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敵人動搖你的命名原則,就是亡國的前奏
港台的「五夜講場」系列,算個挺開明的學術節目。然則,去年「歷史係咁話」有集談到滿洲史,成群歷史系講師,竟也就「偽滿洲國」、「偽政權」叫來叫去。史家用上「偽」字,脱不去中國中心史觀,不算賣身,亦算專業失當。
誠然,立國之地是滿洲祖地,立國之人是滿清遜帝,滿洲國如何偽,也偽不過漢人侵乾侵淨的「東北三省」——這正恰説明了中華民族主義的生存之道:一個「偽」字扣下來,你抵不住、搶不切話語權,你就輸了。寇、匪、諜、漢奸,你在家裡打掃等於打劫。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命名關乎正當性,正當性是一個史觀成立的基礎。史實很重要,而史實需要史觀保護。史實是:死了一個人。史觀才會告訴我們:這個人是「義士」,他為了香港不受中國殖民犧牲了。香港人的史觀爭輸了,史實也會隨之失去力量。傳授史觀,比傳授史實更重要。
米蘭.昆德拉那句「人類對抗政權的鬥爭,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我並不同意。我眼中,那不是對某段史實的「記憶」或「遺忘」,而是「選擇了哪一套史觀」。你瞧柴玲,那不是「記憶」或「遺忘」的分別,是改用了哪一套史觀,去闡述天安門廣場上的死傷。
單靠史實,沒有史觀輔佐,思想是傳不下去的。今天的中國人,給他看齊六四的紀錄、影像,九成九也只會像《表姐你好嘢》裡的千委員長回道:「我知道國家做咗好多不得人心嘅事,嗰次(六四)恐怕係錯嘅,但⋯⋯」個「但」接住的,往往便是穩定、改革開放、經濟起飛、過了好多年、民主不能當飯食、中國夢⋯⋯如數家珍。
守着史觀,第一步就是守着自己的命名原則。中國病毒、中共病毒、武漢病毒、新冠病毒、新型病毒、covid-19⋯⋯退一步,你的史觀就多毁一分。很明顯的,香港「抗爭」陣營裡,介意叫「中國病毒」的人,就是那些介意叫支那、瘟神、蝗蟲、放蛇、毅進仔、死全家、警嫂3p的人。我和那些人的距離,不是知識、階級、道德的距離,歸究是史觀的距離。
上月月頭我去了海參崴,她現在有個拗口的俄文名,叫「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意為「鎮東府」。海參崴早年屬於靺鞨人,接着是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皆為蒙古語、滿-通古斯語族),漢人的明國也佔了段時間。清國官方把滿語「海邊漁村」譯作漢語「海參崴」,又管了二百餘年。海參崴應《北京條約》割讓予俄羅斯帝國,傳及遠東共和國、蘇聯,直至今天的俄羅斯聯邦。
我搜索旅行資料時,見海參崴的賣點介紹,總不忘提一句「中國的失地」。「反黨不反華」的中國自由派,對着「中國一點都不能少」的大文宣,也愛反問:「海參崴呢?」,以為中共會很難堪。相比釣魚台、鴉片、南京大屠殺,海參崴不是常用的國恥論工具,她在此卻意外收穫了另一群看似反共的受眾:「大中華膠」。中華民族主義,這個超越政治光譜(political spectrum)的可怕公約數的基礎,即是中國中心史觀。
要聲索主權,排隊亦是以蒙古語、滿-通古斯語族為主人的現代國家在先,何時輪到漢人獨裁的中國呢?——但輸掉史觀,就是輸掉史實。你守不住命名原則,就是輸掉史觀的前奏,就是亡國的前奏。滿洲和香港,不過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