,按时间顺序:

  1. 暴跌到真实价值以下;
  2. 在真实价值上下波动,实现大周期内的中值回归;
  3. 找到中值后,自身实现技术革新,整个区块链行业实现质的发展,尤其是商业模式的发展,即通证经济;
  4. 基于技术革新和通证经济这两个新的第二基本面,恢复上涨。

如果这四个任务失败了,或者花了几十年的时间都没有成功,那么比特币就会成为加密经济的时代弃儿,毕竟比特币的生产结构是去中心化的,生产结构要求人对生产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是可能消亡的。如果渐渐地没有人挖矿了,甚至没有人知道比特币了,那么比特币就会消失归零。但这种可能性很低,加密经济的发展是不可逆的大趋势,应该不会需要那么久的时间,只要时间尺度不长到把比特币变成一种落伍的文化加以淘汰的程度,比特币就会随着加密经济的发展重获新生。

综上所述,比特币已经进入至少十年的长熊,这个长熊的起点应当以 2017 年 12 月的比特币高点开始计算。接下来比特币的币价绝不会有超过 19000 刀的新高了,给投资者和长期持币者的建议都是逢高卖出。不负责任地畅想一下中长线走势:跌到 6500 刀反弹(至少三个月),再跌到 3000 — 4000 点左右,大反弹到 9000 刀(至少一年),然后震荡下行回到 3000 点盘整,向上反弹到 6000 刀再向下(至少一两年),跌破 3000 刀,在 1000 到 2000 刀处企稳(至少一两年),然后在 1000 — 6000 内震荡,不排除偶尔往 10000 左右飙一飙(至少三到五年),寻找中值。如果此时通证经济有了实质性发展,加密货币新的技术革命也实装了,加密货币开始有要变成像信用卡、移动支付一样普及的东西的苗头时,再重启滔天大牛市。

7  通证经济:下一个第二基本面

如前所述,目前市值高、交易量大的加密货币,都是用技术概念吸引投资者积累市值的,这在商业上其实是不成立的。这些币种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加密经济底层协议,这就好比 TCP/IP 协议、 WWW 协议和域名,现在人们知道,这些都不是互联网经济真正激发价值的主角,仅仅是一些底层协议。你能想象几百种 TCP/IP 协议竞相上市,千帆竞渡,然后互联网经济就发展起来、人们竞相购买么?

真正有意义的加密货币其实是 Utility Token,实用型通证。

加密货币本质上就是给货币一个数学结构,保证它的交换效率、安全性、稳定性,从而降低它的交易成本,在此数学结构基础上,就可以给它编程了。

给货币编程,从本质上讲,并非新鲜事,事实上所有的贵金属货币和纸币都是被编好程序的,只是这些编程依靠的是昂贵、复杂的人力,比如代际传承的文化和教育,比如国家体制。所有的传统货币,本质上,是用像《三体》中的那种人列计算机进行编程的加密货币。

加密货币才是本质,传统货币其实是加密货币在历史局限下的特殊适用形式。二者的关系类似广义相对论和牛顿力学的关系。

作为更具广谱适用性的货币,加密货币可以被灵活编程,编写进人们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价值、各种不同的交易场景的认知。

人类经济社会中的一切行为本质上都是价值交换(事实上自然界、物理世界里的一切运动也都是价值交换),不同的交换,区别在于是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货币来交换,还是靠一些虚拟媒介来交换。

这些虚拟媒介包括权力、声望、语言文字、身体等等。

虚拟媒介的交换是非定量、不可精确测量的,所以要依赖传统、依赖人力、依赖人与人之间来来回回的协调博弈实现解码。我们由于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习惯了用非货币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故乍一想来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其交易的效率、贮存的效率,都是很低的,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实用型通证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把看得见摸得着的货币所承载的价值细化,把价值的流动性提高;另一方面,把虚拟媒介所承载的价值量化、可测量化、可流动化,进而就会实现可定量交易化、可定量贮存化、可金融化、可衍生品化。

