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to Mohammad reza Fathian

筆者對「六四」運動,可算是一知半解。只知每年香港都會舉辦「六四」燭光晚會,紀念在天安門廣場被中國軍隊鎮壓的學生和人民;偶爾亦聽父親提起他如何在「六四」前夕騎單車逃離北京,對此我也只是一笑置之。近年,由香港多間大專院校學生會組成的專上學聯,因為在「民族」情感的理解上有分歧,已經和「六四守夜」分道揚鑣。坦白說,人各有志,即使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也不可能強求每個人抱著同樣的民族情感。然而,香港政府以「抗疫」為由,拒絕批准今年六四的遊行集會,令筆者更想了解「六四」運動的始末和爸爸在「六四」前夕騎單車逃離北京的故事。

「六四」運動

相信大家通過不同渠道對六四運動的背景亦有所認識。該運動是以胡耀邦逝世為導火線,後因各種社會問題,如政治經濟改革開放、失業問題、政治貪污腐敗、通貨膨脹等等,由原本悼念的活動逐漸演變成示威抗議。其間學生透過各種方式,如佔領天安門廣場、靜坐絕食、焚燒車輛、設置路障癱瘓交通來表達對社會平等、新聞言論自由等等民主理念的訴求。理論上,北京天安門事件和香港反送中事件性質十分接近。雖然,在民族情感、政治和經濟的訴求有異,但本質上都是為了追求民主平等自由的理想。這一點,筆者是理解和認同的。但更多的,筆者想了解親身經歷「六四」的人對於民主有什麼感受和看法。所以,筆者決定以女兒的身份「認真地」訪問父親。

爸爸的政治立場

在分享訪談內容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爸爸的政治立場。爸爸自稱是一名愛國人士。雖然我對爸爸的「愛國論」有所保留,例如什麼是「愛」,什麼是「國」,這些價值都值得再深入討論。但對一個心中有愛的爸爸,我尊重他的情操。過去一年,由於政治立場分歧,我和他的關係曾一度冷了下來,其後通過一些事情和時間的沉澱,早前僵持的關係才慢慢地有所緩解。

女兒和爸爸的對話

這次和爸爸的對話,不單是從爸爸的經驗重新認識「六四」事件,更是個人對民主運動的反思。例如,如何才能夠建立起有效的家庭溝通方式?我所認同的民主思想是什麼?如何面對極權的威脅和統治?

女兒:「你為什麼(六四)會在北京?你看見了什麼?」

爸爸:「我去和銀行做生意。5月18日,我從香港飛北京,要和銀行簽合同。5月20日,已經有一些學生靜坐。天安門廣場附近有很多地下隧道,大批學生不分日夜靜坐示威。我5月21日本來是要去銀行簽約的,但是地鐵停運,交通癱瘓,所有商舖都關閉。」

女兒:「所以你留在酒店沒有出去嗎?」

爸爸:「我大部份時間都留在招待所,也就是官方的酒店。很多時候,我都會步行去看學生靜坐示威。不過,所有商舖都關門,我只能夠從招待所的小賣部買食物,大約半個月只靠餅乾充飢。」

女兒:「示威的人士都很平靜嗎?」

爸爸:「示威的學生本來是很平靜,但後來有些標語,例如「打倒鄧小平」出現後,示威者開始絕食,部分示威者亦變得暴力。其實,大部份的示威學生都很「好」和很「乖」,我知道出現這些標語後,情況就會變得麻煩。畢竟,鄧小平是掌權的...」

女兒:「你為什麼能夠成功逃離北京?」

爸爸:「6月1日,你的爺爺打電話給我,叫我趕快離開北京。我訂了一張飛汕頭的機票 (飛香港的機票都沒有了),早上五點起床,朋友騎單車載我去機場。去到機場後,很多飛機都取消。我在機場等了超過12個小時。飛機在6月2日凌晨一點到達,我順利上了飛機,離開北京。」

女兒:「原來這就是你傳說中,六四騎單車逃離北京的故事 lol 所以你覺得六四的學生運動和香港的學生運動有什麼分別嗎?」

爸爸:「六四的學生都是很乖,他們只是悼念胡耀邦,表達不滿意一個好的領袖(胡耀邦)被趕下台的訴求。但現在香港的學生都是很「暴力」,破壞交通設施,擾亂社會秩序。不過說到底,還是經歷不同。」

女兒:「六四學生運動和香港學生運動有什麼相同之處嗎?」

爸爸:「其實我們(中國)是有思想的、歷史的基礎,很多革命運動都是學生領袖主導的。你看毛澤東、周恩來,他們早年都是一些學生領袖。共產黨是有學生革命才成功的。鄧小平這些人還是很有政治遠見的,只是基礎...」

女兒:「基礎是指什麼?政治制度嗎?」

爸爸:「一黨有一黨的好,如果執政者做出一個好的決策,例如這次疫情,中國能夠很有效地控制疫情,這是因為我們的政治權力很集中。但如果執政者做出不好的決策,例如文化大革命、貪污腐敗,結果便會不好。其實,有訴求是正常的,人民沒有訴求才是有問題。所以重點是,執政者是否重視人民的訴求。」

女兒:「如果一個進步的人民,希望社會能夠民主平等自由,但執政者不重視人民的訴求,人民應該怎樣應對?」

爸爸:「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所有人都是一樣。不過時勢也可以造英雄。」

女兒:「關於暴力的問題,如果你是解放軍被派去鎮壓六四的學生,你能夠忍下心,傷害這些學生嗎?」

爸爸:「(嘆氣)對於暴力,我認為應該一分為二。如果政府不派兵鎮壓,北京可能會一直混亂下去,如果到最後變成無政府主義,你看一下中東和阿拉伯的戰爭,正是因為無政府,社會失控,不斷地有戰亂。所以透過軍隊鎮壓,停止混亂是合理的。不過,六四的事件可以處理得更好,政府應該及早處理,疏離聚集的學生,這樣便不會釀成鎮壓的悲劇。」

