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牛顿第一定律:愤怒和记忆
本文最早发布在公众号 PostKindergarten,可以搜索或在文末二维码找到我。
因为审核屡次不过,不想要再数十次去试探到底哪里敏感词了,所以这是首次推送主体以外链形式出现。很遗憾,不抱歉。文末有提到推荐的链接,可以移步阅读。
好久不见。
有这样的一个说法来描述对人们共同经历的重大事件:当你知道 XXX 的时候,你正在干什么?
例如,我可以告诉你,5·12地震的时候我还在读小学,那天晚饭在我爸单位的食堂,糖醋排骨还在炒,很多叔叔阿姨围在打汤的地方抬头看电视,我听到他们说,四川地震了。
这格外清晰的一天,可能是5·12,也许是9·11,又或者是某个人的猝然离开。历史上的那一天,大家的生活在各自的轨道行进,却在多年后的回忆里成为一种特殊的共同记忆、特殊的集体身份确认:我们通过久远、各“异”的个人记忆,确认了我们作为集体的“同”。
现在,我们又站在了为未来留存记忆的关口。这一次,问题不再是知道消息的某刻,不再是收看新闻的某天,而是一长段时间的生活、感受、记忆:
2020年冠状病毒爆发的时候,你怎样生活?你记得什么?
过去的这两周里,内地媒体写出大量优秀的报道,我记忆中从没有比这段时间更大量地实时阅读跟进内地媒体;同时,阅读微博带来的则是更海量的愤怒、紧张、焦虑、悲伤和无力。(文末分享了两个集中整理的链接,推荐大家阅读、留存、记住)
上上周,我手机日均使用时间有12小时52分钟,上周起每天看两部电影防止自己持续抑郁,终于降到11小时出头。饶是这样,依然感觉读不完,看不完,愤怒不完。
因为一旦开始试图了解,“置身事外”的可能就已经全盘瓦解;因为碍于遥远,自己的亲身经历太过有限,唯有阅读;因为意识到以后我会常常回忆起这个春节,想要记住更多,而我对于此刻我们共同塑造的现实的记忆,将成为未来共同记忆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删帖愈加频繁,财新挂出“技术原因”的公告,豆瓣连续晚间崩溃,再到2月4日晚中宣部调集300位记者统筹疫情防控宣传……看得出来,媒体爆发的短暂窗口期要结束了。
所以,拿起笔吧,在他们再一次面临噤声的时候。无论是Anais Nin 那句 We write to taste life twice,还是 Joseph Brodsky 写的“一个人唯一可以用来对付时间的工具,就是记忆”,都是足够有说服力的理由,让我们每个人在这个时候,除了阅读,也开始写字记录,开始留存记忆。
所以我在混乱冗杂的愤怒里再次开始写了。
保持愤怒是我今年的新年愿望,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在第一个月就超额实现了。那就从简单的开始,从两周前的愤怒和今天的愤怒开始。
惯性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可以表述为:任何物体都不会改变其运动状态,维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施加于这物体、迫使其改变。
惯性的意思是,今年1月18日,武汉四万余家庭共吃团圆饭,因为都市报的记者都知道,惯性规定年前必有这个选题,连续二十届年年 “团圆”。
惯性的意思是,今年1月21日,湖北省春节团拜会“圆满举办”,因为大礼堂的门卫都知道,惯性规定这个团拜会每年都在此时举办、且一定 “圆满”。
惯性的意思是,今年1月23日,新闻联播开始了21分钟,才终于提及了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因为看过新闻联播的都知道,在这条之前的团拜会、各地群众文化活动、新春火车站路人采访、央视频道春节播出内容安排介绍,都是惯性规定的 “大年二十九”。
惯性的意思是,2021年2月12日的前三分钟,正如2020年1月25日的前三分钟,全世界最多人在收听的一首歌将是《难忘今宵》,因为华人都知道,惯性规定我们每年正月初一的凌晨都应该一起感到 “难忘”。
确实难忘,当然难忘。
团拜会圆满举行,标题表扬演员带病出演;万家宴团圆召开,头版盛赞温情连续二十年;打开社交媒体所有人在激烈讨论的东西,新闻上不见踪影。
两周前我最明确的愤怒,就是对惯性,对惯性让新闻这种本该最灵活机动的东西成为陈腐笨拙、不容置喙的巨机器的愤怒。
大年三十,有医院已经在网上发出求助,下午打开电视一个一个台换着看,除了极个别地方卫视有相关报道,依然是无差的年节喜庆。唯一令人感到安慰的是央视国际频道 CGTN,重播着专题报道,主持人连线各地专家、学者、官员讨论,之后的整点新闻也将疫情放到首条。在这个非常时期终于有一个台的新闻工作在常态开展,我如同 Fleabag 看 Obama Speech,获得了久违的心灵宁静。可这英文频道能覆盖到多少身处疫区的人。
在非常时期,电视新闻报道、尤其是直播类的节目,在广电传统上是关键的仪式感确立。新闻为受众提供的不仅应该有大局全盘的、切身可用的信息,更是安慰,是确认,是仪式。我当然能在微博看到这样的信息,但我也要看到央视的台标,看到不断更新的直播,看到这件事情对日常惯性的打破。
但两周前所见的空白不仅是一种粗暴忽略 elephant in the room 的沉默规避,而是惯性居然可以在几年前就敲定写死了,说这就是未来某天的主要议程——尤其当有对抗惯性的力量出现,甚至更想要故意彰显这“惯性”描述的烈火烹油般的常态,以此来说我们好得很。原本突发直播才是仪式感确立的,到这儿以春晚为典型符号的惯性却成了至高无上的仪式。