用大白话讲,就是用被编程了不同功能的实用型通证,去标记不同种类的价值。一些目前很难想象的价值,也都可以上市。你做任何一件事,都一定有某种细小的价值。在实用型通证广泛深入发展的社会里,这些细小价值将可以被即时标记,成为你的资产,并可以上市交易。你与他人交换这些细小价值时,交换过程的本质就是这些细小价值的转账,它们将被匿名地记录在区块链上,可以追溯,不可篡改,产权确定。请不要小看上市和确权这两件事,这种改变,会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变革。

打比方说,你用滴滴、用 uber 打车,一开始人们觉得这可真是方便快捷啊,免去了扬招打不到车的苦恼,结果行业演进下来,结果司机还是挑活,高峰期路边排队变成了线上排队,于是政府以及滴滴用各种办法强制网约车司机不得拒载。

实用型 Token 的解决思路可能会是,把「挑活」编程为一种加密货币,司机可以买卖、可以持有,乘客也可以买卖、可以持有,让挑活的价值流动起来,用货币传达司机在本次交易前对活的挑剔程度和乘客在本次交易前对挑活的容忍程度这两种信息。

作为司机,如果你愿意慷慨,你可以获得通证作为奖励,作为乘客,如果你愿意容忍,也可以获得通证作为奖励;反之,司机如果很想挑活,就需要花费一部分通证,乘客如果有急事,也需要花费一部分通证。司机和乘客各自之间也可以在市场上交易这种通证,获得更大的选择余地。

这个趋势在行业内其实早已出现了,目前发展的程度是,有积分来协调这种细小价值,而积分有积分的问题,流动性差,价值不可靠,非市场化,且永久通货膨胀。

如果这类「积分」改造后上链,就会因区块链的特性,变得可追溯、不可篡改,也会因此不得不实现金融化,上市交易。

当市场演化出持有较多挑活通证的「庄家」「机构」时,这种庄家将自动分化为司机利益公会和乘客利益公会,同时成为市场上的看多的做市商和看空的做市商。这样的公会,将能够有效地但匿名地维护自身群体的价值和权益。国家的行政指令和垄断集团内部的科层指令将被架空,国家和垄断集团都只能选择以「国家队入市」的方式影响市场。

不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相互之间协调博弈的过程,对社会的伤害将会降低,效果却会提高。比如,出租车司机罢工,罢工就是揽炒,我通过伤害自身利益也伤害社会利益的方式,满地打滚,吸引社会注意,吸引政府关注,我的利益最终只能通过短期伤害自身和别人来换取其他利益群体的妥协。在通证经济下,不再需要以罢工的方式伸张利益诉求,司机做市公会可以在市场上拉抬挑活通证的价格,或者囤购大量通证减少市场供应,就可以让整个市场注意到自身的利益诉求。司机仍然可以执业赚钱,乘客仍然可以打到车,只是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因为挑活通证是有限发行的,流通少了,价格甚至可以非常高,让大多数乘客失去方便的选择权,警醒整个社会反思、讨论、尊重司机的利益诉求,倒逼立法。

这只是以单一一种通证的情景举例,也仅仅是有限语境下的空想。在全面通证化的社会中,各种通证相互之间连锁反应,会构造出比这例子更多元的利益博弈结构,让社会的耦合程度更高。

在这样的通证经济框架下,比特币将代表所有通证的核心价值,同时又游离于各种通证的具体价值之外,成为一种基础资产,这也就是数字经济里的黄金。

Utility Token 这样的加密货币,才真正有商业价值和市场前景,单靠技术、协议、概念甚至口号,完全是错误的发展方向。

Matters 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尝试。Likecoin 就是一种 Utility Token(所以 Likecoin 的币价并未受到比特币暴涨暴跌的影响,它有自己内在的逻辑),把人们对作品的喜爱、对作品的阅读标记下来,允许在市交易。虽然发展得非常早期,远未成熟,但方向和模式是对的。如果各行各业都有无数个 Matters,从「互联网 +」演化到「加密货币 +」「通证 +」,比特币的下一次牛市就来临了。通证经济,就是让各种各样的价值,从社会和经济的每一个毛孔、每一条毛细血管,籍由以加密货币技术为载体的通证,渗入加密货币市场,这将是比特币的下一个第二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