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我早就参考过若干次各种级别的公务员招聘考试(以下简称“公务员考试”),但是从来没有进入过公务员考试的面试环节。

在面对公务员考试笔试环节时候的所谓“行政能力测试”(“行测”)和“申论”环节,我就很难压抑住自己的感情,真生生的感觉到,这出题的人不是傻逼吗?这是什么傻逼考试?这样就能考出一个人的“行政能力”水平?这样就能选拔出适合做公务员工作的人?

最让我批判而得意的就是在“行测”中的“规律题”,例如:

题干:有一组数字 1、5、10、13、(),请问你觉得括号中合适的选项什么?

选项:a.15 b.27 c.17 d.16

我非常想送给出题人的答案是”NMSL“——注意我不是在骂人,而是有理由给这个答案,因为我可以填入任何符号,都自能形成具体的特定逻辑,出题人有什么理由要求作答者必须按照出题人预设的规律来选择选项呢?

另外还有“申论”的槽点,谅我时隔太久,已无力分析了。

而近日,我有幸参加并一睹了公务员考试的“结构化面试”,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我所应聘的岗位是一个我认为只要不痴不傻,长个脑袋就能胜任的工作(为来访人员给进行登记的差事),当然也由于这种低门槛,竞争也是相当激烈,那么我就很疑惑,因为这是个有脑袋就能做的工作,主办方是用什么方法来选出那个“最有脑袋”的人呢?

我这种二流子阶级的想象力只能局限于此:这准是内定了,这种事业岗没人、没关系能拿到?

最终的事实是,至少直观上,啪啪打了我的脸,主办方大大方方公布了每一个考生的面试成绩,我获得了73.6的分数,处于中下游水平,胜出者是90+的分数,有零有整,这让我不得不服。

不过这让我想不明白,都是进场,坐下,读题,作答说想法,5分钟后滚蛋,他们是怎么细致量化考生的呢?

于是我对这个疑惑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发现这种“结构化考试”(抱歉,我就不给参考了),非但题目内容作为考试分数点,而且考生的着装是否整洁,头发是否柔顺,进场是否敲门(无论有没有必要),是否向考官问好,站立的姿势是否端庄,是否等待了考官问话后回答特定用语,离场时候是否致谢,凡此之类的看似无关紧要的部分,都是考试程序的部分之一。

我不禁感叹,这是哪个孙子发明出来的?!

另外所谓的考题,也是具有固定的类型,固定的答题范畴(价值观取向,以及特定的名词,和语句组织方式),我得出一个粗略的观点,这个“结构化面试”基本上和“笔试”是相同,只要考生“做出一个评分标准的表现,那么就能够得分”,而这个被引用的评分标准(在理论上)是不由评分者篡改的(实现上市是多个人集体进行评分)。

这么听起来好像还是很有道理的,对不对?

我这时候又想到了与这种“结构化面试”相异的招聘面试,各种民营企业的招聘面试。

依据本人的经验,民营企业的招聘,这种现象是根本规律:色迷迷的老板聘用胸大的女秘书,而无论胸小的秘书是否更加胜任。

人力资源买卖中,招聘方是一个自由交易的主体,他拥有绝对的交易自由的权利,而他的招聘偏好(无论这种偏好是否在生产力的维度是理性的),也是其权利的体现。

只不过在健全的经济体中,招聘方,也就是企业会被市场竞争逼迫着去力求生存和发展,这种生存的动力导致企业招聘会去寻求利于自我生存的劳动力资源,这也就是人力作为生产力正常发挥的市场机制。

喜欢大胸秘书的企业主可能是局部存在的,但正常的经济体中,不可能是广泛存在的,广泛存在的可能来源于这么一种情况:

企业的生存并非依据企业生产力的提升,而是依据权力寻租。

这种权力寻租会破坏权利市场的合理分配,整个经济体处于畸形的运转模式,进而反过来作用于经济效率。但是,无论经济体是否处于病态或低效能,在局部来说聘用大胸秘书的老板却很逍遥,而无需担心他的决定使企业垮掉。

这种情况,也就是我们曾经批臭的“万恶的资本家”的丑陋之态,资本拥有绝对的买卖权,他就是用各种理由不聘用你,而你只有等着失业。

与之对比,我们的公务员招聘考试“公开、公平、公正”,美如画。

这套机械的考试机制在分配上似乎对每个人都负了责任,不会出现那种发家了的李狗蛋就是让你找不到生计的情况。

但对生产力是否进行了负责呢?

谅我是个老实人,写不出什么刻薄句子了,反正我认为,给考官鞠躬敬礼说套话与先进生产力嘛,好像远了点——其实我觉得,以后的各级公务员或事业编考试,考试内容不妨改为尿泥,看谁尿得高,尿得远——哎,谁就能进单位——尿得不如人呢?技不如人只能是活该了。

或者比捡大粪,谁捡得多,谁就当一把手,毕竟我们是工农国家嘛,这体现我们的特色。

由此呢,我们还能带动一大批“教育”产业,比如什么“太公教育”、什么“华图图尿远辅导,包你上岸”。

公有制经济部门,因为倒也倒不了、死也死不掉的特殊地位,他的运转逻辑自然不是市场的,而是权力的,谁的权力呢?自然是全体人民,当然具体代管是部分人民。


这些部分人民处心积虑,绞尽脑真设计了一套遴选分配机制,包括分配产品服务,还有分配饭碗工作机会,这里我不怀疑部分人民忠实于全体人民的公平地位的意图,我怀疑他们的能力——他们能如上帝一般细致考察出每一件商品的流通定价,每一个员工的劳动品质吗??

通过几个人,设定暂时性的工具理性的价值标准,以此妄图衡量世间万物的各种价值,并将价值判断强行推给他人,取代(掩盖)他人的价值判断的自由。

我直白了说吧,除非这几个人是上帝,他不能周延地洞察一切事物的价值,并且他也不能周延的判断一个事物的任何维度上的价值,他更没有资格把他的价值观或价值判断强行推销给他人。

因而人类自以为是的,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往往特别容易垮台,从各种形而上学体系,到希特勒的建筑美学,到斯大林的经济机器,没有多少年就成了笑话、腻味了、垮了台。

自然的运动是人类难以周延掌握的,而市场运动同样是自然运动的一种体现,价值判断只能交由价值判断的主体,这是最简单的“甲之干邑,以之砒霜”的道理。

为什么一些人总要强扭别人的瓜呢?

当然,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合理化这个现象,在福利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资本当然可以不给某个人饭碗,而这些人还可以通过抗议和斗争来强迫资本方做出妥协,比如救济金。

如果资本方不同意,这些人可以抄家伙揍资本家一顿,资本家又没有外星科技可以绝对消灭这些穷鬼,自然是无可奈何做出妥协,唉,这就是实现了人类之间的大爱和团结。

我们这里同样存在一些不能或者不愿意在自由市场获得饭碗的人,那么我们就通过办一些公有制经济,来要求资本家必须给我们滕一些位置。至于内部的、小弟们的分配嘛,就是谁听话、谁呆、谁马屁拍得香、谁尿泥远谁就有饭吃——适者生存,这当然也是一种智慧。

而且,这似乎也可以视作另一种福利形式,你看那些种地的农民(当然农民不一样满意,工人吃肉农民只有汤喝)、那些吃皇粮的,那些一门子心思考公务员的毕业生,各种范仲中举的211啊、985啊,不统统如此吗?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们好像还真是正牌的社会主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