后来情况稍有改善,白岩松的“新闻1+1”在上周末也打破惯例继续直播,这个节目每天都有关键词上热搜,但要强调,这每晚的半小时是远远不够。
而在这最初的、清晰的、对惯性的愤怒之后,内地媒体的新闻报道、社交平台聚焦的议题一下子全面多线铺开了,许多繁复还待梳理的思考下篇再写,先说今日最新的愤怒。
拒绝“青年大院”式的记忆
2月3日,公众号"青年大院"发了一篇《抗击肺炎疫情,我打心底佩服中国这个省》的推送,大致就是对浙江省领导能力的各种表扬吹捧。我是浙江人,因此朋友圈看到了很多浙江人都在转发点赞,洋溢着自豪之情。
这非常糟糕。
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高下、同行对比必然是我们在反思、进步的过程中的一个面向。然而这篇推送——延续“青年大院”一贯作风—— 用一套“浙江领导牛逼,全靠同行衬托”的话语体系,就用片面罗列措施、死命煽情夸奖搞定了全文。唯一主动进行对比分析的内容,是作者认为浙江省领导连身材管理都比同行优秀。
读者当然很容易爽,浙江人感到自豪,其他省份可以羡慕气愤或者说我们 xxx 也很棒的。然后呢?不用然后了。这条线本应该有的反思到这里就被阻断了,停留在我生在哪个省份、所在地发达程度、与离疫情源头的距离这些纯属幸运因素带来的自满、羡慕、愤怒等等浅薄情绪就可以填满我们本应该追求的“然后”了。
很快,这场对浙江的表扬大会就能够无缝衔接到对整场疫情的“丧事喜办”。我敢说过不了半年,青年大院就能够写“西方世界花十年对抗埃博拉仍未成功,我国三个月制服更凶猛的敌人”这种完全罔顾事实、忽视个人、抹杀历史的推送。
因为青年大院就做过这样的事。大家可以去搜一下方可成老师之前写的《对不起,33年前的那场大火绝不是一曲凯歌》(原文404,留言区放替代链接供阅读),以及很多其他专业媒体人对青年大院的讨论,他们过往的推送中,完全扭曲事实,讴歌灾难,赞美人祸的劣迹屡见不鲜。
但就是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公众号,阅读量点赞量高居榜首,这样一篇足不出户就可以拼凑起来的煽情推送,它抵达的读者数量会远高于这次疫情中财新等媒体的记者在武汉实地采访撰写的大部分报道。这些优秀的专业媒体的报道、包括上面提到的方可成对青年大院的驳斥,会消失,会只能以jpg格式存在,会成为被重点盯住的靶子,但青年大院之流毫无审查压力、也不用任何实地采访的努力,在家拼凑编撰即可。署名东北小伙的作者也可以文章一开头说我每年都在武汉过年,还赚得盆满钵满。
因为简单,因为安全。
自满简单,鼓掌简单,拼凑简单,煽情简单,忘记简单。
表扬安全,赞美安全,群嘲安全,煽情安全,忘记安全。
青年大院选了对自己、对读者都更简单、更安全的一条路。歌颂鼓掌就好了,看到众愤的时候那就跟着踩两脚提供情绪发泄就好了。但代价是什么?
代价是真相,存在于历史纸页上和大众记忆里的真相。媒体人为历史写下初稿,而青年大院之流的拼凑编纂,眼下看也许是提供了一种更通俗易读的“润色”历史,而长远呢?青史成灰都是好的了,更怕青的硬是被改成红的,共同记忆随着遗忘和歪曲,加诸惯性的恢复被掉转了头,大家还跟着欢呼。
一月底到二月初的这段窗口期,我们看到国内的媒体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写出了大量优质的报道,对新闻媒体的依赖、信任、支持也成了我们再次被唤醒的共识。
要真正支持媒体,阅读、分享、付费是一面;另一面则是,分辨信源,在阅读中看报道是真正付出了努力还是无原创性的拼凑,拒绝粗制滥造的煽情,拥抱也许艰难但绝对有价值的挖掘、思考。
这是对自己媒介素养的提升,是对你所信赖的媒体直接的支持,也是你作为读者与媒体一起完成第四权力的工作:记录、监督、反思;对抗煽情、对抗惯性、对抗时间。
补一个后记:
2020.2.26 我在朋友圈和微博转青年大院的《当中国为世界阻挡病毒时,美国媒体在骂我们东亚病夫》,请大家进去投诉。上文恐怕过的那种丧事喜办比我预想的更快出现了,那天我也正为腾讯大家和剩余价值的死痛心。当时写:“腾讯大家死了,剩余价值死了,新闻实验室也在悬崖上了,青年大院这种癌细胞在正直善良的人的尸体上苟活得极嚣张。这不可以。”
现在是 2020.3.1 早晨零点四十分,四年一遇的日子过去了四十分钟,某新规生效了四十分钟。昨天,新闻实验室死了。
W.S. 默温在《给苏东坡的一封信》里写:
在水鸟梦中的 / 一片银月下,我听见了 / 你提问以后的寂静 / 那些问题今夜多老
此刻我只问你: 你听,今夜的寂静里是什么问题。
文章提到的一些分享链接见下 推荐阅读、留存、记住
我们一起记住。
2020 新冠肺炎记忆:传媒报道与非虚构写作(持续更新) https://github.com/2019ncovmemory/nCovMemory 新冠肺炎:親歷者見聞選編 https://d26g9c7mfuzstv.cloudfront.net/ipfs/QmR2sg6kiEymfTpfRXeX7XAKnbUwTN3DRo9BiZsV2WMs5P/ 方可成《对不起,33年前的那场大火绝不是一曲凯歌》原文被删,替代阅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TZvkK-igZ55P9RcvHjG5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