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发于2019.6.22。最近既然注册了matters那就多搬运点旧文上来好了。

写这篇东西的缘由,是前几天去看初中老师的时候,一位老师提到了两性在职业规划上的差别,如男性对薪酬高低更敏感,女性应该把重点放在家庭、带孩子上,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择偶观。

当时的情境不适合长篇大论,所以我也没说什么,但显然我是很不喜欢这样的论调的,哪怕不得不承认其有一定的现实性。(防误解声明,只是针对观点,并不影响我对这位老师的尊敬)


一个应该不太有争议的事情是,近现代出现男女平等思潮的物质基础,是体力劳动的重要性下降,从而两性在社会生产中的差异越发减小。

而随着其他差异的减小和消除,生育问题,也越来越成为最重要、最显著、最难以消除的性别差异了。想象一下,如果不考虑生育及其相关,绝大多数职业,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两性好像还真没什么显著区别。而能想得到的性别歧视,追根溯源,也几乎都源于生育。

那么,这一最难消除的区别,又该如何解决呢?


一个最直观的想法,是干脆拒绝生育。这也是当时在场的几位女生所提出的。这一办法确实简单粗暴有效,但从宏观角度我实在不认为是什么好办法。第一,没有普适性。总不能所有人都不生育人类就此灭绝吧?没有普适性就意味着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第二,这是一种牺牲。固然个体角度有的人喜欢孩子有的人不喜欢,但从整体角度、平均意义而言,人类,不管男女,都是有繁衍下一代的需求的。如果必须要做出牺牲才能消除问题,这不就意味着变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吗?

另一条路,则是男女同等长度的产假/陪产假/育儿假,以及父母共同带孩子。这点北欧等地已经做得不错了,我国嘛..只能说还有差距。


(这张图也不准确,中国各地政策不同,但基本都是符合晚婚晚育就有不太长的带薪陪产假,不过实际操作中会扣奖金)

而且,目前我国这点不太长的陪产假,还未必能真正享受到。我上周正好得知的一个案例是,一位新父亲,如果休15天的陪产假,将损失一半的本月奖金(占收入大头)、季度奖、年终奖,最后不得不放弃休假。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恐怕和上面加粗正常工作是一个原因——男性的可压榨性更高。例如程序员这份职业,作为纯脑力劳动,按理说和性别无关的。然而当多数程序员不得不996的时候,性别差异也就体现出来了。(程序员的例子还和教育传统有关,但就国内而言看起来加班是主要影响因素)生育的问题也是同理,逼男性不陪妻子、不带孩子是可行的,但逼女性边生孩子边上班却是不可行的。

资本总是想最大程度地压榨剩余价值,如果我们把女性因为生育、带孩子而不得不休息的时间看做一种必需生活资料(实际上是可以夫妻双方分担的,但男性可以被完全剥夺,女性无法),那么意味着女性有更高的必要劳动时间(量)。这样,在总劳动时间(量)相同的情况下,男性有更高的剩余价值,那么自然更青睐男性了。

这段话可以说得更通俗一点,在尽量压低成本的情况下(休假也是一种成本),男性可以比女性压得更低。

于是资本不仅尽量压榨剩余价值,还制定规则使人自愿地被尽量压榨。于是在这样的社会规则和默契下,我们可以看到男性“自愿”放弃陪产假,女性“自愿”放弃生育。

其实再回过头来看,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雾),因为生育耽误一年甚至两年,真的是个很高的比例吗?恐怕使人担心的,往往不仅是一两年时间本身,还有对之前的积累、对事业前途的破坏吧。这又何尝不是规则的一部分呢。


这么看来,要进一步消除性别差异,需要的是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完善法制,使资本不再需要(准确说是不敢、不值得)那么用力地压榨剩余价值,从而实现男女同假。

至于我国目前的情况,是生产力不够高,还是生产力已经够了但是相关法律、制度没跟上,反正我是不知道、不敢问、不敢说。不过至少从第一张图中美国的情况可知,光是富裕起来,问题并不会自动解决。巧的是,那天提到不婚不育的时候,用的也是一个美国教授的例子。


最后小结一下,消除职业发展中性别差异,男女同等假期以及合理的工作时长,至少是我唯一看得到的正道。路还很长,但从个人角度,一份规范的工作,优裕的经济状况,事情也许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