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之日漸近,學子面容憂愁,不知應選擇何工作以利安身立命於社會,故學生問父母師長之建言抑或自己找尋網路他人之心得,然網路心得於各行各業之評論褒貶不一,多數是工時過長、薪水堪憂,實令學子茫茫然。


是以父母師長,皆建議報考公職,其中之待遇,薪水或許不多,足以養家糊口;工時或許不短,足以按時下班,如此待遇,長輩以為足以勝多數行業,卻未明察公職考試本是現代科舉。


吾閱覽余秋雨先生十萬進士一文後,驚覺中國科舉史上,漢代時期如科舉早期,起先學子不多,以察舉孝廉及熟讀儒家經典為仕,至唐代時考生眾多,讀書人皆以考取科舉為第一要事,明清時期,人數難以計數,十年寒窗無人問已是常態,無數人窮其一生,望穿窄門。現如今公務員考取率平均一成,以機率推算之,約略十年光陰才可考取公職,嗚呼,兩者考試豈非如出一轍?


唐宋時期,正當多數學子埋頭苦讀,不知此刻民間工商發達,百姓有閒暇且富裕,少數讀書人始以文學創作娛樂於民間,其中以柳永乃至元劇四大家為代表,首開先河,聞名青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工作亦是如此,最初新行業如雨後春筍出現,數年後,行業技術精進足以引領趨勢潮流,此時,早期即從事此行業者皆收入頗豐,又數年,該行業眾人皆知曉,競爭者眾,難有利潤維生,如此周而復始,是以擇出路時,應及早進入新興且具未來性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