女兒:「所以你認為一黨專政下的不平等不自由關係,也比起無政府主義的混亂和戰亂狀態好一些。如果現在給你第三種政治狀態,例如民主,你認為民主的制度,。或是一黨專政的制度更好?你可以說明一下你對民主的理解。」

爸爸:「美國是聯邦制,這一點比較成功和出色。但是我們中國在一個政黨下,經濟發展也很蓬勃。對於我來說,個人經驗、感受很重要。中國以前的經濟很弱,人民的生活很苦。例如飲牛奶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你爺爺以前在香港買一些牛奶寄回家,我有時候半夜起來偷偷地飲牛奶,被你嫲嫲發現,我還苦苦哀求,希望在牛奶裏多加一些水,可以多喝一些牛奶。喝了牛奶睡覺是最滿足的。後來,我在香港做生意,接到一張幾萬元的訂單,開心到睡不着覺。對於我來說,錢很重要。沒有錢,家庭的生活會非常的苦。香港現在的動亂,其實也是反映出社會的經濟問題,例如地產霸權,大學生畢業,只是有前途是沒有用的,連樓也買不起。這些社會問題是要處理的。」

女兒:「既然您提到這些社會問題是要解決的,那如果讓你選,你是選一黨專政還是民主的制度去解決社會問題?」

爸爸:「我不知道,我還不能下決定。再觀察吧。其實現在香港學生示威遊行追求的民主,要的是什麼? 民主的制度? 」

女兒:「爸爸,下次告訴您。」

透過女兒和父親的這段對話,筆者對民主運動的反思有三個方面

如何建立有效的家庭溝通方式?

每個人的語言行為都是由思想價值所支配,而個人價值的建立,很多時候都和自身的生活經驗、思考認知有關。以前我只認為自己的想法(價值)是對的,爸爸的想法(價值)是錯的。我並沒有理解他的生活經驗和思考認知的建立,導致溝通上出現誤會,甚至無法溝通。到現在為止,我和爸爸的政治立場,或者某些價值取向,仍然存在分歧。但這些價值取向的差異,也變成了個人學習和思考的方向。例如,爸爸對「民主」的理解是美國的聯邦制度;對「一黨專制」的理解是國家經濟發展蓬勃;對「社會混亂」的理解是無政府主義;對「無政府主義」的理解是戰亂等等。在一系列的論述中,我了解到爸爸所認知和不理解的價值面向是什麼。在未來的對話,我可以有系統地提供一些資訊,以補充爸爸某些認知和理解層面的價值。與此同時,我也意識到了我自己所没有意識到的面向。人的生命是沒有貴賤,但人出生和成長的時代、環境、家庭卻有着天淵之別。生活條件不好的家庭,飲牛奶也是奢侈。而作為一個父親,只想多賺取金錢,改善家裏的生活條件。作為家人,即使有不同的政治立場和價值取向,透過「相互理解」的溝通方式去表達意見,不但是尊重每一代人經驗累積的不同,更是實踐「民主」的一種方式。畢竟,民主不是只有一種聲音。

我所認同的民主思想價值是什麼?

爸爸對民主的理解,似乎是一種制度化的認知,例如聯邦的制度。仔細想來,大部份人對民主的理解,包括筆者也是先從理解制度開始,例如司法獨立制度、投票制度等等。但是,民主只是一種制度嗎?民主制度其實是由民主的理念所衍生,例如一人一票的普選制度所代表的民主理念是平等和自由。當然,平等和自由的價值是可以討論的。不過,沒有民主的制度,例如普選、司法獨立,平等自由的價值也無法實踐。所以,筆者認為民主的制度和理念是不能分開理解,追求民主制度的過程必須深入了解民主的理念,思考民主理念的同時也必須反思如何完善民主的制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參考英國學者戴维·赫尔德(David Held)寫的書籍,例如民主的模式 (Models of democracy),作者在書中介紹了由古希臘到現代民主理念和制度的演變。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除了民主的制度,希望可以有更多人思考民主的理念和價值。

如何面對極權的威脅和統治?

根據爸爸的說法,人民面對極權的威脅和統治,是很「被動」,但同時也是有「機會」的。所謂,時勢造英雄。筆者對英雄主義沒有強烈的情感連接,但對於有「人性」的個體,卻是充滿敬佩和尊重的。聽着爸爸訴說六四天安門事件並細想著由去年六月份的反送中運動,到現時國安法被強行施加在香港人的身上,我真心感謝那些為此犧牲的、流放的、被捕入獄、被控罪的民主運動人士,感謝你們用生命影響了生命。筆者並不想把所有的犧牲和暴力浪漫化,但是也不會忘記不公義、不公平的暴力政權。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仔細了解其他亞洲民主社會的經歷,例如韓國「光州事件」和台灣「國民黨威權統治」三十年,當地的人民是如何「反抗」極權的管治,並了解當社會被民主化後,有什麼政治、經濟、社會問題被延續。

筆者在本文着重於個人的反省和一些民主閱讀的建議,沒有仔細分析爸爸所有的價值的取向和政治立場,例如愛國、中央集權、無政府主義、戰爭和穩定、暴力、經濟的價值和立場。有機會再分享。

[原文載於獨立媒體 - 6月4日]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74151