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四月一輪從外地輸入的感染浪潮後,香港近期的肺炎感染數字終於降至個位數甚至見零,在全球各國先後被肺炎攻陷的情況下,香港這邊的抗疫防線暫時仍力保不失實屬不易。隨著感染數字下降,加上適逢四月先後有四天連假(四月中的復活節、和四月底五月初的佛誕及五一勞動節),不少坐困家中多時的香港人已按奈不住紛紛外出「放風」。不少郊野公園成為一眾香港人的首選散心熱點,倒是一些平日熙來攘往的市區卻難得平靜,讓人看到這個城市不為人留意的一面。

那是四月初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政府要求餐廳實施社交距離,並且禁止四人以上聚集,某程度這個時候還一起吃飯的也算是曾經「出生入死」了。
復活節假期某一天的下午,中環站內稀疏的人流
某個星期日上午坐渡海小輪,全船只有7位乘客,說不定水手比乘客還要多。
城市景觀可能未曾改變,可人心早已變了
保持社交距離
大概是建於6、70年代的私人住宅
攝於土瓜灣一帶,該區的唐樓已成為收購熱點,這種新舊大廈交錯的城市景觀隨處可見
一圖涵蓋香港不同年代的住宅建築

這張照片很有趣,一圖涵蓋了不同年代的住宅建築︰連大廈名也沒有的譚公道32號(圖中長城購物中心左方矮小的唐樓,1966落成入伙)、長城大廈(長城購物中心上的住宅大廈,1977年入伙)、建安大廈(譚公道32號旁略高數層的大廈,1982年入伙)、海悅豪庭 (最左方的住宅,1998入伙)、金都豪苑(照片中最高的大廈,2001年入伙)

新亞中學

1949年錢穆來港後,為了繼續發揚中國文化及復興中國倫理道德,他先後籌辦了新亞書院(日後成為香港中文大學其中一間創校書院)和新亞中學,該中學就座落於土瓜灣,校舍外的校名亦出自錢穆手筆。

新亞中學,外牆上的壁畫由新亞書院藝術系學生、畢業生、新亞中學師生等一同設計和繪畫
灣仔一隅
很喜歡那亮麗的陽光和打在地上的光影變化

近期天氣一反春天常態不時陽光普照,空氣中更少了初春常有的潮濕,感覺彷如秋天般乾爽,這種怡人天氣更是適合郊遊。雖然我不知道這天然的紫外線能否如某總統所指般殺毒,但這和煦天氣多少驅走了心底的陰霾,特別在這個變了樣的香港,這份明媚陽光更顯彌足珍貴。

被香港人稱為「港版千島湖」的大欖涌水塘
長假兼遇著晴朗天氣自然令該處遊人如鯽
喜歡那如輕紗般的白雲
從黃大仙出發時遠眺獅子山
從獅子山上俯瞰九龍半島,當天能見度尚算不錯還可以看到維港對岸的港島北岸

比對起港島以商業大廈為主的維港景色,個人更喜歡從獅子山上俯瞰整個九龍半島的景色,這一邊更多是住宅大廈,千千萬萬戶家庭就在這狹小的城市內工作生活,一個個劏房* 公屋私樓豪宅為不同階層家庭提供了容身之所,自然也成為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回憶印記,而每次看到這個半島上見縫插針式的樓海也總令人好生感嘆。還記得好幾次在傍晚時分到山上看夜景,看著這片萬家燈火時,便益發覺得香港的夜景(和樓價)真是舉世無雙…

*劏房︰一個單位再細分為小單位然後再分租出去的房間。

同場加映某年仲夏拍的九龍半島夜景
獅子山的「獅頭」
從大帽山山腰一覽荃灣一帶,同樣是大廈林立
大帽山一帶昔日曾經被開墾為梯田,所以有不少耕牛,停止耕作後這些耕牛回歸自然
香港最高峰大帽山,海拔957m,山頂設有各式雷達所以是禁區
大帽山其中一方築有S型車路,好讓汽車能駛至山頂的雷達站
大帽山山腰處的川龍以種植西洋菜出名(但上圖內應該不是西洋菜田)。
也喜歡魚麟般的白雲
和很多愛行山的人一樣,每年我都在山上留下不少汗水和腳毛(?),多少次爬山時上得不要不要的,就只盼下山後可以感受一下那樹梢枝椏間吹來的微微涼風。下圖中的護土林動輒有十年以上,結果一場大火就將一邊山坡盡化為焦土,看來往後的夏天都將會有夠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